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書法欣賞首先要懂得這些知識,假裝懂會丟人現眼的

書法欣賞還是有些專業知識的,尤其是和朋友一起看書法篆刻展覽,千萬千萬不要說諸如,真漂亮、真好看...之類的詞,懂不懂呀!,就這樣糊弄你的朋友?


談書法欣賞首先要懂得這些知識,假裝懂會丟人現眼的

所以,談書法欣賞首先要懂得這些知識,不然會丟人現眼。

距離——站位很重要

看正書(注:如果分不清楷魏篆隸,就找不連筆的)要保持兩米的距離,看行草(就是老說的連筆字)則要距離三米開外。站穩後,伸右手食指在左手掌點畫做臨摹狀。如友人在側,則說此作深悟“中和”之美,如能背誦《書譜》中句“志氣和平,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就更妙了,更顯專業。

談書法欣賞首先要懂得這些知識,假裝懂會丟人現眼的

這是楷書

切忌說“好看”

“這幅字真好看!”完了,被傍邊略懂的聽到了,懂嗎,還好看,你全家都好看,遭嘲笑白眼了吧。是否“好看”不是評價藝術品的標準,對於挑剔的欣賞者,“好看”甚至不是褒義詞,反而有“輕佻”之意。

談書法欣賞首先要懂得這些知識,假裝懂會丟人現眼的

如何誇書法是個技術活兒

技術也就是術語,就書法專業圈講三個地道詞 :章法、結體、用筆。章法說“空靈”,結體說“緊湊”,用筆說“精到”。

你可先誇“章法”,嫌不夠文藝可叫“留白”或“布白”,就是墨跡和空白處的搭配。誇章法,你就學會一句:“此作真乃疏處可使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啊”就夠了。

談書法欣賞首先要懂得這些知識,假裝懂會丟人現眼的

鄧石如像

鄧石如可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雖然是一位江湖浪子,可厲害了,會寫好幾種毛筆字,還會在石頭上刻字......我這兒都現眼了,應該用專業術語!

鄧石如,清朝人,生於1743,卒於1805年,安徽人。20歲左右即開始了一生的遊歷生涯,浪跡江湖,到處尋師訪友。鄧石如為清代碑學書家巨擘,擅長四體書,其書法藝術是我國書法史上一座傑出的豐碑。

鄧石如為清代碑學書家巨擘,擅長四體書,其書法藝術是我國書法史上一座傑出的豐碑。鄧石如的印章有著“疏處可以跑馬,密處不使透風”的特色。時人對鄧石如的書藝評價極高,列其篆、隸書為“神品”,稱其“四體皆精,國朝第一”。

看到這裡有啥感覺,這就是專業。

記住上面那句話是清人鄧石如說的,但稱“完白山人”則更有範兒。

欣賞書法作品時,不說“字形”只評“用筆”。這是裝腔的高級境界。因書法可“取意忘形、自變其體”,但卻要求“筆筆中鋒、一撇一捺有出處”。“用筆”簡單說就是運筆寫字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用筆“圓熟、精當、渾厚、細膩、方圓結合”,這些說法都足以讓書家對你另眼相看。

談書法欣賞首先要懂得這些知識,假裝懂會丟人現眼的

楷書,唐楷是頂峰不可超越

顏柳歐趙盡人皆知,但談較陌生的作品能提高你範兒。談顏真卿要叫魯公,最愛“大小麻姑”《自書告身》;柳體只談神策軍;歐體可說皇甫誕碑;趙體膽巴碑、三門記都好。如有人較真,你便說“歸根結底,都以虞世南、褚遂良為宗啊!”,全斃。

談書法欣賞首先要懂得這些知識,假裝懂會丟人現眼的

說行書、草書

“二王”張懷瓘是常識,裝腔需個性化:孫過庭的《書譜》“俊拔剛斷”、米芾行書“充滿韻律感”、黃庭堅書“長戈大戟”……你認為《蘭亭序》固然神品,但卻更愛顏真卿《祭侄文稿》。如非談“二王”,你喜歡右軍(定要這麼叫!)《遠宦帖》和獻之《鴨頭丸帖》。

談書法欣賞首先要懂得這些知識,假裝懂會丟人現眼的

談隸書須謹慎,水深易露餡

入門級《史晨》《乙瑛》不足以支撐你裝,如非要談則可嘆“禮器碑陰更可愛。”漢碑種類繁蕪風格各異,往遠扯更安全:“朝侯小子殘碑是隸書美學上的創新”、“好太王碑看似樸拙卻變化萬千”……特別注意:若論今人隸書,不能不知劉炳森,更不能不知王暇舉,論二人,成就高的還是王暇舉。

談書法欣賞首先要懂得這些知識,假裝懂會丟人現眼的

聊魏碑,先掂自己分量

敢聊魏碑的通常不外行。張黑女,張猛龍,鄭文公等名碑都屬於實幹派,只要咬定“《始平公造像》雄峻偉茂,乃方筆之極規。我正準備用大白雲臨摹之”就可招搖過關。如遇較真,你可以“北碑中的無名碑銘墓誌最為可愛,可惜流傳不廣”結束談話。

聊魏碑不聊“二爨”就缺少腔調,說起爨寶子爨龍顏你須說“渾金璞玉,魏晉以還,此兩碑為書家之鼻祖。”“招商銀行”那四個字就是學二爨,賴少其寫的,有人說他是學“揚州八怪”的金農的“漆書”,你要駁斥:金農也是學二爨!

談書法欣賞首先要懂得這些知識,假裝懂會丟人現眼的

要談篆書,你得分清大篆小篆

偏長的是小篆,偏方的是大篆。談大篆時言必稱“古籀”,盡顯裝x範兒。大部分大篆書法作品都宗法散氏盤、毛公鼎、大盂鼎、石鼓文,把這老四樣端出來基本能罩住師承來歷。如說起大篆書家,你只說吳缶老(吳昌碩)習石鼓用筆遒勁無人能及即可。

聊小篆的捷徑是談漢篆不理秦篆。漢篆袁安袁敞二碑走寬博一路蔚為大觀,是你最愛。必須主動談起三國孫皓立的《天發神讖碑》。你須說“此碑奇偉,但我臨摹時常混淆楷書筆意納入其中,著實煩惱。”另,如能說“趙之謙之外,齊白老衰年印風一變也受此碑啟發”就更好了!

談書法欣賞首先要懂得這些知識,假裝懂會丟人現眼的

歷代小篆名家你得知道幾個,明清前知道個李陽冰就夠了,明清金石學盛行名家輩出: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楊沂孫吳大澂我知道你都記不住。就記吳讓之吧,名廷揚字熙載,因同治皇帝名“載淳”,故避諱號“讓之”或“讓翁”。吳字師承鄧石如,法度精深篆法美絕,但缺乏創新。裝成這樣就差不多了。

談書法欣賞首先要懂得這些知識,假裝懂會丟人現眼的

聊篆刻,你得先分清楚人家的師承源流

談書法欣賞首先要懂得這些知識,假裝懂會丟人現眼的

是學先秦小璽、漢鑄、鑿官印、還是元押封泥元朱文、或西泠八家為代表的明清流派印?看不懂篆刻師承,就沒法裝x了。例句:“這兄弟的白文印想必取法文何二老”、“此公朱文印有汪關蘇宣遺風啊”……這樣的片兒湯話是裝腔首選。

談書法欣賞首先要懂得這些知識,假裝懂會丟人現眼的

篆刻家多是精通金石文字的學者。

篆刻家不因刀功深厚,也不因篆法優美,而因有一套自己的古文字體系,將不同出處的古文字融於一爐為己所用。篆刻家多是精通金石文字的學者。只做刀石功夫、刻一個字查一次《篆刻字典》的最多是刻字匠。故說篆刻,認完師承認篆法,把封泥元朱文併骨的肯定“海青”啊。

跟人家吹牛用刀,你甭管刻多大多小的印,都用一把鎢鋼大刀,這樣才夠範兒。而且刻刀並非越鋒利越好,吳缶老鈍刀刻石自成一家。陪友人買印泥,到櫃檯上直接要“光明”或“美麗”——物美價廉,等拿貨的當兒可嘆“十年前一把好刀15塊,一塊好印泥30塊,時光不復返啊……”

談書法欣賞首先要懂得這些知識,假裝懂會丟人現眼的

聊篆刻繞不開石頭

昌化雞血石雖有盛名,但石質太澀且有鐵錠傷刀;巴林凍質地太細,達不到你追求的金石味;田黃?有多少我要多少!不怕掏錢!關鍵是你有貨嗎?說到底還是青田壽山的低端料合用,挑石時定要吩咐掌櫃的“再開一包新的”才夠有腔調。

好了,到這裡吧。在往深裡說就得懂專業知識了,不然太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