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三已經flop了,讓愛新覺羅家族爲你寫份菜單吧!

書集君悄悄的問一句,舌尖三大家都看了嗎?

舌尖三已經flop了,讓愛新覺羅家族為你寫份菜單吧!

第一季評分9.3,第二季評分8.4,第三季居然到了4.4,這是一個什麼概念,斷崖式的下跌啊。

這對吃貨們來說,這簡直就是暴擊啊。還能不能愉快的看著視頻吃泡麵了。不過,不要著急,今天書集君介紹一本書,告訴你皇上吃什麼!

舌尖三已經flop了,讓愛新覺羅家族為你寫份菜單吧!

帝王的神秘遍佈日常,他們的“人間煙火”究竟氣象如何?

皇上和後宮佳麗一天吃幾頓飯?

御膳房裡的廚子們什麼來頭?

滿漢全席是些什麼人在吃?

舌尖三已經flop了,讓愛新覺羅家族為你寫份菜單吧!

《皇上吃什麼》是故宮授權的第一手檔案資料和高清大圖,起底清代宮廷飲食生活。

從細節著手,詳細講述了清朝皇宮內的飲食制度、花樣菜式、皇室食器、時節食俗,以及帝王們每個人在飲食上獨特的口味和嗜好等。權威的檔案、豐富的底料、精彩的插畫,還有滿滿的八卦精神,無時不在刷新你對於紫禁城裡帝王生活的認識和想象。

舌尖三已經flop了,讓愛新覺羅家族為你寫份菜單吧!

書末附有溥傑妻子愛新覺羅·浩記錄下來的三十道皇家菜譜,大飽眼福之餘,大可動手照做,享一回皇上才有的口福。(重點突出一下)

舌尖三已經flop了,讓愛新覺羅家族為你寫份菜單吧!

關於清代皇帝的吃喝,沒有比本書更全的八卦了,漲的不是姿勢,是品味!

舌尖三已經flop了,讓愛新覺羅家族為你寫份菜單吧!

什麼樣的人才能當御廚?

文:劉樹蕙

什麼樣的人才能當御廚?

除了明宮遺留的山東人,還有來自江南的蘇州人、邊遠新疆的回族人、隨處遊蕩的小攤販。他們有些出身貧賤,有些子承父業,總之,皇帝的口味需要全國人民來烹調。

應聘公務員自古就是難題。做官是需要學歷的,寒窗十年,也不一定能中舉入仕;當將軍是需要出身名門的,自小習武,屢立戰功,活了下來,才能成為一代名將;而御醫又需要嚐盡世間百草,靈感乍現,一味良藥解救眾生,才能為皇帝瞧病。

既然無法在江山社稷上為皇帝分憂,退而求其次,御廚倒是不錯的選擇—在國家級大廚房裡,選用天下最好的食材,不慌不忙地燉炒煎炸,侍奉皇帝的一日三餐。

皇帝也是普通人,他們似乎對御廚有著天生的寬容,不管你來自哪裡,不管你出身如何,只要你廚藝夠好,都能被皇帝寵幸。

從龍入關”的滿族人

皇帝是滿族人,自然御廚也是滿族人。隨著清軍入關,帶來的滿族廚師,成了清宮的御廚核心。他們大多子承父業,傳男不傳女,父親在宮裡幹到一定旨讓歲數,就可以帶著兒子入宮,看自己做菜,培養接班人,如廚師果沒有兒子,那這道菜無人繼承,就失傳了。

努爾哈赤有一名叫雅喀穆的御廚,相傳,在薩爾滸戰為役中他命雅喀穆宰羊慰勞官兵,剔出羊骨,將羊肉燉給傷員吃,而自己卻用羊排骨煨爛後,與眾軍官共享。

雅喀穆爾見狀不忍,想將羊骨做得更好吃一些,於是他把前骨剁成帝小塊,滷煨後,撈出盛到一旁,放入辣椒、蔥段和白酒,繼續翻炒,直至將骨頭中的水分炒幹,香料入味。這道菜得到了努爾哈赤的誇獎,後命名為火燎蔥香羊排,之後每逢幸事,都做這道菜表達對官兵的愛惜。

後來雅喀穆入宮後,專門烹調滿族的傳統美食,把全羊宴、食肉大典、山八珍、滿族餑餑、野意熱鍋、粗獷烤肉都帶到了清宮裡,著名的“黃金肉”就是出自他的創作。

沿襲明宮的山東人

明末,一批山東人闖關東到東北去開墾黑土地,山東人在東北做菜頗有名氣,受到滿人的喜愛,“膠州幫”就佔當時御廚很大的一個比例。

清朝是個很務實的朝代,直接將紫禁城承接下來,沒有另建宮殿,廚師也是這樣,如果漢人的廚子做得好,也會讓他們留下。當時山東廚師幾乎主導明朝皇宮的後廚,魯菜也在那個時期成為國菜的典型,自然,山東人就成了清朝皇宮做漢菜的主要人力來源。

比如酥魚,當時北京的山東菜館均賣此菜,更不必說宮廷了,但是宮廷的做法與民間的不一樣,宮廷的酥魚,魚骨必須要酥軟,味道更為上乘。

極受寵愛的蘇州人

乾隆對蘇菜的鐘愛起源於張東官。在乾隆第四次南巡中,他在蘇州織造普福家偶然品嚐到了張東官做的菜後,讚不絕口,就將他帶回京城,任為御廚。此後,乾隆幾乎每日都點名讓張東官做菜,頓頓離不開張東官。蘇造肉、五香鴨就是他創制的。

到了張東官七十多歲,隨乾隆第六次南巡時,乾隆才下旨讓他回家養老,但還要蘇州織造另選一兩名精壯的蘇州廚師去膳房做膳,可見乾隆對蘇菜的熱愛。

為香妃特聘的回族人

看過《還珠格格》的人,都知道那位招蜂引蝶的維吾爾族香妃。這位香妃在歷史上是確實存在的,就是乾隆皇帝身邊的容妃,而且乾隆對她十分寵愛,特地為她招募了回族廚師,專做清真膳食。

做清真餚饌的御廚叫努倪馬特,他在容妃跟隨乾隆東巡時,一路上為容妃做了羊西爾佔、回族餑餑等五十多種美食。到了正月宮中宴會,努倪馬特還特意做了羊肉餡餛飩,受到了皇帝的賞賜。

隨處遊蕩的小攤販

御膳房是一個魚龍混雜的地方,什麼人都有。乾隆這樣的美食家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探訪民間小吃的機會,那時北京街頭流行“豆汁”,他就讓內務府在民間招募技術水平較高的豆汁廚子進宮製作。到了慈禧那裡,她更是挖空心思尋找能製作各種新穎美食的人,謝二就是因為慈禧想吃炸糕而被傳人宮中專做蒸炸的廚師。

還有一個賣芸豆卷的小販,因為慈禧愛吃,就被特意招進宮裡,只做這道點心。這種廚子在宮中少則幾年,多則幾十年,有的人每年只做一兩次,有的甚至從未被傳召過。

這樣一些遊走市井的小攤販,對一心想當御廚苦練廚藝的大廚來說,就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想做皇帝身邊的人,不僅手裡要有絕活兒,而且要運氣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