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南阳学区房,真的能提升孩子成绩吗?

买了南阳学区房,真的能提升孩子成绩吗?

大家都知道,南阳早已经实行小学初中划片制度,2018秋季招生也即将拉开大幕,很多家长早早一年就已经开始行动了。

那么问题来了。普通家庭想要让下一代逆袭,怎么办?

本着“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态度”,很多家长买下几万元一平的“老破小”学区房。这样对孩子真的有用吗?

咱们先说结论:学区房对孩子成绩没什么用!

但有一件事家长可以做,本文最后给你答案。

买了南阳学区房,真的能提升孩子成绩吗?

重点中学对孩子前途没有加成

哈佛经济学家洛兰特·福莱尔教授的团队研究发现:

重点学校的升学率高,只是因为收集了好苗子,相比一般学校,读重点学校并不能额外提高孩子的成绩。

纽约市有三所著名的重点公立高中,上这三所中学要参加专门的入学考试并按成绩划线录取。这三所中学的升学率比普通高中高出许多。

例如哈佛和耶鲁两校在纽约市录取的学生,60%来自这三所中学。

研究对象为两组学生:

A是成绩刚好达到分数线而进入重点高中的;B是成绩没有达线但只差一点的。

通过耐心查找,福莱尔教授团队获得了所有1989年到2008年A和B两组学生的大学升学和毕业数据,又通过权威大学排名对这些大学的质量进行了比对。

统计显示:

分数越高的孩子,四年后能上大学的比例也越高,但在分数线两侧,即A组和B组孩子并没有出现成绩断层式差距,“凤尾”和“鸡头”所读大学的优劣,也没有不同。

所以,孩子上一个中等质量的学校足够,没必要为了优质学校去买学区房。

影响孩子成绩的,是父母的教育经历

《魔鬼经济学》书里讲过一个案例:

波士顿市政府为了让穷人区的孩子能得到平等的教育资源,启动了一项帮扶计划,把黑人贫民窟的一些孩子送到富人区上学。

但申请的家庭太多,最后只能抽签决定。

统计发现,那些中签去了优质学区的黑人孩子,成绩虽然比不了富人家庭的孩子,但要比他们原来贫民窟学区的孩子更优秀

这是学校的作用吗?不是!

因为统计还发现,那些家里提出申请但没中签的孩子,成绩比本学区的平均成绩也高出一截,跟中签去了好学校的孩子没有差别。

这说明,家庭对孩子教育是最重要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越重视,对孩子越有利。

还有一个经典而有趣的案例。

芝加哥一个教育局调查发现:

区内很多低收入家庭很少有书,而这些人家的孩子成绩往往不如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

于是教育局决定:由政府出钱买书送给那些没书的家庭,让所有的孩子都有书看。此后,教育局不仅记录了送给了谁送了几本书,还记录了孩子们花在看书上的时间,包括那些没被送书的孩子。

获得赠书的孩子学习变好了吗?

结果很让教育局领导失望:学习成绩不仅跟送没送书无关,跟孩子花了多少时间看书也无关。

注意!但是,如果孩子出生在一个高学历父母的家里,就算家里的书孩子一本没读过,他的学习成绩依然很好。

结论是:父母的教育水平越高,对孩子越有利。

实现阶层突破,效仿孟母三迁

以上结论是不是让人很绝望?能力一般的父母是不是没有希望了?不要绝望,我们有办法破解马太效应。

九十年代中期,克林顿政府实施过一个“Moving to Opportunity”(MTO)计划——向机会搬家。政府给不同家庭提供了两种援助方式:

1、政府给每个贫困家庭发一笔租房代金券,让其搬离现居贫民窟,至于搬到什么地方则没限制。

2、政府也发一笔租房代金券,但是对贫困家庭搬去的地点有要求——目的地贫困率必须不能大于10%,即穷人必须搬到一个中等收入或以上的社区。

统计发现,跟继续住在穷人社区的家庭相比,搬家去非贫困社区的家庭,除了健康有些好处,家庭收入、失业率等其他一些指标都没什么改变。

让你失望了吗?重点在后头。

但几年后再次统计发现,搬家到中产社区家庭的孩子,在收入、大学升学率等方面都远远超出了没搬家的家庭!虽然家长这一代没办法向上晋升,但好的居住环境让孩子得以突破阶层。

买了南阳学区房,真的能提升孩子成绩吗?

所以,想跨越阶级鸿沟,如果资金有限,更合理的选择,不是买学区房,而是去大城市高素质社区租房。

做父母的可以向邻居学习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孩子也可以跟更优秀的同龄小伙伴交朋友。

天下本没有学区房,好孩子多了,也便有了学区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