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中國球員卻難以進入五大聯賽?

踢踢足球


現在是市場經濟,借用市場經濟原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首先,不是五大聯賽不願意要中國球員。

反而因為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很多球隊希望招納中國球員。但是以前去五大聯賽踢球的中國球員,並沒有踢出什麼名堂。這多少影響了中國球員形象。

這就好像一個商品,在一個地區銷售的時候,前期是鋪市,鋪完市如果能賣動,商家就會繼續進貨。賣不動商家就會停止進貨。中國球員在五大聯賽就遇到了這種情況。


宮磊、陶偉、范志毅、郝海東、馬明宇、楊晨、孫繼海、李鐵、李偉峰、邵佳一等等近50名球員到歐洲聯賽踢球。但很多在試訓階段就遭淘汰,有的是在低級別聯賽踢球,稍微好的就在小俱樂部效力,狀態好的能打上主力,狀態不好的也就是個替補。大部分待不了多久就裁掉了。時間長一點的就只有楊晨、邵佳一、孫繼海三名球員了。總的來說,中國球員在國外幹不出什麼名堂,五大聯賽的俱樂部肯定慢慢就不喜歡招中國球員,哪怕能帶來經濟效益,也沒有球隊感興趣了。

其次,中國球員本身的問題很大。

還記得北京中赫國安球員韋世豪曾經接受的一次訪談嗎?在那次訪談中,韋世豪就談了國內留洋球員與非洲留洋球員的差別。

“中國國內的聯賽環境太好了,在國外踢不上球,還可以回國。回國踢球甚至比國外踢球還賺錢一些。而在國外,同年齡段的球員中有很多的非洲球員,他們在國外踢球非常拼命,因為一旦踢不好,整個家庭可能連飯都吃不上。中國球員有退路,他們的上進心根本沒有人家那麼強。”


這就是中國留洋現狀。很多球員出國前都是佼佼者,但是在國外訓練不努力,球技慢慢荒廢,根本達不到國外俱樂部的要求。但是他們也不急,回到國內還是有俱樂部要他們。把他們當神一樣的供著,提供非常優厚的待遇。


這些留洋的中國球員又怎麼可能去奮鬥呢?所以他們就形成了出國是英雄,回國是狗熊的惡性循環。你說五大聯賽還會有哪傢俱樂部要中國球員。

而韓日當地的俱樂部給不了高工資,去歐洲踢球真的可以賺大錢,所以他們非常努力,希望留在五大聯賽。所以像中田英壽、孫興慜、香川真司等等韓日球員在五大聯賽踢出了名堂,五大聯賽也願意招韓日的球員了。

說來說去,還是錢的禍。如果國內俱樂部少付錢給這些技術差,又沒有什麼動力的球員,你看球員會不會努力?

感謝大家對湘楚風雲文章的閱讀,喜歡湘楚風雲的文章,請點關注,湘楚風雲將繼續寫出優質文章回報大家。


湘楚風雲


這個問題,U23球員韋世豪給了我們一個最好的答案。

今年4月份在一檔節目中,國安u23球員韋世豪說道自己回國踢球的兩個原因:

第一就是球員的個人能力,韋世豪在節目中談到:我選擇回國踢球是因為我覺得在國外踢不出來了,我就回來了。剛去國外的時候感覺自己比國外同年齡段球員身體素質都要好,自己也是很小年齡就踢上了葡超,但是慢慢的就感覺自己能力不行了,覺得自己在國外踢不出來了。

而造成這樣的原因就是中國的青訓體系出了問題,中國足球的組織架構和運行模式不對,導致人力和資源的配置出現問題,出現專業性不夠,懂得人做不了事,不懂的人亂做事,所以看到即使在青訓投入巨大的心血和資金,卻發現中國足球在原地踏步。

第二個就是隨著資本的投入,中超球市火爆,從上座率上看,中超已經僅次於五大聯賽成為第第6大聯賽,球市好了,球員待遇自然水漲船高。國外的球員踢球才有出路,特別是像非洲的足球運動員,他們要靠踢球去養活家人,所以他們在球場上都是不遺餘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而中國球員踢不好,可以回國,在外面渡下金成為國內的搶手貨,因此即使踢不好,回國就是最好的退路。

與中國球員截然相反的是日本韓國球員他們進取心要比中國球員好的多,他們到國外留洋看重是能學到技術,他們俱樂部也願意放行,在他們看來,國內球員受到五大聯賽青睞是一件很光榮的事。而中國俱樂部呢?本來國內優秀球員不多,他們就更不願意放球員出去。張琳芃就是一個例子。


小草看星辰


想進入五大聯賽,首先要有一定的實力或者可見的潛力,這是基礎。在此之上,球員本人要有一定的文化包容力和比較隨和的性格,當然還要過語言關。

足球領域至今在國外聯賽真正能穩定打上比賽的好像就範志毅/孫繼海/楊晨,都是滿足以上兩條要求的。

另外有一個反面例子,就是籃球圈的易建聯,他的實力毋庸置疑,但是性格因素致使他發揮不出來。

目前的國內球員,其實有實力有潛力的球員不是沒有,在英超下游球隊或者英冠打個常規輪換應該可以,但是這裡又有第三個因素制約了:沒有中超球隊原因損失那麼所轉會費差價放人,現在隨便一個國腳或者U23,都是一億起跳,你能想象斯托克城或者胡爾城花1500萬鎊籤一箇中國球員嗎?


無為不治001


因為不是真正的熱愛這個運動,純粹把這個作為將來謀生的方式,父母把這個當成一步登天的捷徑,一有點小成,就開始好高騖遠,加上國內聯賽的奇葩政策,導致小球員奇貨可居,薪水瘋漲,還會有動力踢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