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军事思想决定了三国中各大战役的胜负结果,不来了解下吗?

这一军事思想决定了三国中各大战役的胜负结果,不来了解下吗?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自古以来一直备受追捧,关于《三国演义》的主题之说,近代根据时间的不同分为“文革前”的四大学说与“八十年代后”的十二大学说。在这众多学说中,最吸引观星的无疑是“八十年代后”的十二大学说中的“宣扬用兵之道”这一主题说。

这一军事思想决定了三国中各大战役的胜负结果,不来了解下吗?

三国主要叙述的是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最终魏蜀吴崛起三分天下,最终西晋一统天下的近百年历史风云。在这百年历史中,各大战役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在这多场战役中,虽然战场所处的环境对于胜败有一定的外在影响,不过胜负的关键往往是取决于战略计谋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兵不厌诈”这一军事思想。其中最经典的战役莫过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有“彝陵之战”,这三场战役的胜利方皆是善用计谋,最终获得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果。

这一军事思想决定了三国中各大战役的胜负结果,不来了解下吗?

官渡之战:曹操的北方霸主的定鼎之战。此次战役经过一年多的对峙,最终以曹军火烧袁绍粮草为这场战役拉下落幕,其中许攸叛变投靠曹操,而曹操采用了许攸的情报和计谋是这场战役的关键之处,让这场战役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同时这场战役也是“釜底抽薪”这一计谋大放光彩的一刻。

这一军事思想决定了三国中各大战役的胜负结果,不来了解下吗?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击溃曹操,推动三国争霸的关键战役。这场战役无疑也是一场计谋的盛宴,连环计、瞒天过海计、苦肉计、欲擒故纵、借刀杀人、无中生有等十大计谋轮番登场,最终一场大火击溃了曹操大军。孙刘大军对于计谋的灵活应用是这场战役胜利的关键之处,最终使得三国之间的竞争往更加激烈的方向推去。在这场战役中,各种计谋的较量几乎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堪称全书之最,也是“兵不厌诈”这一思想的经典案例之一。

这一军事思想决定了三国中各大战役的胜负结果,不来了解下吗?

彝陵之战:蜀国的败落之战,蜀国落败的关键转折点。在这场战役中,蜀军一方本是占尽优势,刘备坐拥七十万大军,但却因为报仇心切,被愤怒冲昏了头,没有听取谋士的建议,丧失了理智。将大军驻扎在森林之中,七百里连营。而东吴新帅陆逊则是稳中求进,一直按兵不动寻找战机。最终,一出“火烧连营七百里”击溃了刘备的七十万大军,致使蜀国实力一落千丈,为最终失败埋下了伏笔。

这一军事思想决定了三国中各大战役的胜负结果,不来了解下吗?

计谋不仅仅在大战役中是取胜的关键之处,在小型战斗中也是胜负的关键。“七擒孟获”“空城计”等都彰显了计谋的重要之处。战争作为三国中最直观的表达方式,无疑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一次次战役中各方势力对于计谋的灵活运用简直让人目不暇接,三国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那无数次的战役中没有碾压式的胜利,能够胜利是由于对方的计谋更胜一筹,胜败的关键正在于指挥者能否灵活运用“兵不厌诈”这一军事思想。并且在三国全书中,这一思想贯穿于小说的始终,在一百二十回的目录中,使用“奇谋”、“密计”等字眼的标题足足有二十八回,由此可以看出罗贯中对于“兵不厌诈”的军事思想的深刻认识。

所以《三国演义》一书对于中国古代“用兵之道”是一种极大的推广与宣扬,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跟观星一起研究讨论。

这一军事思想决定了三国中各大战役的胜负结果,不来了解下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