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是一件多麼酷的事情啊

耳朵是通向心靈的路。

——伏爾泰

傾聽,是一件多麼酷的事情啊

“你說,什麼是傾聽?”

“傾聽本意指通過語言或文字等交流方式用聽覺器官來接受對方傳遞的信息,然後再傳遞給大腦對信息進行拆分理解和認知。”

“說人話。”

“辭海里是這麼闡釋的:‘側著頭聽,細聽,認真地聽’,是不是萌萌噠。”

“能不能不扯上辭海?”

“海詞詞典註明近義詞是聆聽、諦聽、洗耳恭聽。是不是很高逼格?”

“……”

“不夠高逼格?那聽聽這個‘Making meaning from sound:使聲音變得有意義’。聲音專家Julian Trasure他是這樣定義傾聽的。”

“我先走了,明年見。”

“哎,別走啊,有話好好說嘛。”

“那說了這麼多,傾聽不就是聽別人說話麼,這有什麼難的?”

是啊,傾聽這個詞看上去簡單,但真正做起來並且想要做好就不是那麼容易了。說和聽分不開,莫里斯說:

要做一個善於辭令的人,只有一種辦法,就是學會聽人家說話。要想在社交中做出得體的應對言辭,就必須先認真“聽話”。但事實是,傾聽卻越來越難了,我們正在逐漸喪失傾聽的能力。在這個科技爆炸、一切節奏似乎都變快的時代裡,我們的時間好像被很多有形和無形的東西給佔領了。地鐵上、餐館裡、工作中、甚至朋友或家庭聚會上,人們的態度彷彿是:給我點時間讓我玩手機,再給我點時間放空腦袋不去想事情,所以很抱歉我沒有多少時間去聽你說話了。一一回憶這些場景,好似有無形的結界正將人們彼此隔離。時間變的越來越寶貴,大家都沒有時間好好坐下來交談了,傾聽彷彿也變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有人會說:“要傾訴就去找心理諮詢師啊,那是他們的工作和職責,我不擅長傾聽”。他們說的對,認真傾聽對心理諮詢師來說非常重要,他們也確實都是優秀的傾聽者。但是,交流時時刻刻在發生,傾訴和傾聽也真實存在,當身邊親近的人想吐露心聲時,我們能告訴Ta的難道就只有一句:“去找心理諮詢師”嗎?又或者,當有一天我們需要傾訴時,卻發現在身邊找不到這樣一個人,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嗎?我想並不是的吧。傾聽兩個字看上去平平淡淡甚至有些許乏味,但仔細琢磨一下,這個詞其實很酷啊。

傾聽,是一件多麼酷的事情啊

首先,能做到傾聽,就很酷!

1. 美國詩人克里斯伽米說:理解一個人並不難,難的是拋開偏見去傾聽。傾聽要求我們拋開偏見——不因種族、膚色、性別、學歷、興趣愛好的不同而區別對待。如果能做到認真聽每一個人講話,甚至是陌生人,那你肯定會很受歡迎!酷!

2. 傾聽需要接收對方話語中的所有表層信息。然而要做到這個卻很難,Julian Trasure的研究數據表明交談中人們聽的內容只有25%能被保留。不求百分百,但求超過平均值!如果你能超過這個均值,酷!

3. 傾聽也需要聽出對方言語中隱含的信息和感受。其實,你聽到的,都是對方覺得能說出口的,那些真正Ta覺得講不出來的可能往往才是最重要的,是需要你從表層信息中去獲取的。如果你能在傾聽中用心和智慧感受到並挖掘出那些沒有被說出口的話,酷!

4. 傾聽還需要作出正確和適當的回應。在對方講完後,儘量不要只說簡單的“嗯,哦,好的”,這樣對方會覺得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中途也不能打斷,不然真誠的傾訴就很難繼續下去了。如果你能做到很有耐心,讓Ta感受到被尊重,並且下次還繼續找你聊,酷!

傾聽,是一件多麼酷的事情啊

其次,能被傾聽,也很酷!

1. 想像一下有這樣一個人,Ta能讓你卸下內心防備,使你願意跟Ta分享你的心聲—好的亦或不好的,難道不是件很奇妙的事情嗎?這樣的人簡直就是小天使!友情必須加固!酷!

2. 快節奏的生活有時讓人喘不過氣,減壓活動更多似乎只能從手機和網絡上尋得。當你可以靜下心找到這樣一個人聊聊天,恰好對方也很認真有在聽你講,這樣的感覺難道不比從網絡上尋得的安慰更令人振奮嗎?酷!

3. 有些事情憋在心裡一直不講對身心健康也不太好。你可能會說:“那我可以聽音樂啊,我可以運動啊,我可以去club放空自己去忘掉不愉快的經歷啊。”但是,當那些不能開口的事情真的從你嘴巴里講出來的那一刻,那種不安之後的放鬆,那種釋然,可能是多少運動和酒精都不能給你帶來的啊。酷!

生活的節奏不應該被打亂,更不應該被新生事物擾亂。去交談,去傾訴,去傾聽。壓力大的時候,請不要總是選擇虛擬世界,抬頭看看周圍,珍惜你身邊總能認真聽你說話的人,給他們以信任,以擁抱。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德謨克利特也說過:只願說而不願聽,是貪婪的一種形式。作為回饋,請我們也給他們一個傾訴的機會,讓我們也做一個認真聆聽的人。從他們的話語裡,聽鳥語花香,聽人生百態,聽詩和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