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到底得的是什么病?

红学爱好者萧梦


且从头推来,黛玉呱呱坠地时就落下了"先天不足"之症,文中处处提及“这女学生年纪又小,身体又极怯弱……"、"本自怯弱多病"、"身体面宠虽怯弱不胜"等话,读到此处联想其可能是胎中不足系早产儿或有先天疾病,寻着蛛丝马迹又通过"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推出其如西施般患有先天心脏疾患,而"娇喘微微"仿若也符合症状。

"从会饮食时便吃药"可见后虽门第珍馐美馔不缺,但先天不足吸收及免疫力薄弱,身体功能始终失调。如此器官不能相生克易受外邪屡屡拖累侵害,一遇蹉跎而"旧症复发"便不难理解。这先天旧症复发,后天虚劳来趁,见如下"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这"气弱血亏"是日久蹉跎后的气血两虚之症。

而五行来讲心脏不好脸色易潮红,又见“睡往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我这睡不着也并非今日,大约一年之中,通共也只好睡十夜满足的”与心脏不适的夜咳有些吻合,心脏疾患善复发于季节温差悬殊时尤其怕冷,春秋时节最是乍暖还寒、荼后乍凉。且初期只会有轻微喘咳或肋骨肩胛偶痛感。食蟹一节"心口隐隐作痛","心病"多为心脾阳气不足,尤其疲劳后食寒物会损阳气,加重心疾。

每人生来都会有自己相对薄弱的病灶类似"罩门"所在。譬如,有的人身体一弱先攻脾胃,俗称"走惯了"。那黛玉较薄弱的"病灶"部分则是心肺和呼吸器官。气血虚则皮肤无色,皮肤煞白无血色则连累肺虚弱,如此推来与肺虚肤白黛玉形象倒是重合的,又见宝钗道"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话说"燕窝大补元气,治虚劳咳嗽,一切病之由于肺虚不能清肃下行者,用此皆可治之。"这后来虚耗肺症是必然的

所以黛玉或有先天"身之心病"(心源病)和后天"心之心病"(心事重)两重,而长年五行生克失衡致虚竭之症从心脏衍于肺腑,继而病源漫延感染呼吸道,新疾旧患不胜唏嘘。


不过浅尝猜度,然感君一阅……


洛洛文化


大家好,我是海天玄宇,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偏巧最近有写个类似的新文章,现在就正好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黛玉得的不是肺结核或者叫痨病的病,因为她没有传染性。


其次黛玉得的不是消化道疾病,尤其是胃部,因为她咳血是鲜红的,不是咖啡色。

所以只能是呼吸道的疾病。那么最有可能就是类似肿瘤之类的。但这不过是她长期弱病的表象。也就是说黛玉的根本病就是先天的弱,导致她后天的免疫力低下,各种疾病就来找她了。

黛玉得的是弱病,先天从娘胎里带来的。她的母亲本身也弱,而且生她的时候就得病了。并且她的父母都早逝。她脾弱导致肾阴虚,肾水不足,不足以抗衡肝火的旺盛。所以身体极度虚弱。外邪总在入侵。她服的药物,也是治疗这个虚症的,不过在她小时候还没有经历人世的纷杂是可以受用里面的人参的。但后来经历了宝黛恋的风风雨雨已经不受用这个阳补了。只能用燕窝等药换下人参。人参养荣丸的配料是:人参、当归、黄芪、白术、茯苓、肉桂、熟地、五味子、远志、陈皮、杭芍、甘草,有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之功效。“人参养荣丸”是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味药具有益气养血的作用,用于治疗积劳虚损、四肢沉滞、少气心悸、小腹拘急、腰背强痛、咽干唇燥等症。

所以黛玉这个病,要从脾脏来保养,佛道修行,内外兼修加之药物调理。才能有效治疗。如果一直心情郁结,担惊受怕,肝肠寸断,那神仙也救她不得,只落得泪尽后干干净净的离去。

一家之言,未尽详细,万望海涵,有缘关注海天玄宇。


海天玄宇


黛玉刚进贾府时,除了体弱还真没什么大病。

原文: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人参养荣丸”不过是给体弱人群吃的。

黛玉的病最主要的是抑郁症,因为情感上的压抑长期失眠。

黛玉发病时的咯血、咳嗽、咳痰应该是支气管扩张,是季节性、过敏性的支气管炎,是非传染性疾病。

原文: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陰补气的。”


宝钗对黛玉的建议,也不过是食补疗法。燕窝中含有丰富而较易吸收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而已。

黛玉的病是心病,童年丧弟、丧母,少年丧父造成的应激反应心理创伤,青春期因感情问题导致抑郁症长期失眠。

“还泪”的黛玉经历的是情感折磨。


“冷月葬花魂”灵感来自于昆曲《牡丹亭》中杜丽娘为情所困、伤情而亡,应了癞头和尚之前的话。

“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这不全都是嘱黛玉要免避情感上的过度刺激吗?

贾母的话“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造了的孽障,偏生偶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了。”

黛玉投奔贾府,“老冤家”贾母创造条件让“小冤家”两个玉儿在童年先“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之后,又在少年时代“耳鬓厮磨”进入初恋。然而贾母却三心二意的一会儿给宝玉指“金麒麟”,一会儿赞美宝钗请她络上“通灵宝玉”,一会儿独宠宝琴问八字,一会儿“掰谎”痛批“私情”,却根本不理会薛姨妈放风愿意为“宝黛姻缘”保媒”,令宝黛二人在苦情中日夜煎心,最终令黛玉在极度的情感压抑中走向绝望。

黛玉作“冷月葬花魂”,灵感来自昆曲《牡丹亭》中杜丽娘因与书生柳梦梅在梦中在后花园中相爱交欢,醒来后到后花园中遍寻书生不得,最终相思成疾一病不起伤情而亡。

林黛玉与杜丽娘一样,因相思成疾伤情而亡。


阿丹151014015


我想黛玉的病应该不是肺结核或者是痨病,因为这两种病要么会传染,要么会常咳不断。但是黛玉的病身边的人并不需要为黛玉自备饮食和餐具,宝玉就经常为黛玉尝药。可见黛玉的病并不需要有忌讳,也就否认了肺结核。

同时黛玉的病也从宝钗的口中说道过,黛玉一年当中只是春夏会犯病,其余时间的身体虽然柔弱但也是健康的。所以这也否认了痨病。

黛玉每日都在吃药那也不过是为了保养,并不为治疗什么病症。黛玉自己也说过请了多试名医,吃了多少药就是不见好,而且也查不出来是什么病症。

黛玉在贾府一直都有太医为她治疗,如果真能找得出具体的病症早就治好了,就是不知道是什么病症所以才无法根治。

宝钗点头道:“可正是这话,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

我想应该是先天气血不足而已,宝钗对黛玉的病已经做了说明。

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陰补气的。”

黛玉的病应该不是很要紧,因为宝钗都能看得出端倪,能够给出一些建议,就可以见得并不是什么大病,只是顽疾根治很难。

黛玉的病应该和她的性格有关,黛玉天生太多的忧愁善感和聪慧,过慧易折可能也就是这个道理。黛玉有太多的聪慧,对很多事情她是看得懂,所以就会多思多愁,以致于劳心费神,才让她的身体不好。

黛玉其实对生死看的是通透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她并不害怕死亡,只是留有遗憾罢了,世间的美好还没得及体会。如果黛玉的生活可以多一份宁静,少一份纷争,我想黛玉的结局就会不一样了。


爱读红楼的小迷糊


林黛玉得的到底什么病,历来众说纷纭。

首先,如果说是肺结核,症状多为低热、盗汗、乏力、纳差、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呼吸伴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以及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从林黛玉经常吐血而且弱不禁风呼吸困难来说,似乎有些相像。
但是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全身各个部位都可能发病。如果林黛玉是肺结核,那贾府应该不敢要他,贾宝玉也不会被贾母安排与她一桌子吃饭,一屋睡。林如海也不敢或者不能将其送往贾府。假如大家怀疑是因为医生没有诊断出来,那她在贾府住那么久,早就传染给别人了。最有可能被传染的,就是紫娟和贾宝玉。但是俩人身体都很健康,所以绝对不是肺结核。

事实上,林黛玉作为《红楼梦》的绝对女主,自从进入贾府开始,就有人问她这病怎么回事。

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
。”

以林如海和贾政的家世,请个把太医还是绰绰有余的。秦可卿和贾母病的时候,请的都是太医。而且秦可卿的时候请了很多个太医。即使太医医术有差,断不至于大家都连肺结核也诊断不出来。

另外,结核病也通常被称为痨病,是会传染的。凤姐因为不愿意让尤二姐开丧破土,骗贾母说她得了痨病;王夫人为了不让晴雯呆在贾府,也跟贾母说她得了痨病。这说明,结核病在贾府是大忌。一旦得了就必须被隔离。

林黛玉在贾府大概呆了有九到十年吧!从六岁入府开始,一直都是和大家一起吃饭,所以不可能是传染性疾病。

其次,至于具体是什么病,这个真的不好说。只能说她先天不足,即贾敏怀孕的时候就落下了病根,一出生就带了病,所以贾府的人一看见她就知道她有“不足之症”。但是结合她后期睡不着觉,忧思过度来说,她的

脾胃肯定有问题,因为忧思伤脾;免疫力肯定低下,因为风一吹就倒了,被人称为“病西施”;肝脏也有问题,因为肝脏不好的话,容易疲劳,会经常呕吐、恶心等;心脏极可能有问题,因为她有一次一照镜子感觉自己艳若桃李,却不知道病从此萌,不过也极有可能是阴虚火旺,总之血液流通有问题,虽然女子脸颊绯红很美,但经常“红脸”绝对不是一个健康的症状。这种美是一种病态美。

林黛玉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

综合以上来说,对于林黛玉肺结核的猜测不是无端的,因为肺结核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不过从没有人因为被她传染而得病来说,我觉得她就是先天不足,后天失于调养。贾宝玉也这么认为。

宝玉道:“太太不知道,林妹妹是内症,先天生的弱,所以禁不住一点风寒,不过吃两剂煎药就好了,散了风寒,还是吃丸药的好。”

因为有癞头和尚说要她好的话,除非今后不能听到哭声;曹雪芹也说她写诗的时候“病由此萌”。所以,“脾”上的问题应该是病根儿,中医认为脾胃五行属土,属于中焦,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共同承担着化生气血的重任,是后天之本。黛玉日常吃的药就是“人参养荣丸”,人参养荣丸的主治也就是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后虚弱

等。而薛宝钗还跟她说过“你素日吃的,竟然不能滋养精神气血”之类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最后,其实,写诗本就是十分费心费神的事情,没有用心和费神的人是很难写出好诗的。

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所以87版有一句宝钗对黛玉说的话:“颦儿啊颦儿,你非要把心呕出来才算完呢!”虽然不见于前80回,但对于林黛玉的状况是很好的概括。

我认为,林黛玉的性子,跟她的身体状况有很大关联。她这样的病本身脾就不好,而她的脾的不好也会让她的忧思过度,忧思过度以后脾胃就更加不好。二者结合,恶性循环,变本加厉,愈演愈烈,自然是会早夭了。


半瓣花上阅乾坤


林妹妹的病要分时期。初进荣国府,黛玉对于自己的病是完全不在意,还认为癞头和尚的话,尽是疯疯癫癫的不经之谈。作者在这里交代黛玉的“不足之症”,通过最直接地方式告诉我们,黛玉之病,本来就无大碍。说其一生不得好,只不过是癞头和尚的点化。若要好,出家或不见外人,不见哭声。读者想想。身体真的有病,不见外人不见哭声就能好吗?再想想书中开头的神话故事,还泪的传说。就明白此时黛玉无病,只是体虚。

为什么写黛玉有“不足之症”呢?一是为年幼体弱依靠外祖母找理由,一是写黛玉的美,古人以弱为美。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黛玉的病是见宝玉后,从第一次还泪开始。多愁善感的她,日夜忧思,使得身体更弱,不过养得好,并没反应出来。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少女情窦初开后,为自己前程担忧,更加思念父母,感慨自己孤苦无依。幸得有宝玉陪伴成长。现在,俩人之间产生的朦胧情感,是守“礼” ?还是遵从自己本心?

后来,宝玉挨打,黛玉眼肿如桃。宝玉送帕安心,黛玉题帕作诗,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此时,疾病上身。黛玉身心都在煎熬中。


ld依荷听雨


黛玉生到底得的什么病?有人说是肺结核,我重新翻了一遍《红楼梦》相关章节,觉得这个结论有商榷的余地。

黛玉第一次出场就交待,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至今未断。后来一直吃“人参养荣丸”。此药治脾肺俱虚,荣血不足,若说此药治肺结核,——因其纯为补药,久病必虚实夹杂——实为勉强。

那么,既然黛玉吃这个药能够迁延病体而不致加重,说明药物是基本对症的,可见,其病机的确不离“脾肺俱虚,荣血不足”几个字。因其肺气虚,故喘咳;肺阴虚,故盗汗、潮热,面颊泛红。又因其脾气虚,故又胃纳不佳。所以癞头和尚嘱其“不许见哭声”这个很关健,忧伤肺,思伤脾,黛玉后来忧思过度,是导致病情加重的直接原因。

到后来高鄂接手《红楼梦》,黛玉临死前已经有吐血重症,这一方面可能是虚火上攻,血不归经,另一方面可能是脾气虚极而不统血,与以上的病因病机是一贯相承的。黛玉断气前冷汗不止,身体冰凉,已是亡阳危症,若是大剂参附汤或能挽回一线生机。但是黛玉的命运已是书中注定了的,眼泪已还完(但只眼皮嘴唇微有动意……却要一句话一点泪也没有——第九十七回),所以再无良医出现。

结论是:黛玉所患之病本非绝症,属先天禀赋不足,脾肺亏损;而后天又失于摄养,终致病情日重,抱恨归天。


喜欢我的朋友请多关注我,每天分享点实用中医知识!


雪夜弯弓


《红楼梦》是一部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与其各种解读,倒不妨就认为是曹公“让”她得的病:先天不足+多愁善感+郁郁寡欢,这病就这样,吃再多人参养荣丸都治不了。

林黛玉的前世是绛珠仙草,受神瑛侍者灌溉修炼成人形仙子,后神瑛侍者游历人间,她也要来人间体验一把,把欠的水都以泪还给他,于是才有了凡间的故事。

倘若林黛玉啥病都没有,林如海或许就会把她带在身边抚养,那就会成为另外一个精明能干的林黛玉,就没有荣国府贾宝玉什么事了。


史是古代的史


黛玉病得不轻,若非,韶华盛放年纪便误了卿卿性命。

黛玉这病得从生世说起。生父如海,世袭列侯,前科探花出身。究竟是哪一世,前科是哪一年,文治还是武功封侯,都非实指。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诗书簪礼之家,功名利禄之族。说句大白话,祖上是功名显赫的读书人。

黛玉生来便有不足之症,喇头和尚恐其命不能久,力劝林父舍之佛门,休功课业,保其长命,以渡其生。奈何林家要继香火,功名二福便不以为念,林父断不能舍。黛玉经史子集,释禅道墨多所涉猎,诗赋文采斐然。能者劳而智者者忧,无知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羁之舟。三更灯火五更鸡,读书没有捷径。这群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稻黍不分,身单力薄弱不禁风,似有不足之症是群体特征。强梁之世,踏为齑粉,呜呼哀哉者也。

书中写了三个,其一宝玉。宝玉大闹学堂一回,贾政有一句话,再别提读书,连我都要羞死了。借贾政之口,行宝玉之骂。禄鬼蠹囊之辈,假读书人,真酒桶饭袋如贾政之流,鲜活生动,令人喷饭。宝玉试才提对额,有说才不及黛玉。实宝玉志不在此,不以功名为念。俗世得以存身时,或醉情山水,或放浪脂粉。无处隐身,遁入空门。蝼蚁尚且偷生,况草木一春,人生一世。莫负美景,莫负少年,也是一种活法。高大上可以来扔砖头了。


粪坑里的舞者


黛玉应是一种虚病,因气血不足导致。

此病一出生就存在,后来经过发展,可能引起肺虚,时常咳嗽。

在家时,父母怜惜,细心呵护调养,病态还能控制。

但和尚开的药方中的两个方面,黛玉都满足不了时,病就日益加重了。

父母双亡,寄身异姓,虽时时留意,步步小心,也时常见险恶之心。对志向高洁的黛玉来说,应是激愤满胸。

黛玉是绛珠仙子的化身,宝玉是神瑛侍者的化身,绛珠仙子为报答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投到人世,要用一生的眼泪来报答,泪尽命枯。从这一点上看,黛玉时常哭泣,时常哭泣的人的心情应该是很抑郁,抑郁聚于心,焦虑聚于眉,久不得以抒发,应该导致肝火虚旺。

种种世事,让黛玉身体难安,但要说清她究竟得的是什么病,怕是不能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