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爭結束後,如何處理小兵屍體?最後一種讓女人哭碎了心!

歷代王朝更替,都是依靠無數士兵鮮活生命堆砌而成,沒有士兵們付出的慘痛代價,哪裡來古代王國的繁榮富強。在充滿屠戮的戰場上,折射出來的往往只有屍骨成山血流成河的畫面,慘不忍睹。那麼戰爭結束後,數以萬計的士兵屍體是如何被處理的呢?

古代戰爭結束後,如何處理小兵屍體?最後一種讓女人哭碎了心!

在清朝以前,戰死沙場的士兵最常用的方法是“築京觀”,就是將士兵的屍體堆砌成金字塔的形狀,放置在途徑國門大道兩旁,再在屍體外圍用土夯實,防止屍體與空氣接觸散發出的惡臭味,一來展示君威,二來讓全國百姓為國家的強大感到驕傲,同時可當做景觀欣賞。

古代戰爭結束後,如何處理小兵屍體?最後一種讓女人哭碎了心!

最省力的方法就是放任不管,戰勝方會把自己士兵的屍體處理好,而戰敗方由於是落荒而逃,自然沒有人清理屍體,如果死亡人數過多,戰勝方會覺得將屍體搬來搬去太浪費人力物力,便會放任屍體不管、任由細菌滋生、野獸亂咬。

古代戰爭結束後,如何處理小兵屍體?最後一種讓女人哭碎了心!

最人性化的屍體處理方式就當屬土葬了,我國一直貫徹著“入土為安”的理念,每次戰役過後,都會親自挖一個大坑,把士兵的屍體整整齊齊放在一排,整理儀表和著裝,集體下葬,這是對士兵最基本的尊重。

古代戰爭結束後,如何處理小兵屍體?最後一種讓女人哭碎了心!

最為少用的就是火葬,因為火葬在古代人眼裡,意味著淨化心靈,火葬後,死者可以進入極樂世界,免受地獄之苦,戰勝方不會讓戰敗方享受這種待遇。

古代戰爭結束後,如何處理小兵屍體?最後一種讓女人哭碎了心!

但是這些處理方法相比下來,還是成吉思汗用士兵屍體來填飽肚子的方式更為殘忍,還被沿用到後續戰爭中。特別是二戰時期,戰爭波及全世界,傷亡人數高達上億人,後方物資供應不上是常有的事,為了能在戰爭中生存下來,很多人有會去食用戰場上戰死士兵的屍體來填飽肚子,這是天下所有母親所不能承受的。孩子在前方保家衛國,母親不但要忍受孩子上戰殺敵,不能承歡膝下的痛苦,就連讓孩子入土為安都做不到,死後竟還被當做食物食用,這不是在狠狠的撕裂母親的心頭肉嗎?2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