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城学院学生纪录片荣获“中国梦·扶贫攻坚影像大赛”全国一等奖

锦城学院编导专业学生作品《海拔3500》获“中国梦·扶贫攻坚影像大赛”全国一等奖

5月27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14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黄阳冯明旻摄制的纪录片《海拔 3500》在“中国梦·扶贫攻坚影像大赛”上荣获了全国高校单元类一等奖。

锦城学院学生纪录片荣获“中国梦·扶贫攻坚影像大赛”全国一等奖

获奖现场

由中国文化信息协会国际影视文化交流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市县专业委员会、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北京电影学院主办,英国环保国际电影节、半岛国际纪录片节、中东国际电影节、美国丝绸银幕电影节协办的“中国梦•扶贫攻坚影像大赛”颁奖典礼于5月27日在山东枣庄市举行。本次大赛共分剧情类、纪实类、党建类和高校单元四类,共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300多部纪录片、剧情片、经验汇报片、动画片和微视频。在如此高规格的大赛中,锦城学院的黄阳、冯明旻两位同学摄制的纪录片《海拔3500》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高校单元类一等奖,央广网,中山日报,南方都市报等主流媒体都进行了报道。

锦城学院学生纪录片荣获“中国梦·扶贫攻坚影像大赛”全国一等奖

获奖证书

《海拔 3500》这部纪录片是以中山市第八批援藏干部的事迹为素材,摄制组在青藏高原历时数月采编、制作而成,形象地再现了援藏干部教育援藏的生动事迹,弘扬了中山市援藏干部在精准扶贫中所体现的博爱、创新和实干精神。

锦城学院学生纪录片荣获“中国梦·扶贫攻坚影像大赛”全国一等奖

《海拔 3500》剧照

纪录片《海拔 3500》有什么自身优势能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本部作品的

指导教师——来自艺术学院的李聪聪老师,李老师在采访中说:“这部作品的成功一方面在于它的选题和立意,一部作品的选题和立意会直接影响到作品最终的呈现效果。《海拔 3500》的选题、立意充满着正能量,这种正能量正是当今社会所需要并倡导的。另一方面,同学们在有创作热情的同时,一定要找准创作方向,不能一昧的、莽撞的去表达一些自以为很有感觉的东西,而应该结合作品的创作思想进行思考,展现出大学生该有的风貌,对观众负责。三是在创作过程中能虚心听取意见,贵在坚持。”

锦城学院学生纪录片荣获“中国梦·扶贫攻坚影像大赛”全国一等奖

《海拔 3500》拍摄现场剧照

纪录片《海拔 3500》在创作前期也难免有一些小插曲,亦或是好事多磨。黄阳和冯明旻两位同学起初并没有决定做纪录片,而是先选择了剧情片,可是整个团队仅有两人,剧情片的创作两个人是远远不够的,李聪聪老师建议他们可以从纪录片类型入手。正好黄阳同学是广东中山人,知晓中山干部援藏支援一事,所以便抓住了这个很好的选题。在藏区拍摄纪录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得挑战因高海拔产生的缺氧问题,还要适应高原气候等等,而且坚持拍摄至少一两个月,两位来自广东的同学克服种种困难,都坚持了下来,李聪聪老师很是欣慰。他们能够用心听取老师的指导意见,认真进行创作,也能够为作品创作努力付出,甘于吃苦,真正体现出了我们编导学子执着前行的创作精神。

锦城学院学生纪录片荣获“中国梦·扶贫攻坚影像大赛”全国一等奖

获奖学子现场合影留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