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前,只管努力,莫問前程

1

法院通知這個星期必須到A縣。禮拜一接到的通知,禮拜二處理完手頭事項。禮拜三出發。說走就走,因為這是工作。

到A縣,沒有直達的火車。坐從泰安到太原的火車,下車從太原南到臨汾西,從臨汾做出租車到的A縣。到A縣已經是晚上十點。一路向前,馬不停蹄,因為和法官說好,禮拜四早晨一上班就到法院。承諾必達。

2

禮拜四到了法院,因為單位人員時間不合適,無法辦理,需要等著。

第二天又到法院,還是無法辦理,禮拜六和禮拜天法院不上班,禮拜一還不知道什麼情況。忽然覺得很鬱悶,因為在這裡待這幾天,有好幾個事情都延期了。

還有就是為了一個案件,在這裡待個四五天,是不是值得呢?這幾天的時間,時不時有點浪費?

既來之,則安之。既然為了這個案子來到這裡,就得處理好。而是否值得,關鍵是在自己的態度而不是現實。

案子沒有大小之分,對於當事人來講,都很重要。只要是工作,就有意義,不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而工作就是這樣,總會有一些計劃之外的事。對於法院或者對方單位來講,有些事可能無法控制,雖然是定好的事情,但是計劃不如變化大。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生活,就是計劃之外發生的事”。所以,需要理解別人的不易,接受坎坷的過程。往往,一路的磕磕絆絆,會預示著一個好的結果。

3

閒著也不是個辦法。除了這一個案子之外,其他的案子都是鞭長莫及,所以還得找點事幹。有一句話說的是,時光不能辜負,身體和腦袋,得有一個在路上,要麼讀書,要麼鍛鍊。恰好在縣城就有一座山,可以爬爬山,鍛鍊一下,連續爬了幾天,覺得不是那麼鬱悶了。

這裡的山和我們那裡的山有所不同,這裡的山,大部分是土,山上有一些窯洞,或許之前還有人在這裡住著。

而山頂還有一片片稍微平整的農田,這些農田被一個個深深的溝壑隔開。但是這些農田很是平整,或許是農民一鍬一耙用心平整的。連溝壑的底部都平整的很好,看來也是要種莊稼的。

在山頂這個高度,沒有水源,純粹是靠天吃飯。而一地的莊稼,或許經歷幾個月的勞作,未必能收多少。就像原先在老家,還有地可種的時候,雖然比這裡的狀況要好一些,但是也有很多丘陵地,也是純粹靠天吃飯,所以莊稼的歉收並不少見。

但是從來沒有人因為可能出現的歉收而不努力耕作。春種秋收,人們還是按部就班地平整土地,一如平常。

每一份拼搏的努力,都是為了收穫的可能,而不是一種必然。生活就是這樣,努力了,或許有所收穫,或許一無所獲,但是努力了,就沒有遺憾和後悔。因為豐收是一種結果,歉收也是一種結果。

今年的歉收是今年的,明年就可能是一個豐收的結果。所以,歉收或者是豐收,每年會有變化,但是唯一不變的是人們的辛勤的勞作。因為一切皆有可能,沒有什麼不可能。前提是,你得先付出了努力。

4

從山上下來,看到在路邊有一個圖書的展銷,正版書。看到了一本《納蘭容若詞傳》。因為網上看到納蘭容若的詞,寫得很好,所以買了一本。裡面有一段話特別有感觸。納蘭的妻子盧氏問他,最悲傷的是哪個字。納蘭不解。

盧氏說是“若”字最悲傷。因為她說,“世人常道,這件事若能這般這般,這次意外若能如何如何,該多好;將來若能怎樣怎樣,我必將如何如何。凡‘若’字出現,皆是因為已對某人某事無能為力。這個字,是失意者的自欺欺人,不是將幸福寄託在老朽腐爛、灰飛煙滅的過去,就是期望於深不可測,形跡可疑的未來。”

而納蘭容若的名字裡恰好就有這麼一個“若”字,或許就是對他英年早逝的最清晰的註解。盧氏,可以算是容若的知音。當盧氏因難產死亡,納蘭容若沉浸在喪妻之痛當中,無法掙脫,不僅因為是他的妻子,更是他在這個世上或許唯一的知音。納蘭容若仕途的通達絲毫沒有減輕他的苦楚,御前侍衛並沒有帶給他榮耀和滿足。若卿還在,當有多好的抱憾,揮之不去,成了容若的心病。

當詞人的洞察細微的情感遭遇現實的悲痛,就成為一篇篇的傳世佳作。這些文章越是用心,越是像一把把的利刃,將他傷的體無完膚。31歲的年紀,容若病逝。

或許他就是死於一個“若”字,沉浸在老朽腐爛、灰飛煙滅的過去,無法跳脫。他活在了“若”裡的過去,而不是當下。

當下最真。往日不可追,未來不可知,只有當下是最真實的。沒有“若”怎樣,沉溺於過去和寄託於未來都是慢性自殺,只有立即去做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活在當下不是一種態度,而是一種能力,面對當下的此時此刻,不思過去,不憂將來,只是做應該做的事。

就如農夫一樣,去年的收成好壞,那是去年的,老天以後能不能下雨,莊稼能不能豐收,那是以後的事。我現在要做的是平整好土地,種上莊稼,下雨也好,不下也好,順其自然。

5

在這裡住了一個周,終於一切都辦妥了。雖然過程磕磕絆絆,但是結果是好的。7天待在這裡,浪費了嗎?我不覺得。案件總算是不辱使命。而在他鄉還遇到了老鄉,結識了朋友,讀了幾本書,爬了幾次山。一切經歷,都是值得。7天,是我自己出發時間最長的一次。而每一次的記錄都是用來跨越的,不是對自己的禁錮。

而至歸途,又有些許的障礙,從太原到泰安的火車票售完了,已經到了2天之後。而我需要在第二天就得回去。高鐵沒有票,就買站票,到不了泰安,就先到濟南,然後再想辦法。雖然從A西安到臨汾,再從臨汾到太原,再從太原到天津,天津到濟南,濟南再到泰安,一路的兜兜轉轉,甚至是南轅北轍,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第二天下午我如期抵達泰安。雖然有些小的障礙,但是一路還算順利。

所以,面對當下,一路向前,遇山開路,遇水架橋。只要是問題,總有解決的辦法。每一段努力的光陰,都不會浪費。或許表面上的價值有得有失,但是,每一次的努力都為之後的道路指明瞭方向。或大、或小的經歷,在不斷的累積之中,總有一天會讓你脫胎換骨。

生活,需要的不是長吁短嘆哀怨,不是瞻前顧後的當斷不斷,而是面對當下,一路向前,只管努力,莫問前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