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高考曾經熱過的專業

這幾天,各地高考成績陸續發佈,考後填報志願將成為從現在開始到7月間,全國上下特別是眾多考生家庭最關注的話題。

本期大錘說史,就為列位讀者聽友回顧一下,從1952年新中國第一次高等院校統一招生考試開始試行,至今已走過了66年的坎坷歷程。在過去的66年裡,哪些專業曾經是熱門的?

那些年,高考曾經熱過的專業

說起專業,繞不開的,就是我國曾經實行過很長時間的高等院校畢業分配製度。

這一制度始於1951年,在當時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極不均衡、產業佈局尚無從談起的階段,畢業分配製度曾經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它推動了人才的流動,協調了不同行業和不同地區利益及發展的需求關係。

那些年,高考曾經熱過的專業

不過,隨著供需關係的變化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分配製度的不足也隨之加大了:滋生攀關係走後門的腐敗自不必說,其強制性和輕視個體意願及利益的弊端也頗受人詬病。從1987年開始,我國高校畢業生的供需模式開始發生了變化,此後歷時十餘年,畢業分配製度在2000年左右基本上被畢業自由選擇所取代。

我們之所以要在回顧熱門專業之前簡單回憶一下分配製度,就是因為我國的專業熱門趨勢,在歷史上,正是因為這個制度的存廢而呈現出不同階段的歷史特徵風貌。

那些年,高考曾經熱過的專業

在出口是畢業分配製度的情況下,人們在選擇高校專業的時候就相對較少地考慮專業本身的出路問題,當然,這不意味著人們不介意畢業後的出路,實際上恰恰相反,畢業後的出路由於是相對固定的分配,反而讓人們更好判斷出路的好壞。

在當時,最流行的想法就是:“考上大學,就能成為國家的人,畢業後的工作也是國家分配的。”因此在那個時代,再熱門的大學專業,也不如考上大學這件事。

那些年,高考曾經熱過的專業

在20世紀50到60年代,比較熱門的專業往往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比如說俄語專業,在與蘇聯老大哥翻臉之前,是國內專業中當之無愧的熱門。這一時期的熱門專業還包括很多應用型專業,這也是當時中國工業實力、經濟建設從零起步時急需人才所帶來的一個時代特徵。

那些年,高考曾經熱過的專業

要說1950年代最硬的“牌子”,首推“哈軍工”

,即1953年在哈爾濱成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雖然這所學校在建成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出於保密的理由,連個真正的校名牌子都沒有掛過,但是因為它所具有的一切熱門專業的特質,而成為名副其實的熱門:畢業後分配去處是當時熱門的解放軍,專業設置都是屬於應用學科的軍事工程類,蘇聯專家提供幫助。

那些年,高考曾經熱過的專業

哈軍工的這種專業熱門,體現起來非常簡單:哈軍工的訓詞是毛澤東親自頒發的,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都來視察過,十大元帥裡有八位參觀過該校,首任校長是後來授銜大將軍銜的陳賡將軍。陳賡在哈軍工成立大會上致詞

那些年,高考曾經熱過的專業

陳賡在哈軍工成立大會上致詞

這種情況,在1977年恢復高考之後,開始發生改變。一些在分配和專業之外的認識,開始影響人們對專業的追求程度。“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對於眾多恢復高考之後參加高考的學生來說都記憶猶新。

在這種情況下,眾多基礎類學科成為了熱門專業,比如數學、中文、歷史等等。而由於改革開放的大幕開啟,外語類特別是英語專業也成為國人嚮往的熱門專業。與此同時,那些能夠保證很好畢業去處的專業,比如新聞系等,也都繼續保持著熱度。

那些年,高考曾經熱過的專業

1978年河南省文科狀元是後來的著名作家劉震雲,他進入北大中文系後,發現很多同學是各省狀元。1979年,福建高考文科狀元程章燦被北京大學歷史系錄取,雖然也是熱門專業,程章燦卻鬱悶了很久,因為他的第一志願是中文系。中文系當時熱到什麼程度?三年之後程章燦想報考北大中文系研究生,光是北大中文系本科生報考該系研究生的人數,就超過了中文系當年全國研究生招生人數了。

中文系的熱門,除了大環境使然外,另一個背景就是當時的文學盛行,無論是朦朧詩還是傷痕文學,都給了眾多考生太多的關於文學的憧憬,雖然中文系並不等同於文學創作,甚至文學創作也不是中文系的主要學習科目,但是廣大考生顯然並不知道這其中的關節,這個美麗的“錯誤”還是鑄就了中文系的時代輝煌。

那些年,高考曾經熱過的專業

隨著畢業分配製度的消逝,在2000年左右,熱門專業再度出現了重大的調整。基礎類學科逐漸歸於平靜,而更多應用學科再度登上熱門榜單。不過由於時代發展不斷提速,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了“熱門專業次第出,各領風騷沒幾年”的狀況。

2000年左右,理工類最熱門的專業是計算機及相關專業,熱門到再度因為某些學科名稱裡出現了計算機或者信息字樣,就會成為報考熱門的“美麗錯誤”。

比如“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眾多考生及家長將其誤解為計算機領域的高大上專業,實際上它是數學專業領域下的一個分支,雖然有一定的計算機相關內容,但是主要還是偏重於學習高等數學。又比如“信息管理學”專業,這個專業是脫胎於傳統的圖書館學和情報學的,後來通過計算機及通訊技術的廣泛應用,成為一個交叉學科。

那些年,高考曾經熱過的專業

由於熱門專業既熱門又扎堆,導致的結果就是熱門的持續時間並不太長,一度熱門的計算機專業,如今已經從昔日的“IT精英”向自嘲的“IT民工”方向發展,其中原因,並非是學生專業水準下降,也不是IT領域的待遇逐年下降,而是人才供應短時間內過於飽和。

一度極其火爆的還有文科的法學專業、經濟學專業等。其實這些專業並非是純粹的應用型專業,其專業內部還有各種偏重於學科研究的內容,不過因為時代的變化,經濟和法律都是熱門行當,導致整個專業也隨之成為熱門專業,全然不顧外國經濟學家們的切身體會:“經濟學家是不應該成為富翁的。”

那些年,高考曾經熱過的專業

隨之後起的是金融和財會等專業,這些行當成為熱門專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這些專業的某些應用行業相當體面的收入。

至於眼下以及未來,互聯網經濟的勃興,無疑為新的熱門專業的興起提供了更多契機,但是人才供應相對過剩的陰影,在現代社會發展中,不僅沒有消除,反而變得週期更短、更快了。

那些年,高考曾經熱過的專業

在反覆變化的熱門專業排行中,要把握住時代的嬌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紛繁混亂充盈雙眼時,唯一不變的,應該是那條基本原則:在適合自己的那些中,選擇一個自己熱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