大美無言,真水無香——富順籍油畫、彩墨畫家童昌信

大美无言,真水无香——富顺籍油画、彩墨画家童昌信

童昌信,1944年生於川南古縣富順,從事報社美術編輯工作近40年,從事藝術創作50餘年,以油畫、彩墨畫創作為主,作品以蜀鄉、彝、藏族風土人情入畫。近十餘年對九寨風光和大熊貓情有獨鍾,畫風寫實為主,中西相融。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成都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藝術交流院特聘畫師,四川工藝美術學會油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現代藝術發展促進會書畫藝術委員會副主席,四川九寨畫院院長,四川·天驕大熊貓畫院院長、《巴蜀畫派》藝術實力代表人物。

1979年,油畫《山花為君開》入選四川省青年美術作品展。

1981年,油墨《陽光下》入選建國60週年省美展。

1984年,油畫《春風》入選四川省美術作品展;並赴香港展出。

1986年,油畫《穿紅羽絨服的少女》獲四川省美編作品展優秀獎。

1987年,油畫黃傘夢繫列《豔陽天》入選省美展。1988年赴日本展出。

1991年,油畫黃傘夢繫列《我們走在大路上》入選建黨70週年四川省展。

1992年,油畫黃傘夢繫列《我們走在大路上》入選中國油畫展;微型油畫《彝家姐妹》7×7cm入選加拿大第六屆國際微型畫展。

1993年,四川美術家協會舉辦《童昌信油畫、攝影》個展。

1999年,漫畫《生死戀》(合作)入選第九屆全國美展,獲省展銀獎。

2002年,彩墨畫《秋攬九寨》入選中國西部大地情國展。

2002年,彩墨畫《亂石穿空》入選中韓現代美術作品展赴韓國展出。

2003年,彩墨畫《秋韻》入選全國工藝美術優秀作品展獲銅獎。

2004年,彩墨畫《九寨風光》個展人民大會堂展出。

2011年-2012年,《走進厄瓜多爾》、《走進圭亞娜》寫生作品展在北京、上海、廣州展出。

2015年,舉辦《一山一水》九寨黃山書畫作品聯展。

2015年,彩墨畫《秋染九寨》入選四川省“大美四川”作品展。

大美无言,真水无香——富顺籍油画、彩墨画家童昌信

大美無言 真水無香

——油畫、彩墨畫家童昌信寫真

周雲\文

2018年5月24日下午,四川富順縣相關領,以及省、市、縣文化界一行20餘人,一起觀賞了畫家童昌信《富順百里沱江水墨長卷》。畫作規模宏大,畫藝細緻精湛,得到現場領導和同行的高度讚賞。大家對畫家童昌信深深的故鄉情結所打動。

日前,由富順縣委宣傳部、縣文體廣電旅遊和新聞出版局主辦,縣美術館承辦的《富順百里沱江水墨長卷》的創作終稿評審順利完成。

此巨幅長卷由富順在外文化名人,現任四川天驕大熊貓畫院院長童昌信創作,通過現場採風形成初稿,再經相關專家論證,歷時半年得以完成。作品長達40餘米,主要描繪了富順百里沱江沿岸古鎮風貌、人文風情、文物節點、山水風光等,突出了富順沱江沿線獅市、趙化、長灘等十個小鎮的風貌美景。童昌信將在此畫作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預計今年10月底正式出版印刷。屆時,富順沱江沿線的秀美風情將會呈現在社會各界的眼前。

早年,喜愛油畫的童昌信受俄羅斯寫實畫派影響尤深,青春年少時,列賓、希斯金的名作,如春風吹進了他的心田,那感人的繪畫語言和詩般的烙印,給他的審美取向種下了胚胎,令他再也不願意放棄對自然美的追求。無論是其早期的油畫《牧羊女》,還是其新近創作的彩墨畫《當春乃發芽》、《水光浮翠,倒映林嵐》《家園》《牧歌》等作品,我們都能看出其唯美畫風中所透出的對美的不遺餘力的審美表現和價值取向,他筆下那九寨雪山與聖水傳遞給人們的更是對清澈純淨世界的讚美和謳歌。

而今已是《巴蜀畫派》藝術實力代表人物的童昌信,長期從事油畫,彩墨畫藝術創作,從事報社美術編輯工作近30年,作品以四川彝族、藏族的風土人情入畫,近十餘年來對九寨風光和國寶大熊貓情有獨鍾,中西相融,彩墨並舉,詮釋了當代彩墨畫的風采,極具有個性,把彩墨畫推向了一個新的境界。

一個沒有個性張揚的人是無法達到這種藝術境界的,一個一生都與水墨為伴的人必定是一位內心堅定而有充滿追求和光明的人。畫家童昌信把畢生的精力和感情都融進了水墨和油畫藝術,他的藝術實踐,如同一把犁鏵在充滿石子的坡地上艱難前行,但當我們驚歎他的成果和收穫之餘,驀然回首,我發現畫家童昌信真是一個對藝術執著、痴迷的人,一個能夠使自己人格獨立的人,一個獨特的生存方式和一個獨具藝術表現力的人。

大美无言,真水无香——富顺籍油画、彩墨画家童昌信

1

踏著天府蓉城五月的陽光碎影,來到成都府南河畔天祥街童昌信的畫室,一進入他的畫室,便被堂中的一幅《碧水醉秋林》所震驚,同行的川大梁金萍老師忍不住感嘆了一聲“哇,好漂亮!”

是的,所有的讚美的辭藻都顯得無力,只能化作一句最簡單卻也最能反映童老作品特點的感嘆。

而今已是古稀之年的童老依然是精神矍鑠,聽見筆者的讚歎後,笑眯眯地說道:“我的作品在很多人看來都太豔,太俗,不太主流的。”

閒談眉眼之間,我看得出童老對這些評價並不甚在意。“美,就是要讓大家都能感覺到的,中國畫自古以來講求寫意,反而將大多數的人拒之門外,我想要創作讓大家都能感受到美的作品。”

童昌信身世頗有些色彩和傳奇:童家世居川南富順縣飛龍觀,童昌信的父親在當地是一位有影響的小學校長一類的新派人物,慱學多聞,尤善楷書,服務桑梓,頗著聲譽。

據《四川工人日報》常務副總編輯饒潔撰文介紹:童家詩書傳家,人丁興旺,童父先後娶妻兩房,得下同父不同母的兄弟姐妹12個。童先生排行老么。在父親的影響下,童氏兄妹中的大哥二哥童昌明、童昌哲出道了,一武一文,頗有聲名:大哥畢業於黃埔軍校,跟隨名將孫立人東征西殺,在抗日戰爭中立下戰功,最後亦隨孫立人將軍西辭故土、寄身寶島,最終老於臺澎;二哥更是了得,少小年紀,在一次奉父命到富順縣城買書的時候,隻身一人不辭而別,從富順一路走到成都,參加了一期新聞訓練班,從此投身報業,成為一代名記。

大美无言,真水无香——富顺籍油画、彩墨画家童昌信

在那個年代,從大陸到臺灣再到香港,沒有人不知道香港《今報》的童彥子。1965年周恩來總理接待李宗仁先生歸來的記者招待會上,總理還在詢問哪位是香港的童彥子?這童彥子還另有一筆名為伴霞樓主,寫了大量武俠小說,與金庸、古龍等人均為莫逆之交。

家學淵源,叫少年時的童昌信耳濡目染,本來一脈相承,自有品相風骨。可在那個階級鬥爭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的年代,這種家庭背景就註定命運多舛了。

童昌信從小尚醫,1963年19歲的他參加高考,心高氣傲的他一股腦兒填了幾所全國著名的醫科大學。他卻獨獨沒有遵從學校老師的意見:你那樣的出身,填一普通醫專就行了。

在當時的環境下,一個出身有問題的孩子,能去讀一個醫專,已是最好的選擇了。那個年代專政對象的子女,難升學,難入黨,難工作,難提幹。高中畢業了,得有一技傍身,1965年,童昌信考取了四川省石油管理局的工人。業餘,他不忘初心,堅持兒時迷上的繪畫。

自此,他幹過鐵路工、進過造紙廠、當過釀酒徒、長江搞勘探,西南找石油。每到一處,體力活剛乾不久,就被單位弄去幹宣傳了,回憶這段經歷,先生神采飛揚:那年頭高中生就算知識分子了,再有一絲文藝天分,到那裡都是一個寶。自己瘦弱的身板竟然沒怎麼吃苦。後來更被賞識調入了四川石油管理局機關,擔任《四川石油報》的美術編輯。1982年,已然頭頂“工人畫家”美名的童先生,又調入《四川工人報》,仍然作他的美術編輯。

不少見過先生的人都有同感,童先生一生謹守傳統之道,當記者不收紅包、當美編不收酬畫,育新人不辭勞苦,搞創作也力主道法自然,不盲從、不隨波,孤寂自修,不耐圈子中的熱鬧。

這便註定要吃些苦頭了。物質上的清貧自不必說,到1998年單位房改房時,整個單位只有先生湊不出這一筆購房款,差點放棄了事。偏偏這還不夠,在婚姻家庭方面也是磨難重重。折騰來折騰去,箇中滋味,苦不堪言。

所謂史家不幸詩家幸。生活的苦逼,倒成就了童昌信在藝術上的執著。在家徒四壁的日子裡,一次偶然的機遇,來自德國慈善家、漢學家查.艾克的建議,先生觸動靈感,從油畫創作轉為彩墨創作,開始嘗試一種新的畫風,彩墨山水開啟了一方新的天地。一山一水一熊貓,巴蜀精華入畫來,峨眉之山、九寨之水、國寶之趣成為了童氏法無定法、寄志託情的翰墨天地。

在童昌信畫室,他極有耐心的向筆者敘談了他的人生和創作,我感覺他恰如省文聯副主席蔣東生的評價:“童昌信話不多,為人處事都很低調,但卻極重感情,處事非常認真,歷經磨難,但仍保持一顆純樸的心。待人率真,表現在畫上則是畫風樸實、不華取寵。性格堅毅,認準的路,他會堅決的走下去。

大美无言,真水无香——富顺籍油画、彩墨画家童昌信

2

2017年7月15日上午10時許,由四川省文聯指導,省美協、四川美術館主辦,四川天嬌大熊貓畫院、四川九寨畫院、福寶印社承辦的“大美無言——童昌信繪畫作品展”在成都落成僅一年的四川美術館隆重舉行。

四川美術出版社主任編輯、本次展覽學術主持人陳榮、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主任張和民致辭祝賀;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四川美術館副館長楊梁相給童昌信頒發收藏證書;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鄭曉幸宣佈展覽開幕。

參加開幕式的嘉賓有:四川省文聯原黨組書記黃啟國,黨組聯合處處長吳彬,省人大外事僑委員會原主任委員秦琳,美術教育家、著名油畫家、川音美院原院長馬一平,巴蜀畫派促進會常務副會長李傑,以及此次展覽承辦單位福寶印社集團董事長向運華先生,總經理向運成先生,以及童昌信先生的好友、親朋、社會賢達和臥龍耿達小學的孩子等約300餘人,參加了“大美無言——童昌信繪畫作品展”開幕式。

大美无言,真水无香——富顺籍油画、彩墨画家童昌信

開幕式結束後,在陳榮的主持下,與會專家、學者、朋友等,極積踴躍,進行了隆厚的學術研討會。

此次展覽展出童昌信80餘幅作品、九寨彩墨系列、熊貓系列、城市風情繫列等精彩紛呈!童昌信歷時7年,長達100餘米的“生生不息”——大熊貓棲息地水墨長卷,第一次正式全面展出,極具震撼!觀眾紛紛駐足,由衷感嘆!

童昌信在開幕式上的答謝詞中講到:24年前的1993年6月,省美協在新落成的省展館為我舉辦了個人油畫展,24年後的今天,省美協在落成僅一年的四川美術館又一次為我舉辦個展,24年前展出的是單一的50幅(那年50歲)油畫和20幅攝影作品,而這次展出的作品,則增加了二十年來不斷探索的彩墨畫,題材從原來的人物為主轉向以九寨風光和憨態可掬的大熊貓為主。作為一個從工人中走出來的繪畫手藝人,兩次由省美協為其舉辦個展,的確讓童昌信感到非常榮幸,令他感慨萬端——

從1958年我的第一幅稚拙的油畫“瓶花”在宜賓一中初中部的畫展獲獎算起,與畫結緣,一幌已有60年。

但真正拿起畫筆想走繪畫這條路,那到不是想當什麼藝術家,而是在63年高中畢業後為求生存找工作三年碰壁的現實生活中悟出的有藝不辜身的一個道理,因那時有一點點字畫功夫,在不停更換工作中得到一定好處的感悟。60年代未,上天安排了兩位油畫老師高玠瑜和陳騰光與我相識,從此讓我真正走上了研習油畫的創作之路。

文化大革命初期,當然主要是畫毛主席的肖像,同時也以描寫石油工人工作、生活為題材的作品問世,71年,如在成都五廠(石油總機廠、川化、107等)美術作品聯展中獲好評的油畫“女鑽工”則是代表之作。由於不斷的進取,幾十年工作之餘,創作不離手,從1979年始油畫“山花為君開”第一次參加省展開始,不斷有作品參加省市展。84年油畫“春風”入選省展並隨四川油畫展赴香港展出,以後創作了大量以彝族風土人情的作品如黃傘夢繫列的“陽光下”,“豔陽天”,“我們走在大路上”,“彝家妹妹”等一批作品,在社會上受到一致好評。

1998年,在不甘因循守舊的我,忽然轉向潛心研習彩墨畫,通過近20年的不斷探索與實踐,從所謂傳統的桎梏走了出來,形成了我的彩墨九寨山水,既有西畫的具像,又有中國畫寫意的禪意,二者相得益彰,絢麗的色彩中透著飄逸與雋永,形成了極具獨特的個人風格。

我的山水中沒有躬背柱杖之人,沒有千篇一律的一個書童加一主人的遠古感,照現行的話就是接地氣,不囿於幾個古人的法來束縛自己,不抄襲自然,但也不離題太遠,因心寫境,手下留情,讓鑑者生情。

是的,“一幅幅讓人眼睛一亮的彩墨九寨山水、憨態可掬的大熊貓,恍忽你走進了神奇的九寨山水和大熊貓自然生態棲息地。我讀他的畫,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美,他的作品有景,有情,有意,做到了景情意交融,抒發了他對大自然的感情,具體而言,他傾注了對九寨山水的情意,因此,他能恰到好處的再現了九寨山水的神韻麗質,讓讀者在畫面前產生了共鳴。在童昌信《大美——七十書畫作品展》上,省文聯副主席蔣東生如是說。

童昌信的作品從大自然中來,令人耳目一新,沒有那種似成相識之感,沒有常說的那種像某某“大師”的筆墨,又有誰誰的影子,一看就是他的,他的率真與童趣。他的九寨彩墨山水,或寧靜,或歡奔,既不脫腦紅塵,又有那麼多原始洪荒的氣息,畫中之水,是畫家心源之水,靈源之水,備生靈性,沐浴光明,洗滌塵心,大有“天地容我靜,名利任他忙”,如問天籟的禪悟。

大美无言,真水无香——富顺籍油画、彩墨画家童昌信

3

童昌信先生從油畫創作轉為彩墨畫的探索,大膽的打破了“傳統”中的意象造形,而大膽的吸收了西畫的造型語言,以形和色彩說話,搌棄了以線為主的傳統方法,賦宣紙上的山水以體積感的塊面造形,大膽重新彩渲染,以期達到更好表現對象的神韻。

蔣東生在《大美——七十書畫作品展》前言中談到:童昌信真正做到了“搜盡奇峰打草稿”,他為表現九寨神韻,十數年來,年年不分春夏秋冬,進溝採風寫生,在九寨溝的山山水水之間,他都留下了的身影,到目前為止,他是畫家之中第一個走遍了九寨溝九個寨子的人,正如04年九寨溝風景名勝區管理局為其在溝口遊客中為之舉辦個人畫展時,局長章小平在致詞中說的,“童昌信先生是讀懂了九寨溝的人,是熱愛九寨溝的人。”是的,不熱愛九寨溝,不讀懂九寨溝,怎麼能畫出讓讀者生情的九寨山水。他畫畫,除對對象反覆實地寫生外,在作畫也是一絲不苟,他的山水,必先完成其一幅完整的水墨山水稿(也就是畫油畫時的素描稿),然後在水墨之上渲以重彩,正因為他對創作的一絲不苟的創作理念和手法,故而使展現在讀者面前的作品亮麗、明透、敦厚與紮實,他的畫風獨特,大膽與時代接軌,與現代人的審美情趣接軌,大膽的從幾個古人的審美情趣中跳出來,墨彩並舉,以彩抒情,推陳出新,詮釋了當代彩墨畫的風彩,把彩墨推向一個新的境界。

“三十多年來,昌信畫九寨,昌信畫九寨的水,可以說是練就了一身絕活了。他筆下的九寨水傳神達意,筆墨淋漓,畫面或寧靜或奔放,不是仙境勝似仙境。”

著名美術評論家李傑對童昌信九寨山水畫作了如此賞析——

總結昌信的九寨山水畫可以從下面的三個方面與讀者分享。

把西畫的技巧融入山水國畫中呈現不一樣的畫面。在昌信的畫作中,不時能感受到來至西方油畫的色彩語言和塊面結構的表達,他的這些作品,既有紅塵的寫實畫面,又表達了人間追求禪意的理想。《勝地仙境人間瑤池》、《九寨天鵝海之冬》、《九寨風光之春夏秋冬》、《山高水長》等畫作,都是很好的中西畫結合作品,我們在國畫的筆墨中可以看到油畫的色彩影響,在國畫的構圖神韻中可以捕捉到油畫的結構和塊面感覺。昌信先學油畫和雕塑,再修國畫,自然在運用的技巧上嫻熟,得心應手。

寧靜與奔放共同傳遞山水九寨的神韻。在昌信的畫中,那些寧靜的、奔放的山水,賦予了生命的律動,賦予了自然的神韻。沒有水聲,可你分明就是聽見了嘩嘩的水聲,由遠及近,漸漸的,浸入心裡。沒有風吹,可你分明感覺到風吹水皺的場面,水波不興,那水面的一層層綠啊,點染著心靈,盪漾開一圈圈的散去,又一圈圈的回來,滌盪心靈,澎湃激情。作品《樹正飛瀑》、《遠古的傳說》、《龍潛碧水》等,表達九寨山水的神韻是恰到好處的。

昌信出神入化的作品面對的是大自然的心靈對話,那些作品中表達的不僅僅是自然之美,不僅僅是天然忘我的境界,而是人類的責任,是自然賦予人類的使命。保護好自然,就是保護我們。在這樣的內心使命驅使下,昌信的堅持,昌信的執著,有其更加高遠的意義和價值。作品《順其自然》、《秋聲》、《清靜》、《遠山在呼喚》、《潺潺低吟》等在保護自然的旗幟下吟誦出畫家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所謂天道酬勤。昌信的九寨山水作品這些年畫出了聲勢,畫出了市場,畫出了影響。一次次的出國友好訪問,他的作品都是最受歡迎的饋贈佳作。中國國家博物館、毛主席紀念堂、鄧小平故居、中國駐外使館以及外國駐中國使館的部分機構都相繼收藏了他的作品。

著名美術評論家、畫家陳榮在他的《無言·大美的禪思——童昌信藝術談》

站在其畫作前尤如遊歷美麗的大自然,在他的筆下我們能領略到自然美帶給我們的美的享受。他的畫又是平凡的,一樹一石,一山一水都那麼親切、自然、質樸,充滿著自然的機趣,他追求的是返樸歸真的境界,而這種境界之美曰:“大美也”。

當下,中國藝術如何與西方接軌,如何呈現出本民族文化的特質,在藝術家群體中有無數的探索者。就藝術而言童昌信是極為特殊的一位,他是真誠的,真誠的用他雙眼去發現自然美與藝術美之關係,用勤奮地雙手去探索藝術之真諦,長期對寫實繪畫的研究,使得其筆下的景色幻化出如純淨的九寨之水般的清澈和絢爛。

他的這種探索和創造帶給我們的是一種有別於傳統水墨畫的形式語言,十幾年前,已有許多油畫作品入選全國各級美展的他,開始了用西畫的色彩與中國畫的筆墨、宣紙相結合的彩墨畫創作,那一幅幅作品充滿著清新的氣息。

“筆墨當隨時代”,童昌信先生的筆墨所表述的就是人類對自然清新無垢世界的追求。他所畫大熊貓上的題款是“閱盡滄海桑田,憨態依然”足以看出其有一顆質樸天真的心。

收穫甜蜜,遊歷思考,中西結合,變法創新是童昌信當下的藝術現狀。他曾作為中國藝術家代表團出訪厄瓜多爾、圭亞那、南非、韓國等國,當他站在厄瓜多爾首都基多的大地上,放眼看去的基多,建築呈現出的異域風情,激越著畫家的創作慾望,思如泉湧。《基多印象》這幅以俯視加散點透視和焦點透視相結合所繪的基多全景描繪的異域風情畫,是其中西繪畫技法巧妙融合的體現。而《好望角驚濤》,則是一位中國藝術家企望讓本民族藝術走向世界的全新探索。

對於自己的熊貓作品,童老無疑是自豪的,從法國傳教士發現第一隻大熊貓的鄧地溝開始,追溯著熊貓的出現的痕跡,途徑樂山,峨眉山,都江堰,臥龍,四姑娘山,一直到九寨溝,他探尋了其中的每一寸天地。他的作品從大自然中來,令人耳目一新,沒有那種似成相識之感,他的率真與童趣。他的九寨彩墨山水,或寧靜,或歡奔,既不脫腦紅塵,又有那麼多原始洪荒的氣息,畫中之水,是畫家心源之水,靈源之水,備生靈性,沐浴光明,洗滌塵心。藝術往往生於寂寞而死於浮華,有思想的藝術家,甘於一生的寂寞筆墨中的精神獨處與深入心物的孤寂,方能成就離塵脫俗的畫作。

當藝術市場如火如荼的時候,當大眾媒介頻頻炒作的時候,當藝術展覽鋪天蓋地的時候,人們總是熱衷於炒作那些所謂的“名家”與“大師”,因為他們有地位、有頭銜、有名聲,往往忽略了藝術本身的價值。然而處在孤獨狀態的藝術家往往因為沉寂藝術而被忽略。縱觀中西繪畫史,越是生前冷落、寂寞而落魄的畫家,身後的名聲與成就往往越大。延伸開來有兩層意思:一是身前的寂寞與身後的成就成正比,二是身前的繁華與身後的落寞成正比。

這真是大美無言,真水無香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