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芋科植物设施规模栽培技术

竹芋科植物设施规模栽培技术

1 基质筛选

基质最好选择透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泥炭土,盆土可选用富有团粒结构的泥炭土、沙土、园土按 5∶3∶2 的比例混合。基质p H值宜在 5.3 ~ 5.5 之间,有一些品种喜较低的 p H 值,如彩虹竹芋、美丽竹芋的 p H 值在 4.8 ~ 4.9 之间较适合,其他品种如猫眼竹芋和莲花竹芋喜较高的 p H 值,约在 5.8 ~ 6.0 之间较适合。

2 水肥管理

竹芋喜肥,但对水肥要求很高,一般采用雨水或净化水。因为地下水元素含量复杂,且大部分是碱性水,故不宜使用地下水。竹芋对高浓度盐分很敏感,不能过量施肥,灌溉水 EC 值要求低于 1.0 ms/cm,盆 土 EC 值 要 求 控 制 在 1.2 ~ 1.5 ms/cm 之 间,否则容易出现烧管、烧叶现象 ( 管是指未打开,还卷曲的新叶 ),所以施肥要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定期测量盆土 EC 值,根据天气状况适当调节水肥浓度。由于竹芋对盐分敏感,如果肥水残留在叶片上,容易出现烧管、烧线现象,所以采用滴灌和漫灌方式比较安全。首先,用纯净水浇灌 15 ~ 30 s,用纯净水填满“管”,会避免太多肥料进“管”,然后用肥水(EC 值最高约 1.4 ms/cm) 浇灌,最后用纯净水再冲洗 15 ~ 30 s,防止肥料残留在叶片上。浇水时拉上遮阴网,避免阳光直射。

竹芋科植物设施规模栽培技术

玫瑰竹芋

3 温度控制

竹芋适宜生产温度为 20~ 28℃,最佳生产温度为 20 ~ 22℃。在这个温度区间内,植物生长速度最快,质量均一,病虫害发生几率最小,使生产获得最大利润。超过 35℃或低于 18℃,竹芋生长会处于休眠状态。低于 18℃时,如果湿度稍大,竹芋病害会滋生,主要以链孢霉菌和腐霉菌最为常见,导致竹芋根部腐烂最后死亡。冬季低温是引种观叶竹芋的主要障碍,温度持续低于 13℃,会使茎叶停止生长或冻伤死亡。夏季温室温度不能超过 35℃,夏季高温闷热的条件会导致叶片表面细胞破裂,叶脉间出现黄化坏死斑。竹芋要求生长环境保持稳定状态,昼夜温差应不大于 8℃。昼夜温差太大,会导致叶片出现黑色斑点或油渍状斑点,发现症状后立即调整温室温度,植株一般可以通过一段时间养护恢复健康,但植株长时间处于温差较大环境中,极易感染炭疽病、叶斑病等病害。冬季昼夜温差大于 5℃,竹芋叶片背面容易出现冷凝水,水分蒸发带走大量热量,叶片会出现冷害,逐渐干枯坏死。

竹芋科植物设施规模栽培技术

紫背天鹅绒竹芋

4 湿度控制

竹芋适宜生长的空气相对湿度为 55% ~ 85%,70% 左右为最佳。3 ~ 10 月是竹芋生长旺季,应增加空气湿度至 75% 以上。此期若湿度低于 55%,易形成卷枯状畸形叶,且红蜘蛛、蓟马等虫害也会相应增多。春夏季,生产温室内除启动风机、水帘进行降温补湿外,还应经常加开喷雾设备或用人工喷雾器增加空气湿度,但需注意不能使盆土积水导致烂根。湿度过高,细胞内水分过高而无法正常蒸发,会导致叶片细胞破裂形成褐色水渍状叶斑。

5 光照管理

5.1 光照强度控制

竹芋是喜阴植物,不可阳光直射,在辐射光和散射光下生长良好。生产上宜采用遮光度 50% 和90% 双层遮阴网的拉放进行调节,使温室光照低于9000lx。如果光照过强,竹芋顶层叶片会沿着主脉络发黄,进而形成干斑,失去观赏价值;光照过弱,光合作用无法正常进行,则会导致叶片斑纹不明显、色彩暗淡,且叶柄徒长易出现侧枝倒伏现象。个别品种光照会高于 10000lx,使其能够快速地分枝。光照与植株摆放密度有很大关系,故幼苗期尽可能盆挨盆摆放,提高密度,减少光照强度。根据竹芋生长速度适当调整盆径及盆间距,防止摆放过密出现底部黄叶或长成瘦高形。常规生长速度品种:如玫瑰竹芋、紫背剑芋竹芋、紫背天鹅绒竹芋、青背天鹅绒竹芋、青苹果竹芋、卧花竹芋,可以种植在 12 ~13 cm 的盆径中,生长期约为 16 ~ 20 周。12 周后拉开间距,最后的成品密度约为 24 株 /m2,最终高度约为 30 ~ 40 cm。生长速度较快的品种如栉花竹芋、猫眼竹芋、飞羽竹芋,最小种植盆径为 15 cm。17 ~ 19 cm 盆径成品的生长期约为 24 ~ 26 周,株高约为80~90cm。生长速度较慢的品种有双线竹芋、孔雀竹芋、豹纹竹芋,开始通常种植在 10 ~ 12 cm的小盆中约 6 个月,期间大部分养分用于生侧根,然后换到 17 cm 盆径的盆中。17 cm 盆径成品株高约为 70 ~ 80cm,生长期约为 1 年。

竹芋科植物设施规模栽培技术

青苹果竹芋

5.2 光照时间控制

竹芋是短日照植物,营养生长大概 16 周,昼夜平均温度为 17 ~ 21℃,光照时间超过临界时间 12h会催生花芽。有些观叶竹芋如紫背箭羽竹芋、翠叶竹芋的花不漂亮且浪费养分,降低生长速度,所以,对于这些品种要采取措施抑花。竹芋控制温度成本较高,一般采用控制光照时间来抑制花芽分化。在实际操作中,可用 150 W 白炽灯每 8 m2 1 个,从 16∶00 开始到 22∶00 结束或从 22∶00 开始到凌晨 3∶00 结束,中间不能有光照间断。反之,常规赏花品种金花竹芋、紫背天鹅绒竹芋、青莲竹芋出圃前催花,则需要保证每天连续 12 h 及以上黑暗时间,可用黑塑料膜完全遮光。

6 病虫害防治

温室竹芋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必须坚持“勤观察、早发现、早防治”的原则。

6.1 常见病害

6.1.1 生理性病害 由于盆土基质肥水、p H 值不合适或低温高湿而出现干边干尖现象,一般可通过温室加温、通风、调节基质达到防治效果。

6.1.2 细菌性病害 一般情况下,如果温室环境控制得好,竹芋出现细菌性病害的情况不多,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炭疽病、叶斑病。根腐病发病主要是由于基质长期积水及基质不洁所致。防治方法:适时、适量浇水,病株及时隔离,并用 1% 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处理,或用稀释 1 500 倍的农用链霉素,每周喷施1 次,连续喷 2 ~ 3 周即可;炭疽病和叶斑病可用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稀释 3000 ~ 6000 倍,在发病初期,每隔 10 d 左右喷药 1 次,连喷 2 ~ 4 次即可治愈。

6.2 常见虫害

6.2.1 地下虫害 对于竹芋来说最大的问题是线虫,线虫早先是从南美洲进口或者是从同植株中分株而产生,组培苗不存在线虫问题。线虫危害主要是使根部出现结节,争夺营养,引起地上部分生长不良。防治线虫首先从培养基入手,可在竹芋入盆前先用20 ~ 30 g/m2 硫磺粉对基质进行消毒处理,若在苗床发现有线虫危害时,可用 1 ~ 2 g 3% 呋喃丹颗粒剂与适量土拌合后均匀撒入栽培基质内,并松土灌水2 ~ 3 次。

6.2.2 地上虫害 竹芋常见害虫有红蜘蛛、蓟马。叶螨又称红蜘蛛,红褐色,通常发生在叶背面,吸食叶片后出现大量小白点,严重时叶片上及叶片之间可见结网。防治方法,用常规杀螨药剂三氯杀螨醇、齐螨素等,每隔 1 周处理 1 次,处理 2 ~ 3 次即可。蓟马发生时,叶面边上表现为银灰色的小亮点。天鹅绒竹芋对蓟马反应敏感,可选择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或 5% 啶虫脒可湿性粉剂 2 500 倍,每隔约 4d 处理 1 次,处理 3 ~ 4 次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