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被這樣對待的孩子,「逆商」可能是負分

靠譜童書每週推薦 孩子免費聽故事神器

點擊標題下 愛讀童書媽媽小莉 關注

600多個經典故事任意聽

从小被这样对待的孩子,“逆商”可能是负分

晚上9點多,參加完飯局,滴酒未沾的我,肩負著開車帶隊友和女兒回家的重任。

我一向自詡開車比橫衝直撞的隊友謹慎,保持車距,不衝黃燈,剎車和起步,都老老實實做到輕緩柔和。

奔襲20公里,就快到家了,女兒早已像在坐搖籃似的默默睡著,喝了不少酒的隊友還在喋喋不休跟我嘮嗑。

一切都是這麼正常,三個人回家洗洗就可以睡了,平凡的一天就要落幕……

突然,耳邊傳來嘭嘭兩聲巨響!車身一陣失控,我憑本能趕緊踩住了剎車,腦子煞白。

1

發生啥事了?

懵逼的兩個人,下車一看,路邊的石基已經被撞出個大口子。

从小被这样对待的孩子,“逆商”可能是负分

我的左前後車門,被颳了幾條觸目驚心的印子,還變形凹陷。

被夜風一吹一哆嗦,隊友的酒醒了,他大叫道:“你是不是傻,掉頭方向盤打太過,輪胎撞到石基了!”

他的話直衝腦門,我的心像大鼓在捶,咚咚咚咚,小腿肚子顫抖著從車頭走到車尾。

但我除了震驚和不可置信,臉上沒有地盤留給其他反應了。

我怎麼可能撞到石基呢?我開車這麼仔細,怎麼會犯這種錯呢?離家只有幾百米了,我怎麼能允許自己犯這種錯呢?

看見2歲的女兒也從巨響中醒來,坐在安全座椅上一聲不吭,我的愧疚爬滿了全身。

“還愣著幹嘛?報保險啊!”隊友催促著,我才回過神來,努力平復聲調去給保險公司打電話。

天知道,我的心裡,煩躁、憤怒、不滿、自責……一系列複雜的感受正從四面八方湧來。

它們在我心裡翻江倒海,裹成一個越來越大、無邊無際的火球,秒秒鐘要衝出胸膛。

我無法原諒自己。

从小被这样对待的孩子,“逆商”可能是负分

即便錯誤已經發生,即便送修費用是保險負責,即便苛責自己毫無意義,但我就是沒辦法平靜接受這一切。

自我審判的聲音此起彼伏,我坐在駕駛位上等勘察員,就像是坐在犯人席上,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

“你怎麼這麼沒用,你都是老司機了,怎麼連個拐彎都拐不好,眼睛看到哪裡去了?!這些年的車都白開了,你還會做什麼……”

我知道,這是我自己的聲音,它們化成刀子,正一刀又一刀紮在心口,對我凌遲。

2

勘察員好不容易來了,我只想快點結束這糟糕的局面,他說什麼就是什麼,慌慌張張拍了照簽了字,我像只差點溺水的小狗,落荒而逃。

隊友在車上試圖安慰我:“這個事不怪你,怪我不該跟你聊天,害你分心。”

我沒好氣地回他:“你最好別理我,我很清楚這是我的問題,你說什麼都沒用!”隊友默不吱聲了。

他應該很熟悉這樣的我,每當我犯了錯在懲罰自己時,都會用彪悍的哨兵把守刑房大門,誰也別想救我出去,誰救刺誰。

我是怎麼成為這樣一個“變態”性格的?為什麼對自己犯錯如此難以容忍,到了無法控制情緒的地步?

深夜裡,我輾轉反側,不斷地問詢自己,穿過時光的雲層,我突然看到很多年前,伏在書桌前寫作業哭泣的我。

媽媽正揪著我的耳朵,來回搖晃地斥責:“這道題你都會錯?這麼簡單,你不會做嗎?你看你粗心成什麼樣了?你還讀什麼書啊?”

从小被这样对待的孩子,“逆商”可能是负分

一陣魔音穿耳,像噩夢一般,激出了我一身冷汗。

我到底還是我媽的孩子啊,脫離她的管束獨立生活已經十多年,不去刨根究底,我都沒發現原來她一直住在我的喉嚨裡,不曾遠去。

我已經完整地複製了她教訓我的方式,一遇到犯錯,就非常敬業地啟動這個程序攻擊自己。

而我那些錯綜複雜的情緒,和小時候被媽媽斥責以後的感受,沒什麼兩樣。

在犯錯面前,我幾乎沒有成長,還是那個做錯題,被罵了就哭、不知所措的小學生。

3

美國職業培訓師保羅·斯托茲博士曾經提出“逆商”(AQ)的概念,從四個方面考察人的逆商:控制、歸因、延伸、忍耐。

簡單地說,逆商高的人,會覺得自己對局面有掌控能力;遇到困境會主動承擔責任,並相信自己可以化解挫折;將錯誤導致的後果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不會無限蔓延;懂得在逆境中堅持。

這麼看來,我是一個AQ幾乎為負數的巨嬰。

想起在別人家裡,看見大人輔導孩子寫作業,著急上火,也忍不住要拍桌子怒道“這道題你怎麼答的?簡直錯得離譜”的時候,我突然看見了我媽的影子,害怕那也是我當媽的樣子。

發展心理學的相關研究證明,孩子對待錯誤的態度,往往是5-9歲期間受父母的影響。父母不害怕犯錯,孩子也才容易習得積極的態度。

幸好我的女兒還小,我還有充足的時間,試著一點一滴去改變自己。

於是我為自己寫下了這三步規劃。

☞先學會寬容別人的錯誤。

苛責自己的人,常常也容易苛責旁人。

有一次我喋喋不休嘮叨隊友買錯了女兒的奶粉,隊友吼了一句,那你想要我怎麼樣?

我才驚覺自己又掉入了情緒漩渦中。試著給自己“洗腦”,他沒有買錯奶粉牌子已經不錯了,只是段數看錯而已,人都有眼花的時候……我的嘴才艱難地堵住了。

類似鍛鍊的機會多了以後,我開始主動調用同理心,努力去理解對方。相信每個人都免不了犯錯,也沒有人願意故意犯錯,背後都有自己的無奈。

☞把注意力集中在彌補過錯上。

情緒的升起和湧動,不是我能控制的,但我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想辦法解決,犯錯造成的問題上。

這其實也是在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AQ,將錯誤導致的後果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不讓情緒影響我處理問題的能力。

☞覆盤總結錯誤中的教訓。

作家莫言曾說,人不怕犯錯誤,犯了錯誤,如果能帶著教育和反思爬起來,錯誤就會成為課堂。

我是一個習慣苛責自己的人,不那麼容易改變,那就把苛責轉為反思吧,這能讓我在錯誤中始終有所得。

回想起上次開車掉頭撞在石基上,應該是我對左側的距離感判斷出現了失誤,下一次開車,我尤其注意這一點。

每一次遇到身邊人或自己犯錯,這三步規劃都成為了我情緒漩渦中的燈塔,我變得不那麼害怕犯錯,情緒竟然也在逐漸穩定中。

从小被这样对待的孩子,“逆商”可能是负分

雖然我媽給我帶來了難以磨滅的影響,但她只是給了我起點,餘生軌跡的畫筆依然掌握在我自己手上。

世間最美的花朵,都開在最艱辛的枝頭上,成長就是一個破繭成蝶的過程。我慶幸自己一直在路上。

▶作者:悠一心,愛讀童書媽媽小莉特約作者,曾經是條媒體狗,如今立志做一個60分淡定媽,自學兒童心理和教育,走在不斷思考和自省的修煉路上。

-End-

从小被这样对待的孩子,“逆商”可能是负分

看了悠一心寫的這篇文章,很想抱抱她,或許也想抱抱我自己。因為我太懂得面對一個失誤,不斷譴責自己的感受了。

以前,我和拍爸發生了矛盾,或者和孩子發生了衝突,我都會覺得自己特別失敗,看的書,上的課,學的知識都到哪裡去了。

但漸漸地,我也不這麼想了。即便我讀再多的書,學再多的知識,我還是一個會犯錯的普通人。人生漫漫路,哪有可能不犯錯呢。

我還特別買了一本《從自我苛求中解放出來》的書看,試著調整自己與自己的關係,學著接納。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積累了暗傷,許多成長任務其實並沒有完成。觀察自己,剖析自己,找到線索和方法去改變,人生也會變得越來越通透。這就是人變得成熟的過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