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1.8亿的慈禧翡翠朝珠,拍卖3年竟无人买,原因为何?

慈禧作为历史上的珠宝收藏大户,但凡一些珠宝古董跟她扯上关系的,都是价值不菲,不过这件慈禧朝珠却没这么好运了,愣是在拍卖行待了3年才卖出去。

价值1.8亿的慈禧翡翠朝珠,拍卖3年竟无人买,原因为何?

都说优质的翡翠珠串价值极高,非常值得收藏,而这串慈禧朝珠起拍价就达到1.8亿,于是有人猜测是不是价格太高的缘故,但其实在翡翠圈中,天价售出的翡翠实在不在少数。就拿那串芭芭拉的翡翠珠链来说,27颗翡翠珠晶莹剔透、郁绿柔亮,最终以2.8亿的价格拍出。

价值1.8亿的慈禧翡翠朝珠,拍卖3年竟无人买,原因为何?

于是又有人脑洞大开,提出了更加大胆的猜测:“如果不是因为价格,那么难道是慈禧的这串翡翠朝珠,和“希望之钻”一样?”

价值1.8亿的慈禧翡翠朝珠,拍卖3年竟无人买,原因为何?

应该很多翠友都知道,“希望之钻”在世界上有着非常著名的典故,难道是相同的事情也发生在了这串翡翠朝珠上?其实自然不是!但凡是在翡翠圈有些经验的翠友,都能看出,这串朝珠三年没卖出去不过一个原因:价格虽高,品质却...

价值1.8亿的慈禧翡翠朝珠,拍卖3年竟无人买,原因为何?

相信不少翠友都知道,翡翠珠串的品质是如何进行判断的。

↓↓

↓↓

↓↓

【种】

翡翠的种是品质的基础,一切标准都要以好的种为前提,翡翠的种有很多,其中最优的是玻璃种、高冰种、冰种,其次是糯种、细糯种、豆种,到了再下面的油青种、马牙种。

价值1.8亿的慈禧翡翠朝珠,拍卖3年竟无人买,原因为何?

就种来说,慈禧的这串朝珠并没有达到最优的玻璃种,而那些以天价拍卖出的翡翠珠串,基本上都是漂亮的玻璃种,比较之下就能看出差异。

价值1.8亿的慈禧翡翠朝珠,拍卖3年竟无人买,原因为何?

【水】

水通常都是跟着种走的,种好的翡翠本身结构致密,水自然也就不错。

价值1.8亿的慈禧翡翠朝珠,拍卖3年竟无人买,原因为何?

而这串慈禧朝珠因为种达不到玻璃种,所以水头与玻璃种的珠串相比自然也逊色许多,再加上有一定的年代感,多少也影响了水头,使其看起来不够清澈。

价值1.8亿的慈禧翡翠朝珠,拍卖3年竟无人买,原因为何?

【色】

翡翠以绿色为贵,而且绿色越多越明艳,价值也就越高。

价值1.8亿的慈禧翡翠朝珠,拍卖3年竟无人买,原因为何?

这串朝珠可以明显看到有很多白色,虽然是当时工艺、技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有影响,导致价值不敌那些玻璃种帝王绿。

价值1.8亿的慈禧翡翠朝珠,拍卖3年竟无人买,原因为何?

【工】

工是指一件翡翠成品的形状、做工、重量3个方面,现代翡翠成品又包括设计师、工艺,文化内涵、制作年代、体量等各个方面。

价值1.8亿的慈禧翡翠朝珠,拍卖3年竟无人买,原因为何?

由此看来,这串朝珠虽然足够漂亮,但却不是最漂亮的,颜值逊色了一筹,价值自然也就差了一大截。

价值1.8亿的慈禧翡翠朝珠,拍卖3年竟无人买,原因为何?

所以慈禧的这串翡翠朝珠本身的品质,才是三年无人问津的真正原因。

价值1.8亿的慈禧翡翠朝珠,拍卖3年竟无人买,原因为何?

不过相信不少翠友要争辩了,这朝珠毕竟有着慈禧的名头加持,就算颜值不够完美,但却还有着不一样的历史价值,是不能和现代翡翠相提并论的。

价值1.8亿的慈禧翡翠朝珠,拍卖3年竟无人买,原因为何?

其实这样说也有一定的道理,比如在故宫博物院中,就收藏了大约800多件翡翠,其中没有一件是达到冰种的,更别提达到玻璃种了,但都是价值颇高的藏品。

价值1.8亿的慈禧翡翠朝珠,拍卖3年竟无人买,原因为何?

当然,就文化的角度来说,在那个各方面都受到限制的年代,工匠们运用现有的工具结合自己的智慧,雕刻制作了这么多精美的玉石作品,每一件都凝结了古人的匠心,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自然是不可比拟的。

价值1.8亿的慈禧翡翠朝珠,拍卖3年竟无人买,原因为何?

但是从经济价值方面来说,年代对翡翠的价格影响实在不大,翡翠毕竟不像其他珠宝,它的传入和普遍认知已经是明代时期,后又因慈禧“走红”,自身的历史不过百年,这也是为什么连慈禧的名头也不管用了的原因。

价值1.8亿的慈禧翡翠朝珠,拍卖3年竟无人买,原因为何?

翡翠的美确实让人欲罢不能,连慈禧也都痴迷其中无法自拔,慈禧这串翡翠朝珠当时起拍价是1.8亿,各位翠友觉得值不值呢?

价值1.8亿的慈禧翡翠朝珠,拍卖3年竟无人买,原因为何?

(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