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从众效应对教育的启示

浅析从众效应对教育的启示

【吴宾专栏】

浅析从众效应对教育的启示

原创作者|吴宾(山东威海三中物理教师,校长传媒专栏作者)

从众效应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的讲就是“人云亦云”或者“随大流”。这种“随大流”的现象恐怕在每个老师和学生身上都曾经发生过。在教育和教学中,从众效应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一个老师布置得作业太多、太难,部分学生完不成作业,就去抄袭同学的作业。如果老师没有发现或者虽然发现了但没有及时制止学生的抄袭行为,也没有改变自己布置作业的数量和难度,那么其中那些原来能够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也去抄袭作业,最后整个班级抄袭成风。这是从众效应不利的一面。

为了取得好的学习成绩,部分学生在饭后提前到教室学习,那些平时懒散的学生受到影响,也会自觉地提前到教室学习。如果那些提前到教室学习的学生能够保持教室安静,那么后来的学生进入教室时,也会蹑手蹑脚,生怕弄出声响影响其他学生学习。这是从众效应有利的一面。

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不可忽视从众效应的存在,而是要利用从众效应来主动干预学生的行为、心理、思维,让从众效应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例如,当班主任遇到学生迟到、旷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错误行为时,应该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惩罚,以防更多的学生“随大流”。

当班级出现学生自发地提前到教室学习、保持教师安静、主动对老师提合理建议、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等行为时,班主任应该对学生的正确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在班主任的鼓励下,会有更多的学生效仿,班级会越来越好管,整体成绩也会越来越好。

从众效应影响着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是否穿校服、戴首饰,学生是否染发、烫发、化妆等等,都会受到从众效应的影响。可能班级中有个别学生标新立异,把头发染成黄色,虽然他的行为没有影响到别的同学的学习和生活,但多数同学会有意识地疏远他。可是,在一个艺术特长班当中,如果大多数学生发型奇特、穿着时尚,在没有校规校纪的约束下,穿校服、不爱打扮的同学则会被其他同学边缘化。

从众效应也会影响老师的工作和生活。在学校里,每学期的常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备课、听课、作业批改、班主任工作记录、导师工作记录、业务学习笔记、家访记录等等,都需要老师来书写。当临近检查而无法完成时,有的老师也会造假,久而久之,以至于最后老师们集体造假。所以,很多学校对于常规检查,由学期末统一检查一次,变为每隔一月或者半月检查一次,这就大大减少了老师造假的可能。

对于学校的一些传统的比赛项目,例如优质课比赛等,很多老师都热衷参加,竞争也会异常激烈;而对于一些新的比赛,例如课程资源比赛,微课设计大赛等,老师们参与的积极性却不高。其实,无论是传统的比赛项目,还是新的比赛项目,对于老师评定职称等都起着很大作用。所以,每一次出现新的比赛项目,领导就大力动员老师们参与,那些敢于尝试的老师往往收获很大。

外在的行为表现通常是受思想的影响,所以从众效应其实是人类的一种思维定势。思维上的从众定式使个人有归属感和安全感,能够消除恐惧等心理。有时候明明知道是错的,但有很多人那么做,这时候从众效应让人产生非理性思维,也去做错事、做坏事,而觉得理所应当。

教师体罚学生、办辅导班、接受家长的宴请和馈赠等都是错误的,当看到别的老师都这么做,并且得到利益没有遭到处罚,就有越来越多的老师来效仿。有的老师竟然觉得那些行为都是正确的,甚至个别老师把家长送的礼品拍了照片传到网上炫耀。有的名师公开办辅导班、明目张胆地向学生推销书籍、主动向家长索取贿赂,而教育主管部门却睁一眼闭一只眼,于是普通老师也都来效仿,各种禁令也都成了一纸空文。有的“专家”在其讲座临近结束时,在回答教师提问的环节竟公开说:“从事有偿家教是老师通过劳动获取劳动所得,应该予以肯定和支持。”听讲座的老师受其影响,原来做有偿家教的老师变得理直气壮,原来不做家教的老师也开始找机会从事有偿家教。

纠正教师群体中错误的从众效应,第一,要使用行政手段,加大惩罚力度。对于那些体罚学生、收受家长贿赂的老师该处分就处分,该下岗就下岗,决不可以姑息怠慢。第二,改进工作方法,改进评价机制。对于教师的考核、评价,要不断改进方法,让评价机制更科学、更民主、更公开、更公正。

经常在网上看到一群学生围殴一个学生的视频,那些平时文静的女生们在视频中都变成了凶神恶煞,对其中一个女生拳打脚踢,丝毫不去顾及法律和道德。其实,她们自己都明白打人是不对的。如果是一个学生可能不会那样做,但一群学生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从众定式让她们产生非理性思维,法不责众的心理就会充斥于胸,从而不计结果,不顾后果。严重时,学生会负刑事责任。

纠正学生群体中错误的从众效应,第一,教师要加大监督力度,将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第二,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引导学生遇事保持冷静,不可鲁莽行事。

从众效应每天都在发生着,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了解从众效应,让从众效应为我所用,而不能受从众效应所制。同时,老师自身在工作上要警惕从众效应让自己养成散漫的作风,更要警惕从众效应让自己铸成大错。

浅析从众效应对教育的启示

吴宾,山东省威海三中物理教师。在《中国教师报》《班主任之友》《班主任》《中小学德育》《福建教育》《青年教师》《当代教育家》《教师月刊》《今日教育》《山东教育》《教师博览》《中学物理》《德育报》《教育文摘周报》等发表文章80余篇,著有《师经》等。威海市市直教学能手,威海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威海市市直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电教员,威海市名课程团队骨干成员,校长传媒专栏作者,《教师博览》签约作者,2017年9月登上《教师博览》“人物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