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禮賢傳奇:從德國神父到儒家弟子,將周易推向世界!

衛禮賢(Richard Wilhelm 1873—1930),原名為理查德·威廉,來中國後取中文名——衛禮賢,亦作尉禮賢。

衛禮賢傳奇:從德國神父到儒家弟子,將周易推向世界!

衛禮賢

1873年5月10日,衛禮賢出生於德國的斯圖加特。1899年德國同善會(AEPM)招募赴華的傳教士,衛禮賢主動應召到中國青島傳教。沒想到,他在中國待了二十多年,一個下線都沒有發展,自己卻被中國傳統文化洗了腦,成為《周易》的鐵粉!

來華之前,衛禮賢的岳父克里斯托夫·布魯姆哈特(Christoph Blumhardt)牧師雖然對基督有堅定的信仰,但對教會的墮落甚是厭惡。他特意叮囑衛禮賢:傳教士所帶去的應是生氣和生命,要和中國人同呼吸共命運,並非是在宗教的層面上,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中國人首要的並不是受洗成為基督徒,甚至永遠也不要成為基督徒!

衛禮賢傳奇:從德國神父到儒家弟子,將周易推向世界!

衛禮賢在青島

衛禮賢對岳父的觀點非常認同,所以他到中國後,雖主持了青島教堂的落成典禮,但拒絕建立教區,也沒對一箇中國人施行洗禮。在他看來,不少教徒其實是偽君子,而那些非基督徒反倒多是真誠之人。這種叛逆的性格在教會是難以生存的,不過山高皇帝遠,再加上他學會了中國人的太極文化,將矛盾和衝突左退手右推手,全部化解於無形。不過他的岳父可沒這好的運氣,最終被逐出教門,這是後話!

衛禮賢按照基督教的基本教義為平民辦實事,首先興辦學校和醫院,而今的“青島九中”前身,便是1901年建成的“禮賢書院”;由於辦學有功,被清廷賞“四品頂戴”,江湖人稱——衛大人!

衛禮賢傳奇:從德國神父到儒家弟子,將周易推向世界!

禮賢書院舊照

衛禮賢傳奇:從德國神父到儒家弟子,將周易推向世界!

禮賢書院近照

在青島紮下根後,衛大人結交了很多中國的文人雅士,被中國的傳統文化深深吸引,覺得這些著作太牛逼了。他對儒家經典學說最為熱愛,曾說:德國康德為西方聖人,中國孔子為東方聖人。漸漸地,他把上帝拋之腦後,成為儒釋道的狂熱粉絲。他先後翻譯了《論語》、《道德經》、《列子》《莊子》、《孟子》、《大學》、《呂氏春秋》、《禮記》......但是唯有《周易》,他完全不知所云,無法翻譯,衛大人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

衛禮賢傳奇:從德國神父到儒家弟子,將周易推向世界!

衛禮賢傳奇:從德國神父到儒家弟子,將周易推向世界!

德國學者韋荷雅向青島檔案館

捐贈的衛禮賢著作

機會總是留給有心人,正當衛大人苦悶之時,辛亥革命爆發了,清朝的達官顯貴紛紛到青島避難,其中不乏像勞乃宣這樣的一代名儒。在德國青島總督的介紹下,衛禮賢對勞乃宣執弟子禮,並養老送終!

為了翻譯周易,一箇中國人和一個德國人,終日混在一起。中國人先一字一句的講解,德國人用漢字記錄,然後德國人參考《易經》的中文原文,並根據記錄將其轉換成德文,而後德國人又把德文譯文還原成中文念給中國人聽,得到中國人的認可,才算定稿。

從1913年春天到1923年在北京譯畢,衛禮賢花了十年的時間,終於把《周易》譯成了德語版,並於1924年在德國出版。1951年,英國和美國出了英譯本,瑞士心理學大師榮格,專門為此書寫了前言,之後又被譯成了荷蘭語、意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等,為西方學者打開了中國的玄學之門!

衛禮賢傳奇:從德國神父到儒家弟子,將周易推向世界!

衛禮賢交往的名人雅士

在勞大師的幫助下,在這十年的翻譯學習過程中,衛大人自然而然的領悟了周易的占卜奧秘,不過呢他畢竟是一個外國人,而且他的老師勞乃宣是儒家義理派,所以他只是掌握了周易表面的文字含義,還遠遠沒有領悟卦象千變萬化的內涵精髓!

衛大人後來把周易傳給了榮格,我看過榮格的占卜案例,就是嚴格按照周易的文字斷卦。我知道很多江湖象數派瞧不上這種刻舟求劍的斷卦法,但是客觀的說,榮格的水平不會比當今某些香港電視風水大師差,而他的老師衛禮賢的水平,我估計至少要高於現在某些胡亂出書的中國大師,畢竟儒家義理派是孔子的真傳,絕非浪得虛名。老外有一點很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做學問的態度很嚴謹。而中國某些當今大師註解的周易,全他媽胡拼亂湊,瞎說八道,誤人子弟!

衛禮賢傳奇:從德國神父到儒家弟子,將周易推向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凡爾賽條約》把德國在華租界轉讓給日本,衛禮賢於1920年攜全家回到闊別22年的德國!

1922年,他重返中國,這次他不再是傳教士,而是德國公使館的學術顧問。他和王國維、羅振玉、辜鴻銘等人籌建了“東方學社”,以促進東西文化的交流。他和新派知識分子梁啟超、蔡元培、胡適等人的交往,使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再次加深。然而經濟上的窘迫,再加上故國法蘭克福大學的召喚,衛禮賢於1924年又回到了德國。

在法蘭克福大學任教期間,他人在德國,心在中國,陸續出版了一系列漢學作品,如《中國人的生活智慧》、《孔子--生平與事業》、《老子與道教》、《中國的精神》、《中國文學》、《孔子與儒教》、《中國文化史》、《中國哲學》、《中國人的經濟心理學》等,他發表在各種報刊上關於中國問題的作品更是多達上百篇......

衛禮賢傳奇:從德國神父到儒家弟子,將周易推向世界!

1930年,衛禮賢因病逝世,享年57歲。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曾在紀念衛禮賢的悼文中說:事實上,我認為衛禮賢給了我無限啟迪,我所受他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其它任何人;德國媒體稱衛禮賢為“德意志中國人”;黑塞甚至說:衛禮賢翻譯的中國經典給我開啟了一個新世界,無此新世界,真不願苟活於世。

衛禮賢認為,老子是第一個深刻把握了《易經》精髓的中國哲人,他從《易經》的古老智慧中認識到,世界實際上不是一種靜止的機械狀態,而是處在不斷變化中,所以一切變化著的事物終將會逝去。

在談到孔子及儒家的方法論時,衛禮賢認為,孔子的方法論是完全建立在《易經》哲學的基礎上的,他從《易經》的卦象辭中,找到了實現自己政治理想的途徑。

衛禮賢傳奇:從德國神父到儒家弟子,將周易推向世界!

衛禮賢傳奇:從德國神父到儒家弟子,將周易推向世界!

2013年青島舉辦“衛禮賢與《易經》”國際論壇,邀請了德國導演兼製片人:

衛禮賢孫女Bettina Wilhelm

衛禮賢《易經》譯本對西方的影響,遠不限於心理學、哲學和文學,而是不斷滲透到其他各個領域。例如,分子生物學家在其中發現了基因密碼;宇宙起源學家在其中看到了一個囊括宇宙萬物的“世界模式”;物理學家則把它看做一個尋找運動終極規律的極有效工具......

衛禮賢傳奇:從德國神父到儒家弟子,將周易推向世界!

青島論壇的外籍嘉賓

西方當代著名哲學史家韋恩·麥艾維利(Wayne McEvilly)在《東西方哲學》中說道:在當今這個時代,如果不瞭解《周易》這本書,那就幾乎應該被看做是人們精神生活上一個不可原諒的失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