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的陈果,凭“心灵鸡汤”红极一时,现在为何悄无声息?


复旦大学的陈果,凭“心灵鸡汤”红极一时,现在为何悄无声息?


在时下这个网络时代,只要你有一技之长,或者你有敢秀自己的勇气,通过网络的加持,极有可能你就会成为网红。当然,“网红”这词是个中性词,时下也不乏许多优质的网红。在网络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也倒逼许多行业反思,当然也引起许多传统职业或行当的思考。比如本文我们所讲的这一行业,就是受到非常明显冲击的职业,它就是教师。

校园是非常单纯的生活,围墙之内的生活,是象牙塔般的世界。校园里头的教师,更是校园里头传业解惑的老师。教师给人的印象,一般都很低调,而且不修边幅。当然,如果是名校的里头的教师,几乎都是学者,他们的相貌很普通,言行举止也很淳朴,但他们的思想绝对丰富,而且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辉。然而,复旦大学的陈果老师,似乎让人对名校教师有了一个新的定义。

复旦大学的陈果,凭“心灵鸡汤”红极一时,现在为何悄无声息?


陈果老师的外形非常出众,身材和颜值都非常出色,一不小心,还以为她是模特。因为形象出众,而且又是名校的教师,这两个硬件已经让陈果老师无法不出名了。可是,谁都不曾想到,陈果老师竟是思想品德教师。在众多的科目中,思想政治应该是最枯燥无味的吧?至少许多学生会这么想。可是,陈果老师的出现,显然颠覆了这一定义。当然,仅此还不算什么,陈果老师的思品课堂,更是受到许多学生的追捧。再加上网络的宣传,一时间,陈果老师的课堂视频在互联网泛滥。这个复旦大学的名教师,一下成为网红老师。那么陈果老师到底凭什么成为红人的呢?答案竟然“心灵鸡汤”。

复旦大学的陈果,凭“心灵鸡汤”红极一时,现在为何悄无声息?


传统概念上的思品课堂,学的是道德修养、公民法治,学的是民主政治,学的是马哲思想、文化价值观等等。它的学科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学生公共参与等素养水平,任务是为国家社会培养“四有”人才。如果用武侠江湖的语言来形容,名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立志“为国为民”的学生,栋梁之才。然而,陈果老师的思品课,似乎和这些都没有关系,她也从内容上颠覆了思品课堂的内容。但是,恰恰是这样的内容,反而更让学生们接受,而且受到网民的热捧。我们来看看陈果老师的一些内容。

复旦大学的陈果,凭“心灵鸡汤”红极一时,现在为何悄无声息?


陈果对许多热词,都有自己的定义。比如对“优雅”,陈果认为:“优雅并不是你穿多贵的衣服,不是你克制你内心真正的自己,做一些违背自己意愿装模作样表面看起来好看的动作。而是你遵从你内心时举手投足之间所散发的气质,散发的自信。”

再有,陈果老师还对“自信”给过定义,她认为:“自信是什么,自信是自己喜欢自己,自己信自己,自己认可自己。而不是别人信自己,别人认可自己,别人信自己那叫做他信,而不是自信。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对幸福,陈果又如是说:“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幸福就是与恋人相约黄昏后;幸福就是回家的那条路和家里亮着的那盏灯;幸福就是大城市里的婚房;幸福就是年终那个大大的红包,幸福就是自己不仅仅活着,还有着精致的生活;幸福就是还能够感受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 ”

复旦大学的陈果,凭“心灵鸡汤”红极一时,现在为何悄无声息?


是的,类似这种方式的定义,在陈果的课堂里头比比皆是。为什么会受欢迎?其实这几个定义已经非常鲜明地阐述了陈果的三观!为何会受欢迎?大家应该注意到了一点,陈果的“心灵鸡汤”全都是站在个人的立场而发出的感慨。优雅也好,自信也罢,包括幸福亦是如此。而这种以个人为中心、以自我为出发点的言论,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确实容易被人接受。然而,这样的“心灵鸡汤”是否真有意义?这样的“心灵鸡汤”真的适合在思品课上传授?是否是名校的政治课,应该重复宣扬的价值观?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种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出来的人,只能是一个又一个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是的,就是这样的人。这是我们名校应该做的事吗?当然不是。

复旦大学的陈果,凭“心灵鸡汤”红极一时,现在为何悄无声息?


另外,陈果老师的心灵鸡汤,其实在时下的网络比比皆是,更何况陈果老师的谈吐并非那么的优雅,至少相较之前的于丹,确实相距甚远。可见,红极一时的“心灵鸡汤”,终究注定只是昙花一现,因为这种鸡汤早已泛滥。用网友的话说,如果寒窗苦读,拼搏十年换来的名校课堂,却是这样的“鸡汤课”,当初又何苦悬梁刺股?因此,这种“心灵鸡汤”最后悄无声息,才是其最好的结局。当然,这种“鸡汤课堂”现象,也应引起我们对教育的思考。你认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