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滇緬公路

中國遠征軍是一個悲壯而偉大的歷史名字,也是中華兒女用熱血染紅的光榮稱謂。她與中國抗戰歷史關聯,也與緬甸抗擊外族侵略的歷史相關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緬甸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10萬餘中國遠征軍將士先後入緬對日作戰,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戰歌,建立了一座座可贊可嘆的豐碑。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滇緬公路

中國遠征軍是1942年抗日戰爭進入最艱難階段,為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和抗戰“輸血線”而出征滇緬印,抗擊日本的英雄部隊,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中國軍人在滇緬印戰場以巨大的犧牲換取了自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征戰的徹底勝利,向全世界表明了中華民族偉大的國際主義和民族犧牲精神,對亞洲太平洋戰場和整個世界的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參加工作後,從小說以及後來的影視劇中逐漸對這段曾經被沉封的歷史感興趣。尤其是衛立煌、孫立人、戴安瀾三位安徽籍遠征軍將領在抗日作戰中立下的赫赫戰功甚為敬仰。孫立人將軍祖籍還是家鄉舒城呢。此次有朋友邀請去中緬邊界參觀考察,並靜下心來跟著當年中國遠征軍在雲南邊境走過的足跡,對曾經抗擊日寇的幾個戰場、重要地段、墓地、紀念館等進行了尋訪。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滇緬公路

滇緬公路是中國抗戰歷史上的偉大壯舉,它是我首選尋訪的重要內容。

當年,政府組建遠征軍其重要任務就是聯合同盟國軍隊遏制日軍在東南亞地區的軍事進功,確保我們的抗戰生命線——滇緬公路。這條路自中國昆明直達緬甸臘戍,並經由公路鐵路,南抵仰光港連通海運。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期間最重要的一條國際交通運輸線,對當時積貧積弱的中國來說,這就是一條堅持抗戰的生命線。因為,很多援華物資都是通過滇緬公路運到中國的。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這條生命線也面臨著被日寇徹底切斷的危險。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滇緬公路

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保山市分別屬於南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和低緯山地亞熱帶季風氣候。因而,這裡雨量充沛,氣候溼潤,四季溫差不大,非常適合各種植物生長。

在一個多星期中,這裡時而大雨,時而毛毛雨,時而又“光芒萬丈”,老天就像一個孩子,說哭就哭,說笑就笑。在保山市龍陵縣海拔近3000米的滇緬公路上行駛,朋友不敢開快。這是因為路上鋪就的是當年砸碎的石塊,經過80年的汽車碾壓,路上的石塊被磨的光滑透亮,雨天特別打滑。更讓人揪心的是,下面就是奔騰不息、湍急咆哮的怒江。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滇緬公路

抗戰爆發後,由於中國的工業基礎薄弱,急需大量物資和外援,政府遂於1938年初修築滇緬公路。來自滇西28個縣的20多萬民眾在抗日救國信念鼓舞下,自帶口糧和工具,風餐露宿,劈石鑿巖,歷時10個月,在高山峽谷激流險灘上,沿滇西,緬北990公里的山野,用雙手和血汗修築了滇緬公路。其間因爆破,墜巖,墜江,土石重壓,惡性痢疾而死去的不計其數。滇緬公路於1938年底通車,從此成為中國抗戰的輸血管。

緬公路的全線通車,創造了世界築路史上的奇蹟,被譽為“可同巴拿馬運河工程媲美”。它的修築,拉開了“滇西抗戰”的帷幕。

朋友告訴我,這條路的旁邊,埋葬了很多築路勇士,可以說滇緬公路是一條真正的用“血肉之軀”鑄成的路。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滇緬公路

如果天氣好,站在高山公路上,可以看到山下“S”形的道路。從滇緬公路上最著名的24拐,就可看到當年修路的艱難。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滇緬公路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滇緬公路

在69公里碑處我們停了下來,這裡有個觀景臺,可以看到很遠的路。由於山高霧大,我們看不到遠景。車子停下五分鐘不到,大雨又傾盆而下,我們又順著滇緬公路向位於龍陵縣臘勐鄉的松山戰役前行……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滇緬公路

(未完,待續)


  • 來源:沈龍言(作者授權發表)
  • 運營:束文傑
  • 編輯:束文傑
  • 製作:町甽融媒體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