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是誰下令炸毀了惠通橋?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是誰下令炸燬了惠通橋?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是誰下令炸燬了惠通橋?

龍陵縣境內怒江中的惠通橋,在抗戰中起到了關鍵作用。1942年5月5日,惠通橋突然被炸燬,在怒江西岸的日軍目瞪口呆,讓企圖渡江快速進軍昆明乃至重慶的夢想破滅。

為何突然炸橋?誰下的炸橋命令?又是誰啟動炸藥?至今,仍然是一個眾說紛紜的謎團。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是誰下令炸燬了惠通橋?

日軍在惠通橋西岸山上觀測惠通橋

惠通橋始建於明朝末年,初為鐵鏈索橋。它位於滇緬公路(中國段)六百公里處,是聯接怒江兩岸的唯一通道。民二十五年,新加坡華僑梁金山先生慷慨捐資,將舊橋改建為新式柔型鋼索大吊橋。吊橋全長二百零五米,跨徑一百九十米,由十七根巨型德國鋼纜飛架而成,最大負重七噸。至一九七七年新建鋼骨水泥大橋落成通車,吊橋始廢棄不用。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是誰下令炸燬了惠通橋?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是誰下令炸燬了惠通橋?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帝國主義封鎖了我國的海上交通,滇緬公路成為國際援華抗日的唯一通道。日寇千方百計對惠通橋進行破壞,從1940年10月28日至1941年2月27日,對惠通橋進行了6次空襲,共出動飛機168架次,投彈4000餘枚。每次都使橋樑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使車輛受阻。守橋員工和部隊在日寇每次轟炸後均立即突擊搶修,但橋樑負載能力已降低,每次僅能通過7.5噸卡車一輛。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是誰下令炸燬了惠通橋?

瞬間橋樑被毀,由於它“一分鐘改寫了抗戰歷史”,抗戰勝利後,五名將領因事先有過謀劃炸橋而獲得政府雲麾勳章和嘉獎。他們是林蔚、蕭毅肅、馬崇六、李志鵬、俞飛鵬。而粉粹日本56師團夢想的直接炸橋者、工兵24營營長張祖武卻長期被人遺忘。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是誰下令炸燬了惠通橋?

張祖武,長沙人,黃埔六期工兵科學生。有三次爆破讓他載於史冊:1941年春炸燬迫降在屏邊縣紅河中的日機;1942年5月5日炸燬惠通橋;1946年1月21日執行蔣密令炸掉南京汪精衛墳。

炸燬惠通橋後張祖武製做了“五五紀念章”頒發給士兵。正面有惠通橋圖型和“陸軍獨立工兵第二十四營”字樣。背面有“31年”和“張祖武贈”的標識。

關於張祖武炸燬惠通橋的經過,他的給養軍需長李國屏在《張營長炸橋阻敵》一文中回憶:5月5日10時左右,遠征軍工兵總指揮馬崇六和參謀團團長林蔚、參謀團處長蕭毅肅來到橋東橋頭,馬崇六詢問了張祖武攜帶爆破器材情況,其中一位寫下一紙手令交給張祖武,三人便匆匆驅車離去。令張祖武在敵人強佔惠通橋時立即爆破該橋。

張祖武馬上召開連排長會議討論炸橋方案。為確保炸橋成功,決定同時採用導火索引爆和電引爆。這時,已佔領橋西山頭制高點的敵機械化部隊,以猛烈炮火朝東岸射擊。中午時分,張祖武突然發現西岸敵人奔撲橋頭,向橋上衝來。他高喊:“點火!”並猛力壓下發電器手柄。頓時煙塵瀰漫,橋沉江底。

事後得知,炸橋前已有三、四百日軍化妝成中國百姓攜械過橋到達橋東,恰與到達的遠征軍106團發生遭遇戰。

站在惠通橋上,看著洶湧咆哮的怒江,這就是一個天然的屏障。在特定的歷史時空,這座橋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有人說惠通橋成也是它,敗也是它,百年滄桑,抗戰歷史上這裡將是濃重的一筆。

今天,在惠通橋不遠處,怒江上一座特大橋正在架設,一橋飛架東西,天塹變通途,不日將合攏。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是誰下令炸燬了惠通橋?

戰後,歷史學家才真正懂得惠通橋戰役的歷史意義。因為如果日軍渡過怒江後進軍昆明,中國難有能力抵抗。日軍佔領昆明後,可很快攻取西昌,成都指日可下,重慶難保。中國外援剩下的唯一通道駝峰航線就會停運,中國就會因完全失去外援而失守。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是誰下令炸燬了惠通橋?

本人曾經看過上海東方衛視《紀實》欄目採訪惠通橋被炸真相的紀錄片。片中這樣說,不管是誰命令炸橋還是誰啟動了炸橋的按鈕,即使是張祖武而為,而他沒有獲得榮譽勳章或受到嘉獎,他們同樣都是中華民族的英雄。


  • 來源:沈龍言(作者授權發表)
  • 運營:束文傑
  • 編輯:束文傑
  • 製作:町甽融媒體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