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了我们

《后来的我们》: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了我们

2000年刘若英在专辑《我等你》中的主打歌《后来》一直是小编最爱的歌曲之一,无论换了多少部手机,这首歌始终都会被我用音乐软件下载到手机里,时不时地就戴着耳机听一听。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年少时喜欢这首歌是因为朗朗上口的旋律、刘若英清澈的嗓音和浓郁的情感;现如今喜欢这首歌,是因为听懂了歌,成了曲中人。

说一句社会话就是:哥听的不是歌,是人生。

今年的4月28日,也就是前几天。刘若英带着她导演的处女作《后来的我们》出现在观众眼前。以生平中最出名的一首歌为故事蓝本,拍出了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看来就像很多人一样,刘若英也始终放不下那段遗憾的感情。

带着点怀念与落寞,我走进影院看完了这部电影。从影院出来后,看着黑夜下灯红酒绿的城市,我选了一条冷清的小巷,在泛白的灯光下慢慢走回了家。

《后来的我们》: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了我们

黑白与彩色交织的电影,这就是刘若英的第一部电影。

从专业角度看,这个电影有很多失败之处:

1,故事叙事凌乱,曾经与现在交织的带来的错乱感让人觉得有些不适。

2,俗套的故事,缺乏足够生活阅历的剧本。就像一首虽然情感浓郁真实但是旋律普普通通的歌曲,只能被少数人欣赏,无法广为传唱。这个电影的剧本也是如此:不成熟的认知、生硬的转折、矫情的台词、符号化的故事。总体上来讲,这个电影剧本是失败的

3,导演的功力不足,最明显的在于对电影节奏的把握和镜头的掌控。

然而,即便有许多不足之处,这部电影还是拿下了10亿的票房,成为人们最近议论的热点话题。

姑且不论《后来的我们》的高票房是不是营销手段的效果,也不谈这两天的退票风波。在小编看来,这部电影的确有些值得称道的地方。

别的不说,就凭影片中周冬雨、井柏然、田壮壮三个人的表现,这部电影能拿下几亿的票房就是正常情况。

《后来的我们》: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了我们

在这部影片中,井柏然贡献了他从影以来最好的演技。以前对井柏然的印象是长相帅气的偶像小生,而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他不俗的演技。

井柏然在电影中放的很开,将自身融入进了角色里,从井柏然变成了片中的林见清。褪去个人痕迹,成为另一个人,井柏然的演技真的在不断进步。

然后是周冬雨,对于一个金马影后,小编就不对她的演技做什么评论了。从当年不怎么被人看好走到现在的炙手可热,周冬雨似乎天生就是为了大银幕而生的。清爽的面容和清冽的气质,周冬雨很适合爱情、青春、成长这类型的电影。

最后是田壮壮,小编只能说不愧是老演员,岁月积淀下来的演技让每个观众都为之触动。看到影片快要结尾时他给周冬雨写信那一段,小编相信每一个观众都会被打动。一言以蔽之,可能有观众会不喜欢这部电影,但没有观众会批评影片中田壮壮饰演的这位父亲。

在文章的结尾小编想说,很多观众(包括我)都觉得这部电影太过俗套、矫情和做作。但其实细细一想,俗套是多数人的一生写照,矫情和做作才是青春,人生就是如此,我们都是俗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