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職業經理人如何與老闆相處:相知才能長久,合作才能共贏

有趣、有料、有態度,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定期更新!

導讀:

當越來越多的職業經理人活躍在商界的時候,公司裡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老闆與下屬關係,更有管理者與老闆的關係。管理者與老闆都是企業的脊樑,在把握好自己的角色的同時,相互之間的有效溝通更是實現聯動的關鍵所在。老闆和職業經理人由於所處的位置不同,所考慮的事情也會有所不同,那麼在處理事情出現矛盾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協調處理呢?

關於職業經理人如何與老闆相處:相知才能長久,合作才能共贏

一、價值觀趨同,才能“打斷骨頭連著筋”

“人的一生,是合作的一生。領袖偉人,凡夫俗子,概莫能外。”生活中面臨各種合作,同事鄰里、管理者與老闆、夫妻之間都存在合作關係。早些年或許單槍匹馬能夠創業成功,但在今天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必須講求“互聯、互動、互利、互助”。企業要想長久生存,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合作既要講原則,講方法,更要有智慧。管理者與老闆在價值觀、情商、用心和用腦、團隊意識、盈利模式、信仰、效率意識等方面有著種種區別,認清這些區別,兩者才能維持長久的關係。

關於職業經理人如何與老闆相處:相知才能長久,合作才能共贏

影響合作成敗的因素很多,例如性格、作風、目的、願景等,但是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決定性因素則是價值觀。愛多VCD創始人胡志標和陳天南不歡而散就是典型例子。上世紀90年代,27歲的胡志標帶領愛多VCD創下27億元的產值,並且希望擴大規模做大做強。然而,另一創始人陳天南持相反的觀點,趨於保守。由於價值觀不同,最終愛多神話釀成悲劇,曇花一現,迅速走向沒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取向:金錢、地位、權力、名譽、信仰、事業、感覺、面子等等,這些事物在內心的排位,就是自己的價值觀。價值觀趨同,才能走得更遠。

二、慧由心生,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管理者大多智商高,但情商相對老闆來說低一些。”老闆多數情商很高,智商略低於管理者。何為情商?情商是一個人與不喜歡的人和不喜歡的事情打交道的能力。

人生的路為何越走越窄?很多時候是我們情商不足,沒有容人之心。很多人對於不喜歡的人和事,就避而遠之。但是,閃躲逃避並不能解決問題。有時候老闆真的不把自己當人看。舉個例子,20年前,有位老闆想追討東北經銷商30萬元貨款,但對方在飯桌上擺下30杯酒要他喝下,一杯一萬元。老闆是南方人,不善飲酒。最後,喝到被人抬回去。第二天,他看著枕邊有一張30萬元的支票,眼淚就刷刷地流下來。在面臨類似酒局的時候,大多數管理者可能會說‘算了,大不了不要錢了’。這就是管理者專業知識明明比老闆強,賺錢卻不如老闆多的原因。

關於職業經理人如何與老闆相處:相知才能長久,合作才能共贏

管理者與老闆還有一個不同在於前者精於用腦,後者則善於用心。管理者“用腦做事,用腦待人”,站在管理的角度,凡事有對錯之分。而老闆是“用心做事,用心待人”,立足於經營的視角,關心的是“效果”。腦子給你聰明,但不能給你智慧,用腦讓人複雜,複雜令人疲憊,疲憊產生應付,應付消耗能量。相反,用心讓人專注,專注令人寧靜,寧靜讓人單純,單純給人力量。愛動腦筋的人,常常想著哪個領域更容易賺錢,待遇更好,通常做事有所保留。用心的人,會抵制住種種誘惑,在一個領域精耕細作,“成功有時候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三、懂哲學,善帶隊,有信仰,擔風險

“管理者大都缺乏哲學思維,凡事找客觀原因,求外不求內,關注方法與技術,不注重從哲學層面思考人生得失與職場成敗。”通常老闆經歷了商海浮沉,善於總結成敗得失,從而形成適合社會與市場生存的法則,即人生哲學與經營哲學。道家的陰陽平衡很值得企業家借鑑。在選人用人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難免走向極端,到最後無人可用。而用人要疑,疑人要用”則考慮了人性的弱點,需要信任也要監督,從而達到陰陽平衡。不懂哲學的老闆,企業難以做大做強,不懂哲學的管理者,管理難以落地,難以得到老闆認同。日本著名的企業家稻盛和夫、華為總裁任正非都是將哲學平衡應用到極致,因此辦企業、搞經營還需要懂哲學。

管理者與老闆的區別還體現在帶領隊伍的慾望和能力上。管理者通常只是把帶隊伍當作任務,組建團隊的慾望不強,視為包袱。由此,與下屬相處時用心不夠,用力不足,交流自然不理想。長期以來,管理者與下屬的關係無外乎是工作關係,上下級、管理與被管理的關係。

然而,老闆的特質正好相反。一般來說,老闆有著強烈的帶領團隊的慾望,並將團隊視為企業發展生存、競爭力的關鍵。從而,老闆與下屬的關係是兄弟關係、師徒關係,更高層級的是師生關係。

有些‘海歸’空降到國內民營企業,下班之後跟員工就沒有任何關係,認為這是不干涉他人私人空間,還振振有詞地說在美國都這樣。而在中國就不一樣,如果沒有教導員工怎麼解決問題,跟你學不到東西,你很難降服手下。特別是民營企業的老闆,要像《亮劍》的李雲龍一樣,有著“老大”的擔當。

關於職業經理人如何與老闆相處:相知才能長久,合作才能共贏

四、“超人”與“人才”的合作

“中國打工皇帝”段永平(小霸王、步步高的創始人)說過,你若想守信用,把守信當作自己的生命看待,就一定能做到。一塊錢做一塊錢的生意,這不是市場經濟,一塊錢做十塊錢的生意,其中九塊錢是信用。無信用不管理,但有錢人不一定有信用,守信用的人未必是有錢人。管理者是“人才”,是因為管理者把自己當人,而在他看來,很多老闆不把自己當人,故而成為了“超人”。管理者與老闆的關係恰恰就是“人才”與“超人”的關係。

管理者與老闆各自承擔的風險差別很大。老闆隨時面臨見不到“後天的太陽”,這是由盈利模式決定的。管理者大都是先談好薪酬,再進行工作。由此,他們的盈利模式是“先定回報再付出”,帶來的結果是回報有限。相反,老闆是“先付出,再求回報,付出多回報高”。老闆投入一筆資金,有沒有回報,自己也不清楚,但他們敢於承擔風險,對於管理者認為“條件不足”的事情,他們選擇“做了再說”。

關於職業經理人如何與老闆相處:相知才能長久,合作才能共贏

五、把握好助手和副手的區別

作為“超人”身邊的“人才”,管理者的定位事實上仍然有所分別。歸為兩類,一類是助手,這類人包括總經理助手、董事長秘書、辦公室主任等;一類則是副手,包括部分的經理、副總等。

助手要當老闆的影子,而副手要做老闆的鏡子。這兩類人與老闆相處雖然大原則一致,但又有細微區別。作為助手,老闆走到哪裡,你就跟著走到哪裡,如影隨形,老闆所說的話要記錄,而當老闆出現在前臺,自己則需要自動隱身,就像陽光一照射,影子就不見了。好的“影子”從來不會跟老闆爭搶功勞。

其次,作為老闆的助手,要做到“老闆沒想到的,你要想到;老闆想到的,你要做好”。作為助手,還要做到甘為綠葉映紅花,要協助老闆作決策,但切忌替老闆作決策。尤其建議做過一段時間助手的人,時間長了,別人有可能把你當作老闆,但你千萬要小心,一定要認清自己只是老闆的助手。而作為副手和助手的角色扮演略有區別,必須當好老闆的“鏡子”。老闆站在你面前就能看到自己,要能急老闆之所急並且具有獨當一面的能力。

副手還有一個特質就是勇於擔當。一定不能夠推卸責任,反而應該坦然面對功過,甚至看淡功利。一定要“甘為人用,才能實現價值”。互聯網時代有兩類人,一種是整合別人的人,另一種就是被別人整合。老闆能利用你,說明你有能力,有使用價值,你應當心甘情願被人用。而往往有些人當不了老闆,又不甘心被人用,只是佔著職位。所以要麼做老闆——用人,要麼就被人用。被人用時應該感到喜悅、快樂,因為起碼自己有價值,用你的人越多,你的價值就越高。

關於職業經理人如何與老闆相處:相知才能長久,合作才能共贏

六、與老闆相處,學會換位思考

“千萬別和老闆講對錯!”第一點就是學會換位思考,站在老闆的角度考慮問題,很多老闆的觀念很難短時間改變。第二點就是用事實說話。除了用事實說話,還可以用數據和行動證明。不過,有一些職業經理人雖然盡職盡責,但是缺乏主動溝通的能力。不僅僅是對老闆,甚至對下屬,認為我是領導,不用主動。作為管理者,主動與老闆和員工溝通一樣重要。用心相交,為企業講原則。很多時候再堅持一下,可能老闆就同意了。很多老闆習慣性懷疑,就像大家習慣買東西討價還價。只要經理人堅持和老闆聊這件事,到一定程度,老闆會被影響並開始重新考慮你提出的方案。

關於職業經理人如何與老闆相處:相知才能長久,合作才能共贏

那麼管理者與老闆的合作到什麼程度才稱得上是達到境界呢?

對管理者而言,第一個境界就是用業績證明能力,換取回報;二是用老闆的心態打工,從經營角度管理;三是修煉自己,改變老闆;最後和最重要的是和老闆一體化思維。與你的老闆融為一體,榮辱與共。這也是最高境界——“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最好能找到志同道合一直走下去的合作伙伴”。

關於職業經理人如何與老闆相處:相知才能長久,合作才能共贏

分享是一種美德,希望每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也期待您的轉發,謝謝!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評論、交流,小師妹會在看到的第一時間回覆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