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给学子们煲的一碗“心灵鸡汤”让读书人从此死心塌地考科举

现代人因为在网络上看了太多的“鸡汤文”,很多人对这些毫无营养价值的文章已经弃之如敝履,看到就心烦了。其实,“鸡汤文”也不是一无是处的。这不,很多古代的鸡汤文,不是依然还在我们小学、中学的语文课本里吗?

皇帝给学子们煲的一碗“心灵鸡汤”让读书人从此死心塌地考科举

比如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孟子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再比如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刘禹锡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等等。这些可都是正能量满满的鸡汤文啊!

但是,上面这些鸡汤文和我接下来要说的这位的鸡汤文相比,可差太远了。首先,煲“鸡汤”的不是普通人,是皇帝。皇帝亲手煲的“鸡汤”,估计没人敢不喝。这位鸡汤文高手的皇帝就是他,宋真宗赵恒。别看他皇帝做得不咋样,什么澶渊之盟,什么泰山封禅,都是他搞的。可就是这么一位历史上名声不咋地的皇帝,偏偏写出了中国封建史上最牛的鸡汤文。人家还不是强行推送灌的鸡汤,而是让天下读书人自己趋之若鹜的鸡汤。

皇帝给学子们煲的一碗“心灵鸡汤”让读书人从此死心塌地考科举

他到底写了个什么样的鸡汤文呢?他写了一首《劝学诗》。要知道,历史上写“劝学”这类文章的大牛那是海了去了。荀子就写过《劝学篇》;韩愈也写过《劝学篇》;颜真卿作过《劝学诗》;孟郊也作过《劝学诗》》......关于劝学的文章诗篇那是多如牛毛。凭什么赵恒的《劝学诗》就能这么火呢?难道就因为他是皇帝?我们还是来看看这哥们儿的鸡汤文怎么写的吧。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放在古代,这差不多就是大白话了吧?简单粗暴,通俗易懂。意思也是直白明了: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考取功名后,才能得到财富、地位和美女。相比之下,什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造就灵魂的工具”这类鸡汤简直是low爆了!

皇帝给学子们煲的一碗“心灵鸡汤”让读书人从此死心塌地考科举

就是这么赤裸裸的功利主义的鸡汤,却让天下的读书人都开怀痛饮啊。读书是为了什么?功名利禄,绝色佳人,谁不想要啊。皇帝就这么明明白白地告诉天下人了,要荣华富贵,那就读书考功名啊。这么直截了当的告白,直接戳中了大部分读书人的兴奋点。谁还能不为之疯狂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