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之名,安青春

以房之名,安青春

提筆時,標題中的安字猶豫很久,也曾幾度易名,開始時覺得葬青春更好,因為很多20多歲的年輕人買完房青春便死了,直到80多歲才埋葬,一想不免覺得有些太過淒涼;後來覺得致青春更好,但轉念一想我們正青春,又何必去回憶呢;最終以安字定稿,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翻閱過半,我們需要將它安放在一邊,歇一歇,捨不得太快讀完它。

逃離北上廣,願你也能找到自己的桃花源,在眾多的樓盤中一直對一個樓盤名字喜歡很久——“凱旋門”,常常想象著,願你能在決定離開時,闖蕩歸來時,以凱旋之名安置青春,在家鄉、在二線。青春是殘酷的,人生的很多第一次都在青春期,你要選擇,不要以為每一代都說青春好,你便產生了幻覺,若年年後,你可能很慶幸做出了當時對你來說很殘酷、艱難的選擇,走出了青春的沼澤地,雖然對你來說堅持下去可能是天堂的地方,沒錯,你逃離了北上廣。

回不去的家鄉,誰推高了三四線城市的房價?

曾經沸沸揚揚討論的逃離北上廣不僅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可實現的路徑。但不知從何時開始,家鄉也變成了遙遠的地方,短短几年,很多沒人口、沒產業的三四線城市房價也經歷一輪輪上漲竄上了天,很多三四線小城的房價也已即將進入萬元俱樂部。窺其原因無非有一下2點:

1:棚改貨幣化安置

原本的民心工程棚改卻成為了助推房價上漲的推手,所謂棚改貨幣化安置是指拆遷完了不是給房,而是給錢,每家每戶幾百上千萬,釋放了天量貨幣量。

2015年,住建部、國開行明確要求,各地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不低於50%;2016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為48%;2017年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為60%;2018年明確棚改貨幣化比例不低於60%。

2:無住房、無投資渠道

拆遷戶手持貨幣,自己沒房住,也沒有效投資渠道,除了買房還能幹什麼呢?

離開家鄉,我們還能去哪?

同樣是購票上車,目前三四線城市卻沒有上保險,隨著棚改政策全面趨緊、剎車,建議還沒上車的,結合自身規劃、家庭情況選擇省會、二線、人口流入城市。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是不容易的,每一代都有他的宿命,委屈,掙扎,奮鬥,所以沒什麼可抱怨的”,總之願你能在北上廣容下肉身,三四線放下靈魂,二線找到歸宿,安放下你的青春。

以房之名,安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