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共賞的道教龍門派祖庭白雲觀


白雲觀位於北京西城區西便門外白雲觀街道。始建於唐,為唐玄宗奉祀老子之聖地,名天長觀。金世宗時,引大加擴建,更名十方大天長觀,金末重建為太極宮。成吉思汗二十二年改名長春宮。明永樂易名白雲觀。歷史悠久的白雲觀集“古廟”“大廟”“官廟”“俗廟”於一身,成為雅俗共賞的名觀。在白雲觀的最南側是一個磚砌的長照壁,壁心嵌四塊“萬古長春”的琉璃雕磚,為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所書。

白雲觀坐北朝南,分為中、東、西三路以及後院計四個部分,佔地面積1公頃多。主要殿宇位於中軸線上,包括山門、靈官殿、玉皇殿、老律堂、丘祖殿、三清閣等建築,配殿、廊廡分列中軸兩旁。山門前神路的前端有欞星門,為一四柱七樓木結構牌坊,正樓前後有額,前書“洞天勝境”,後書“瓊林閬苑”。白雲觀現在是中國道教協會和中國道教學院的所在地。遊客購票由欞星門進觀後可自取免費的香。

山門建於明代,面闊三間,單簷琉璃瓦歇山頂,漢白玉雕花拱券石門,簷下額書“敕建白雲觀”,門前有石獅、華表各一對。山門的三個門洞象徵著“三界”,跨進山門就意味著跳出“三界”,進入神仙洞府。山門石壁上雕刻著流雲、仙鶴、花卉等圖案,其刀法渾厚,造型精美。中間券門東側浮雕中隱藏著一個巴掌大小的石猴,已被遊人摸得油光鋥亮。


靈官殿主祀道教護法神王靈官。神像為明代木雕,高約1.2米,紅臉虯鬚,怒目圓睜,左手掐訣,右手執鞭,形象威猛。其左邊牆壁上為趙公明和馬勝畫像,右邊牆壁上為溫瓊和岳飛畫像,這就是道教的四大護法元帥。靈官殿的後方兩側為鐘樓、鼓樓,白雲觀的鐘鼓樓,在建築佈局上與其他宮觀的鐘鼓樓截然相反,其鐘樓在西側,鼓樓在東側。

靈官殿前的窩風橋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五年,後毀壞。1988年重建。為南北向的單孔石橋。橋下無水。橋洞兩側各懸一枚古銅錢模型,刻有“鐘響兆福”四字,錢眼內系一小銅鐘。此橋的修建寓意風調雨順,遊人以銅錢投擲,以擊中銅錢正中的小鐘為福兆。

玉皇殿奉祀玉皇大帝。神像為明代木雕,高約1.8米,身著九章法服,頭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手捧玉笏,端坐龍椅。神龕前及兩邊垂掛著許多幡條,上面繡有許多顏色各異的篆體“壽”字,一共是一百個,故稱為“百壽幡”,此幡為慈禧太后御賜。玉皇殿的左右兩側分別為財神殿和三官殿。


老律堂原名七真殿。供奉全真七子,即全真派祖師王重陽的七大弟子:中座為邱處機,左邊依次為劉處玄、譚處端、馬鈺,右座依次為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清代高道王常月曾奉旨在此主講道法,後世為紀念這一盛事,便將七真殿改稱“老律堂”,即傳授戒律之殿堂。老律堂左右兩側分別為藥王殿和救苦殿。

邱祖殿奉祀全真龍門派始祖長春真人邱處機。殿內正中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癭缽”,系一古樹根雕制而成。此缽為清朝雍正皇帝所賜。傳說觀內道士生活無著落時,可抬著此缽到皇宮募化,宮中必有施捨。邱處機的遺蛻就埋藏於此“癭缽”之下。

邱祖殿店內右側是彩色的懸塑,內容分別為邱祖奉旨西行、赴雪山會見成吉思汗。1220年正月18日,邱處機帶領他的18位弟子,開始了長達兩年3個月的萬里西行之旅。萬里西行,雪山論道,為民請命,一言止殺。邱處機的萬里西行是生命之旅、文化之旅和宗教之旅,他使中原文明和中國道教沿著絲綢古道,第一次主動走出去,在伊斯蘭世界和歐洲廣為人知,為西方世界認識並接納東方文明開啟了窗口。


三清四御殿為二層閣樓,上層奉三清,下層奉四御。三清即玉清為原始天尊、上清為靈寶天尊、太清為道德天尊,三清分別為宇宙形成的三大世紀。三清像為明朝宣德年間所塑造,高2米餘,神態安詳超凡,色彩鮮豔如初,富麗而又不失古樸。四御即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和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這些都是清代中期泥塑金漆瀝粉造像,高約1.5米。

白雲觀東路有真武殿、慈航殿和三星殿。分別奉祀真武大帝、圓通自在天尊及福祿壽三位星君。

東院有一座羅公塔,造型為八角形,三蹭磚石結構。羅公為江西人,康熙年間來京,常住白雲觀,雍正五年年逝世,被雍正帝敕封為“恬淡守一真人”。

白雲觀西路有元君殿、文昌殿、元辰殿、八仙殿、呂祖殿等五座殿。

俗稱“六十甲子殿”,奉祀六子甲子神和鬥姥元君。六十甲子源於中國古代的干支紀年法。即是用十天干與十二地支循環相配,由甲子起,至癸亥止,一個週期剛好為六十年,故名“六十甲子”。

在白雲觀西路的牆壁上分別有漢白玉雕刻的十二生肖圖及二十四孝圖。

在白雲觀西路的牆壁上分別有漢白玉雕刻的十二生肖圖及二十四孝圖。

雲集園位於三清閣北側,是白雲觀的後院,也是觀最北端的建築。雲集園始建於光緒十三年,園中以戒臺、雲集山房為主體建築,有云華仙館、友鶴亭、妙香亭、退居樓等建築點綴園中。

戒臺位於雲集園南側,北向,為傳經受戒之所,其兩側有遊廊迂迴。

雲集山房是雲集園的主體建築,面闊三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