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委联合整治房地产乱象,有助于矫正市场扭曲

七部委联合整治房地产乱象,有助于矫正市场扭曲

近日,针对近期房地产市场乱象,为严厉打击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中宣部、公安部、司法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等部委,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部分城市先行开展打击侵害群众利益违法违规行为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于2018年7月初至12月底,在北京、上海等30个城市先行开展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

七部联合对30个城市开展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治理行动,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实属罕见,也彰显了国家房地产调控不放松的决心。

有助于矫正市场扭曲

为何选择这样一个时期开始强调市场乱像的调控,原因值得考究。

首先,房产新一轮的上涨达到极限。2017年,房价快速上涨的热度向一些没有概念,没有基础,房子供应量很大的三四线城市蔓延,甚至小县城都出现了抢房子的现象。无论是房地产销售,还是土地市场,均突破2016年的高点。

数据显示,商品房销售额已经突破10万亿大关,达115481亿元,增长12.7%,已经创造了历史新高;土地市场方面,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215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16.3%。

相伴而生的,各房企也均获得了巨额营收,房企巨头的规模从“3000亿时代”跑步跨入“5000亿时代”。可以说,货币化效力已接近完全释放,另一方面,货币化补偿渐渐改为实物化补偿。

其次,房产市场去库存效果明显。由于去年的购房热潮,在推高房价的同时,也实打实减少了不少城市住房库存,从而调控政策会逐步释放。

最后,房产市场供需不平衡矛盾改变,不似之前简单的供需不平衡,如今的供需关系渐渐发展为人们对高品质住房的需求与高质量房产供给不足的矛盾,因而人们质量方面的追求会迫使房子渐渐关注质量而非价格,从而回归住房性质。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房产销售盈利已经到达瓶颈阶段,因而相关企业借助人们恐慌性的住房需求,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开始从扭曲市场行为中盈利,因而此次政策可以说极具针对性。

本次政策调控有两方面值得注意,一是多部联合,二是精准调控。

首先是多部联合,由于此次的调控重在改变市场失灵现象,涉及社会众多领域,若按以往单部行动,政策便仅流为一纸空文,而多部统筹协调,可以从多层面,全方位,整个链条对市场进行专项整治,且在各部的专属领域可以做到更加专业,更加精准;而精准调控方面,一方面,政策直指四种扭曲市场供需状况,另一方面规定政策时间,加强执行的紧迫感。

须找准房市扭曲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来调控政策频繁出台,而效力至今仍不理想,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房市畸形由来已久。

由于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经历了长时间,大范围的人口迁徙,人们出于工作机会,生活环境,下一代的考虑偏向于居住在大中型城市。而人口变化又带来住房政策变化。

自从我国住房商品化于2003年改革完成后,人口区域结构变化导致的供需问题便渐渐开始显现,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和城市面积出现严重的不匹配,除此之外,次贷危机后激进的救市政策也间接向房产行业注资。可以说,如今房价畸高,异常的恐慌性住房需求以及投机性住房需求是历史积攒下来的多种原因的结果。

鉴于房市问题的历史性,仅靠政府有形之手的调控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始终强调市场回归理性,但如今的现象如摇号购房、万人排队抢房等等,何尝不是市场理性的结果呢?在土地价格持续走高、限价导致价格倒挂等诸多因素叠加的情况下,人们对房价的预期虽在价值方面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但就投机价格属性方面市场的预期其实是理性的,可以说,一些不遵循市场化规律的房地产调控甚至成为房价上涨的助推剂。

窃以为,一方面,房地产具有强烈的市场属性;一方面住房作为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人对于家、爱情、婚姻的憧憬;面对这样特殊的商品,新一轮的调控应该尽快朝着尊重市场规律,避免“规制万能”的错误思维,因此,七部联合整治房地产非常及时、必要,但避免诸如摇号售房等政策所导致的扭曲现象进行纠偏也迫在眉睫。

(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作者盘和林是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系地产深度报道专栏作家,本文为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地产深度报道观点)

七部委联合整治房地产乱象,有助于矫正市场扭曲
七部委联合整治房地产乱象,有助于矫正市场扭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