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擇校,家長們到底在擇什麼?

成都小升初


選什麼,大了說,選擇的是“優質教育資源”。往小了說選擇“優質教師”。

老總說的一句話說到我的心坎裡去了,“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我通過讀書和教書幾十年也得出同樣的結論。



1、有人會說,優秀教師很多普通學校也有,為什麼還有家長要捨近求遠,大費周章呢?

一個孩子讀書時間十多年,假設讀一年級遇到了一個不負責任的語文老師,估計語文成績會差,假若這個老師帶你兩年,一輩子的語文就拉下來了,假若換了老師,數學老師又不咋的,那數學也會掉下來,語文數學都差,一生的學習算是毀了一半。有這可能還會反駁,低年級家長補,不見得差,那麼到了高年級呢?課外補習?有時間嗎?有時一個差老師教兩個月可以也讓孩子對學習興趣全無,你信嗎?孩子都厭學了,任怎麼樣都不中。



2、筆者的親身經驗

筆者至今感念當年讀書時遇到了好老師,比較幸運。小學一年級的兩個老師我都不喜歡,成績只是中上等從來沒進過前三,二年級遇到了我喜歡的喜歡的語文老師,語文成績提升迅速。四年級遇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數學老師,感覺數學很有趣,數學成績得以提升。以後一直穩定在學校前三。

之後到了初中,正遇到了新上任的敢於創新的校長,遇上了一大批恢復高考後的頭幾屆畢業的師範學校畢業生。他們知識紮實,教學方法靈活,身上充滿工作的熱情和幹勁,學校成績年年上升。最終,在我們那一屆,普通初中各科教學成績全面超越重點初中,導致重點初中解散。筆者也有幸超佔一中線三十多分考進師範學校,成了象我的老師他們一樣的人。

而我小學同班的平時和我成績差不多的一個同學,小學時成績大部分時間是第一,進了另外一所初中,結果名落孫山。後來只能近普通高中學習,最後輟學了。

由我的親身經歷,我得出結論,遇到好老師很重要。我當年能成績那麼好,除了個人的資質和努力,更大的成分是得益於老師。



3、結論

擇校主要擇的是師資,這種師資主要的不是看學歷,要看老師的敬業精神。筆者師範畢業,一畢業來到了母校,就帶初三,也帶出了兩次全市中考第一,就是傳承了當年老師們那一種敬業精神,那一種不服輸,敢為天下先的氣概。

綜上所述,擇校選擇的校風、學風、教風,而這三風的決定因素在於老師,其他的硬件還在其次,好學校好老師的比例大,成績就有了較大的保障。誰也不願意拿孩子的前途去冒險,你說是吧?

我是文軒閣,專注教育,關心教師,助力學生成長,歡迎關注!


文軒閣


小升初擇校,家長們自然是希望選擇一所師資力量雄厚、硬件設施先進、校風校紀優良、升學成績好的初中了。

不過,可供一般家庭家長選擇的範圍其實並不大。因為初中還是劃片入學,你所居住的房子,決定了孩子可以上哪所初中。除非是家庭經濟條件優越,可以讓孩子上那些私立中學,或者交一大筆擇校費。

我的建議和想法是:像咱們這些一般家庭的孩子,就安心讓他上居住區域內初中就好了。沒有必要非要為孩子去選擇一所“名校”或私立的初中。

記得上次聽一位老師說,在中國當前的高考政策下,孩子們還是上公立學校好。因為公立學校是一切按教學大綱來教學的,初中是位高中做準備,一切圍繞著高考。即使孩子在私立中學在自主氛圍下學(玩)得很嗨,但是幾年後,不是還得面對高考嗎?到那時更難適應嚴格的高考學習和考試氛圍了。

我之前看過一篇報道,說的是兩個成績差不多的孩子,一個是普通家庭的孩子,一個是有錢家庭的孩子,他們一起進了一所私立的國際中學。這所中學以外語為主打,那個有錢人家的孩子非常喜歡這所學校活潑自主的氛圍,外語成績越來越好,打算高中一畢業就出國留學的。而另一個孩子,英語口語能力差,不太愛跟人交流,在這所學校裡有壓抑感和自卑感,結果,他最後還是回到了公立學校,感覺在公立學校裡,按部就班地學習考試,才能安心開心。

上次跟一位北京的阿姨聊天,她說她外孫上的是北京一所很好的中學(具體哪所中學我忘了名字了)國際部,高中畢業後就直接出國啦。

所以,如果不是孩子某方面的特長特別突出,或者家庭條件非常好,老老實實上公立中學就好了。畢竟,我們沒有那麼多錢送孩子出國留學。也不要去吐槽高考的弊端了,在當前的環境下,高考,可以說是平民百姓的孩子,唯一公平競爭的機會了。

所以,我的孩子小升初時,就直接讓她上劃片區域內的初中就好了。


小作家起跑線


小升初擇校,家長們到底在擇什麼?

又到了小升初擇校的時候,空氣中瀰漫著緊張焦慮的氣息。按往年的慣例,各各民辦學校在5月份就開始了對優質生源的爭奪。近兩年,隨著公立學校的覺醒和崛起,公立和私立的優質生源大戰更加激烈。優質生源,希望投入名校的懷抱;名校,也渴望擁有更多的優質生源來成就輝煌。

家長們的選擇有一條規律,按從優到劣依次大略是:區域外名校——區域內優質公立中學——區域內優質私立學校——普通學校。

家長到底在擇什麼?

剔除掉表面的熱鬧和宣傳,我認為家長考慮的應該側重這幾個方面:

1.學校的教育理念、校風學風和教育教學成果。

理念可能會虛一些,但成果是實實在在的,學習環境更是家長非常在意的因素。

2.師資水平。任何學校的師資不可能都非常的均衡或者接近,但補課忽略的是,優秀教師對教師團隊的引領和帶動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公立學校有好教師,且師資比較穩定、教育部門能提供更好的平臺;私立學校較高的待遇會吸引一些優秀師資,但教師流動性會比較大。

3.管理水平。目前中國的家長希望學校和教師管理學生嚴慈有度,能督促和引領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等各項能力的發展。私立學校在管理上會更規範,制度更合理嚴密,服務意識更好一些;近年崛起的公立學校往往也開始重視管理。

4.家庭情況。一些民辦學校收費比較昂貴,要考慮家庭經濟收入情況;還有一些家庭由於家長工作或家庭的特殊性無暇照顧孩子,需要考慮能寄宿的學校等等。

5.孩子的情況。孩子的個性、各項學習指標的發展水平、對未來的期許等等。但小升初的孩子年齡還比較小,可塑性也比較強,往往並不具備自主擇校的能力。

但這些選擇應有一個共同的原則,就是:合適的就是最好的。再好的學校,進去了也並不意味著高枕無憂;再好的學校也有壞學生,再壞的學校也有好學生;適合孩子、適合家庭就好,不必盲目跟風,人云亦云。

我是七仙女兒。歡迎關注、點贊、評論、交流。


七仙女兒說


小升初擇校的本質是優質教育資源的爭奪。

小升初擇校是雙向的,各個學校為了爭取優質的學生,就對學習成績比較優異的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的優惠政策。為了進入比較好的初中,很多學生和家長就早早開始了備戰小升初,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就是為了讓孩子能進入理想的高中。

好的學校和好的生源是互相成就的,到底是好的學校培養了優秀的學生,還是優秀的學生造就了學校的好名聲,這個誰也說不清楚。總之是,好的學校與好的生源是互相吸引,互相成就的,因為優質生源和優質學校的稀缺性,那麼小升初的擇校就必然會存下,而且還很激烈。

擇校要看孩子的情況和家庭條件

誰都想去好的學校,然而好的學校必然有很高的門檻,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能通過,小升初擇校考試成績就是一個標杆。如果孩子的成績比較優異,能順利通過考試那就最好不過了。如果孩子本身成績不是狠好,也許家長花費了很大的功夫把孩子送了進去,結果不一定會如願。好的學校的學習節奏一般都比較快,孩子如果基礎不太好就不一定能跟得上,到時候效果會恰得其反,所以在擇校時一定要選擇適合孩子的學校和班級。

選擇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是現在很多家長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隨著私立學校的不斷湧現,並且很多私立學校在管理、教學方面都展現出了很多的優勢,也能為家長省很多的事,所以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願意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去,可是私立學校昂貴的學費是很多家庭所不能承受得起的。如果經濟條件比較好,送孩子到私立學校去,享受比較優質的教育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好事;然而如果家庭經濟狀況不是很好,送孩子到私立學校去,只會增加家庭負擔,比較後期的高中、大學都還需要花費很多的錢財的。


數學胡哥


主要擇的是小夥伴+師資力量,不管家長多期待素質教育,素質下功夫都是在課外,一進入升學通道,大家都會自動歸類,關注孩子的學習表現!


所以我們經常所說的生源就是孩子的,學習小夥伴,不一樣的小夥伴在一起那真的是千差萬別。高手和高手在一起會相互激發產生我們所期待的正能量,如果孩子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遇上一些問題小孩,有時候後果可能還蠻可怕。

其實說到底,老師的能力都相差的不是很大,但是教不同的學生卻會出現不一樣的結果。一個班如果老師要花大部分的時間來維持班級紀律,另外一個班老師能夠把大部分的時間用來講學,最終的結果自然會大不同。

所以這就是大部分家長在能力範圍之內,一定會期待和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入重點學校的主要原因。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學習這件事上,同類的孩子自然會走到一起。可是好學校總是有限的,這就會倒逼家長在整個小學階段,讓孩子為了獲得更好的成績而拼命,為孩子綜合能力表現突出拼命。

不僅僅拼孩子,更拼家長,拼整個家庭的資源整合能力。


九鬥學生心理


本人的小孩今年正面臨這個問題,所以今年1月份開始就關注自已本市的各大民辦學校、公立學校的招生信息,小升初擇校,首先要從小孩的成績去考慮選擇學校,總體來說,公立學校在硬件上比不上民辦的,而且公立是劃區域上初中,基本沒有住宿,很多家長在這方面是有很大的考慮的。成績好、優良的可以去民辦衝一衝獎學金,衝到了也是一種鼓勵吧,沒有衝到也是對小孩的一種成長勵練吧。

初中是小孩在學習上一個全新的起點,盡力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讓小孩去起飛夢想,當然是要小孩家長互相溝通協作,才能取得利益最大化。


劉banane


謝邀。森哥孩子目前在初一就讀,孩子進入中心城市重點中學以後,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所以對擇校深有感觸。

認為家長們主要是選擇一個具有優質教育資源的平臺……名校。這個平臺上有名校的教育底蘊,有負責任的名師,還匯聚了孩子同齡人中最優秀的那一部分群體。

第一,關於名校底蘊。名校的底蘊包括它的辦學理念、軟硬件設施、合理的規章制度、濃郁的教育風氣、一大票社會名流校友等等。在這個充滿激勵氛圍環境下,孩子的成材率更高,更有可能做到最好的自己。如果他足夠優秀,就開始和校史上的名人發生一定的人脈聯繫……扯遠了,他的同學中將不乏以後的社會精英,而這些精英將是孩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人脈之一。

第二,關於名師。名師專業紮實,經驗豐富,責任心強,教育心理學鑽研得很透,能針對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法,當然利於孩子的成長了。

第三。關於同學。很多小升初的孩子無論是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思維習慣和學習品質等,都還處在逐漸成型階段,只有把他放到一個相對優秀的群體環境中,才能帶動他形成自己的優異學習特質,然後從中收益一生。


苗山風物視角


為什麼擇校?真是不得已而為之,首先要看什麼人選擇擇校?1.孩子成績好,家長要給孩子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的;2.家庭條件好,並且重視孩子教育的。你想想你孩子所在小學一個班如果有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同學都去擇校了,那對口的初中是哪些同學去呢?基本上都是成績差的,調皮搗蛋的,家庭不重視教育的孩子扎堆了!那對口公辦的初中老師面對的是一群搗蛋鬼,精力都花在對付搗蛋鬼上了,哪有精力搞好教學?別和我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種屁話。孩子教育是需要家庭和學校互相配合的,老師不是神,不可能教好每一個學生。老師千言萬語不如同學一句話,走逃課去打網吧!

所以擇校就是擇一個良好學習氛圍,擇一個教學環境。擇的是同學圈子。


進口蝦青素


大家好,我是初中君,首先小升初擇校這問題可以算是比較火的問題,現在家長為小孩子擇校讀書都可以寫本書了。

首先說一下公辦學校,第一面臨著劃地段的問題,如果一所好的公辦學校家長想去話,按類別劃分又分為一到六類。 可能又面臨買學區房。家長們到底為什麼對於公辦學校擇校很擔心呢?

首先說下,雖然是按一到六類劃分,但是很多學校都是一到三類學生都已經招滿了,如果招滿了,學生就要面臨統籌。統籌的話家長就很焦慮了。

一:統籌的話學校劃的不明確,也許劃的學校可能風氣不好、教學質量不好、師資也有可能不太好。

二:地點不確定,小孩子上學統籌是就近原則,但是還是要看學校有沒有學位,也有可能離家比較遠,上學不是很方便,再加上大部分公立學校沒有校車,甚至可能還沒有食堂。

接下來我們看看民辦學校。

首先選擇民辦學校的家長看重的就是民辦學校的師資及升學率,這部分家長對於小孩子讀書可謂是煞費苦心,民辦學校學費相對於一些普通家庭還是比較高的,畢竟是九年義務教育,公立學校肯定比民辦花費少了不少。

民辦學校招收學生是有限的,但是師資和升學率相比較一部分公立學校肯定是好點。這就對於大部分家長而言競爭就大了。

說下民辦學校怎麼錄取學生,

民辦學校會準備面試和筆試。

目前2018年教育局統一取消了南昌民辦的筆試。

當然面試筆試是一部分,民辦學校還會參考一些全國的競賽賽事來錄取學生。比如:華盃賽,希望杯,小英賽(全國小學英語競賽)這些都是全國性。還有一些是當地機構舉辦的競賽。

說到這時家長們就要開始關注各種競賽,幫孩子報考各種競賽,真是苦了家長們了。

這就是為什麼現如今的教育家長們可以寫本書的原因。

最後朋友們記得關注初中君,關注南昌升學論壇,祝朋友們生活愉快!


德雲教育初中君


作為家長,我覺得擇的其實是學習氛圍跟生源素質。小學能學什麼呀,主要是好習慣的養成,如果周邊生源素質整體不好,再好的老師也沒用。而能選擇私立學校的家庭大多是文化素養跟經濟條件都較好的,以前其實都是掐尖,現在搖號,估計再過幾年初中名校的優勢會有改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點都不假。所以大家擇的是整體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