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州修志局辦公地——廣慧寺

清朝乾隆年間,為了修纂《直隸遵化州志》,曾把修志局安排在州城西大寺地方的廣慧寺內。

廣慧寺,西大寺最大的一座廟宇。它的影響雖不及文廟廣大,但是其建築規模卻比文廟還要大。據明朝遵化縣令張傑所撰《遵化縣誌》載,“廣慧寺,邑治西南,習儀於此,貯鑾輿大殿中,宣德年建。”

清乾隆年間所纂《直隸遵化州志》中記載得更為詳細:“廣慧寺,在文廟東,明宣德年建,成化七年重修,後傾圯。國朝乾隆五十七年僧圓成募修,有碑記。”

從舊志書中可知,廣慧寺是在明宣宗宣德年間所建,位於文廟之東。明憲宗朱見深成化時曾進行重修。到了清朝乾隆年間,廣慧寺已經是破敗不堪。為此,住持僧人圓通進行募捐,組織加以修繕。工程完工後,當時主持修纂州志的陳瑛撰寫了一篇碑記,記敘這一次的修繕過程。陳瑛所寫的碑記,在清傅修所纂的《直隸遵化州志》和清李鴻章編纂的《畿輔通志》中都加以記錄,為我們瞭解廣慧寺的歷史提供了翔實的史料。但是二者內容有相當一部分不一樣,可能是在傳抄過程中產生錯訛的結果。

明宣德時在遵化城內修建廣慧寺,乃事出有因。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八月丁未,為了出征兀良哈,宣宗朱瞻基“自將巡邊。”

明宣宗朱瞻基出征兀良哈時,就曾到過遵化城,此時在遵化城內修建廣慧寺,並用它來存貯皇帝的鑾輿,應該就是為了迎接皇帝朱瞻基。此後明武宗朱厚照在出巡時,也曾經到過遵化城。

遵化州修志局辦公地——廣慧寺

明宣宗朱瞻基 圖片採自網絡,向原作者致謝

明武宗朱厚照,是個生性喜愛遊玩的皇帝。清朝時修纂的遵化地方史志中,有明武宗出遊遵化的記載:農曆“戊辰,正德三年,帝出獵駐遵化,自石門驛出喜峰口,徵烏梁海,大破之。烏梁海適以其眾萬餘人入寇,帝以鐵騎三千逆擊,大破之,獲首數千。”(清光緒《遵化通志》卷五十九事紀.明)明武宗正德三年,是公元1508年,與宣宗朱瞻基來遵化湯泉,在時間上相隔80年。

遵化州修志局辦公地——廣慧寺

明武宗遊樂 圖片採自網絡,向原作者致謝

談遷《國榷》卷五十中,還記載了明武宗另一次到遵化:“明武宗正德十三年五月己亥朔:日食,上次喜峰口,先是幸銀山、薊州遵化,以及喜峰。欲招致朵顏三衛夷人,納質宴勞。”

遵化州修志局辦公地——廣慧寺

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所著《國榷》圖片採自網絡

明武宗到湯泉,並駐蹕遵化城,不僅確定有一次,而且極有可能是來過兩次。一次是在正德三年,一次是在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五月。

清朝時期,也有兩位皇帝曾經多次駕幸遵化城,在這裡駐蹕。他們分別是清順治皇帝福臨和康熙皇帝玄燁。

而明朝時興建廣慧寺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貯存皇帝的出行時所需要的鑾輿。除此之外,廣慧寺還有一個用途,就是在這裡對州內的官員進行禮儀培訓,以迎接皇帝。而每逢知州等祈求福佑、祝福時,還要在這裡舉行隆重的儀式。

遵化州修志局辦公地——廣慧寺

中記載的廣慧寺

由於廣慧寺地處遵化鬧市區,歷史上曾經有很多人來這裡住宿和遊玩,並留下不少的詩歌。一首不知名作者的詩,名為《和陳孝廉謹莊試罷重來書院次陳瑚海明經移寓廣慧寺韻》。

清乾隆時期,由於廣慧寺位於學宮之東,便於參與修志的文人、學者在學宮尊經閣內查閱資料,就在廣慧寺內設立遵化州志修志局。陳瑛在修遵化地方誌時,就住在此地開展工作。他曾經寫有一首《廣慧寺志局秋夜即事呈竹猗》詩,詩中寫道:

“精廬留滯老方幹,土訓從頭剪燭看。夜氣侵人花泫露,秋聲報客樹驚寒。地當關塞悲歌易,箋到山川下筆難。兀坐深宵聽粥鼓,累將殘墨累豬肝。”

遵化州修志局辦公地——廣慧寺

大駕鹵簿局部 圖片採自網絡,向原作者致謝

竹猗,是傅修的字。乾隆五十六年,他任遵化直隸州知州。此後對四十餘年未曾重修的遵化州志進行修纂。陳瑛的詩中,也透露出他在寫州志時的一些消息。在傅修的主持下,《直隸遵化州志》得以完成,這是一部在清朝時體系最為完整的遵化地方誌。

作者:晏穎,華北理工大學輕工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旅遊規劃與酒店管理

聲明:本公眾號作品均系作者原創,如欲引用、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視為侵權,本人保留追責權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