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一本《周易》書,就讀懂中國文化!
一、《周易》是一部什麼書?
《周易》內容廣博宏大,無所不備,既有天道規律、地道法則,也有人道準則。經數千年來的大聖先賢們的精研闡述,易經文化今天已經成為內涵豐厚,精思善辯,包含東方哲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美學、軍事學、倫理學、修辭學、人才學、決策學、管理學、旅遊學、中醫學、植物學、養生學、有機建築學(風水學)、武術學、氣功學等在內的大文化系統,發展起以易理派、象數派為代表,分化成科學派、氣學派、心學派、理學派乃至於奇門遁甲等眾多的學派和學說,深刻影響了中國從官方到民間的思維方式、道德心理和風俗習慣,對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成為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所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周易》一書分為《易經》、《易傳》兩大部分。經乃筮之書,編於殷周之際,為上古巫史文化的遺存;傳乃戰國中後期作品,為自成體系的哲學著作,反映新興封建階級的世界觀。
上古的人很迷信各種各樣的占卜術,其中最崇信的是兩種,一種是用龜甲為材料的“ト”(卜字就是象形文字:指甲骨鑽孔在火上燒成的裂紋),一種是用蓍草為材料的“筮”(用靈氣的草來達到溝通天地人。巫,就是溝通天地人的人:上一橫代表天,下一橫代表地,中間一豎代表溝通)。《周禮·春官·筮人》裡就說:“凡國之大事,先筮而後下。”其實,在上古大事小事都要筮、卜,並不只是“國之大事”。
由於出土了很多殷商、西周時代的甲骨卜辭,我們現在對龜ト已經知道得很多了。古人有事,就先提出一個要占卜的問題,像明天有沒有雨、打仗能不能贏、收成會不會好等等,然後用鑽在龜甲(或牛肩胛骨)上鑽一個小孔和一道槽,這就是“ト”。然後用火在孔中燒灼(“ト”的字形“+”,據說就是“象灸龜之形”)。甲骨遇熱開裂,就有了裂紋,這個裂紋就是“兆”。今天我們說“預兆”、“兆頭”就是從這裡來的,“兆”字就是裂紋的象形。負責占卜的巫師看裂紋的形狀,可以說出吉凶後果,然後就把結果刻在甲骨上。人們必須按照甲骨裂紋的指示行事,因為這是“天意”。
二 、《周易》裡面都寫了什麼?
現在通行的《周易》不僅有卦象、卦辭、爻辭,還有一些逐漸附益進去的內容,這些內容一共有七種。
一是彖辭。彖辭是解釋六十四卦卦辭的含義的。比如(地山)謙卦的卦辭是“亨,君子有終”,意思是這一卦表示君子能有好的結果,彖辭就解釋,君子為什麼會有好結果呢?是因為“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就是說,天地、鬼神都有盈有虧,盈者必虧,虧者必盈,天地、鬼神和人都一樣喜歡截長續短、自高向低,同情謙謙君子,福祐貧弱之人,就好像水流自上而下一定要把凹處、凸處抹平一樣,所以謙虛謹慎是一種美德,謙謙君子才會受到尊敬,有好結果。《易》本來是預測吉凶的,但經彖辭這樣一解釋,《周易》便有了道理,卦辭成了道德學問與為人哲理了。
二是《象辭》。顧名思義,“象”是指圖像,卦爻也是一種圖像,象辭就是根據卦爻的象來解釋卦爻大意的。象辭分大、小兩種,解釋卦(一個卦包括六個爻)的叫“大象”,解釋爻(一個卦下每一個爻)的叫“小象”。例如乾卦六爻都是陽爻,按古人的理解,陽是天、君主、上位以及陽剛、雄健的象徵,所以乾卦大象辭就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而乾卦初九爻的小象辭就說“潛龍勿用,陽在下也”。大象辭的意思是說整個乾卦表示天道運行不已,君子和天道一樣應當自強不息,以吻合陽的特徵;小象辭的意思是說初九這一陽爻在下,表示龍暫時潛伏不動,君子應當和潛龍一樣等待時機。又如剛才提到的(地山)謙卦是艮下坤上,按古人的理解,艮是山的象徵,坤是地的象徵,大象辭就說“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褒多益寡,稱物平施”,意思是說這個卦象是山藏在地下,就像謙謙君子大智若愚,大善不顯,不顯山不露水,還常常取多補少,分配公平,做人謙虛,和自己的身份很吻合。可見象辭裡也有不少道德化的味道,和《易經》本義並不吻合。
三是《文言》。《文言》是專門發乾、坤這兩卦深奧意義的小論文,分別附在乾、坤兩卦的卦、爻、彖、象辭之後。如乾卦的《文言》一開頭就根據卦辭“元亨利貞”解釋乾卦說:“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享利貞。”這意思是說,元是善良心的開端,亨是好行為的薈萃,利是仁義和睦眾人,貞是事業成功根本,君子有了這四種德行,可以培養心性、履行禮儀、和合眾人、成就大事,就可以吻合乾卦之義。而坤卦的《文言》則說“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也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等等,就是在說坤卦的意味表示至柔、至靜,但又有柔中之剛、靜中之動,它順天應時化育萬物,但又必須有陽為主,才能有條不紊等等。可以看出,《文言》大體上是陰陽學說和儒家倫理的綜合,它問世的時間不會太早。
四是《繫辭》。《繫辭》是總論易理的一篇文章,附在六十四卦的後面,分上下兩篇,主要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的宇宙生成理論和“一陰一陽謂之道”的字宙結構學說,它是中國古代思想史上最重要的文獻之一。
五是《說卦》。《說卦》主要論八個基本卦的象徵。在《說卦》中有三點很重要,首先,《說卦》把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不僅和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事物相聯繫,而且還和季節、方位、人體、親族、色彩以及很多事物掛鉤,這不僅使得《周易》有了更廣泛、更豐富的象徵和涵蓋意蘊,而且使中國古代形成了宇宙、社會、人類共出一源、互相感應、彼此相關的觀念。其次,《說卦》解釋了為什麼一卦要六爻,而不是五爻、七爻或九爻。它說因為天、地、人是字宙間最基本的的“三才”,天分陰陽,地有剛柔,人具仁義,所以又是“二”,三乘二所以是“六”。這當然是說。這種觀念來源很早,並且一直籠罩著古代中國的思想世界。再次,《說卦》還說明了六爻順序為什麼從下往上數而不是習慣地自上往下數。它說“數往者順,知來者逆”,就是說要考究過去,你可以順著數,但《易》是要預測未來,所以要“逆計數”。順數,則數字無窮無盡,逆數,則數到零即有了結果,有結果才能叫“預測”。所以古文裡“預料”也叫“逆料”,“逆”就是迎的意思,過去是迎不來的,未來是可以等待迎接的,所以要逆數。
六是《序卦》。《序卦》是論六十四卦序的一篇論文,和《說卦》 一樣放在《易》的後面。它把六十四卦用簡潔的語言串聯在一起,從第一卦乾卦到第六十四卦未濟卦,組成一個從天地萬物之始到萬物不可窮盡這樣一個運動流轉的序列,重點在點明一卦與一卦之間的關係。《序卦》產生可能較晚,而且也只是一家之言。因為早期《易》的卦序可能並不是這樣的,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帛書本《周易》的卦序就是另一個樣子,所所以《序卦》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儘管它表述了不少很高明的思想,但解釋中還是有不少牽強附會的地方。
七是《雜卦》。這是一篇很短的論文,主要解釋各卦的大意,比較雜亂簡略,通常放在《周易》全書之末。
以上彖辭、象辭、《文言》、《繫辭》、《說卦》、《序卦》、《雜卦》七種叫“《易傳》”。說它是“傳”,是相對卦象、卦辭、爻辭的的“經”而言的。在中國古代語言裡,“傳”就是傳,即解釋、疏通、闡發使它傳之後世的意思,“傳”就是對“經”的註解與發揮。也有人把它們叫“十翼”,“翼”就是羽翼、翅膀,是協助經典飛翔的。為什麼是“十翼”而不是“七翼”呢?一來因為彖辭、象辭隨“經”分上下兩部分而分了上、下,《繫辭》也分上、下篇,所以一共是“十翼”;二來大概因為中國古人也特別喜歡一個圓滿的數字。傳說“十翼”也就是《易傳》是孔子作的,但現在大多數學者都不再肯定這種說法了。比較接近事實的解釋是:它們大體成書於戰國時代,是一些思想家藉著讀《易》、說《易》的機會撰寫的一些註釋或論文,主旨在於聞發他們所理解的《周易》原理及道德倫理、宇宙觀念、人生哲學。
《周易》本是一部占筮之書。本來只有卦、卦辭和爻辭,但後來卻成了一部哲理之書,被附益了很多道德、政治的解釋和宇宙、人生的哲理,於是成了指導古代中國人思想與行為的“群經之首”。這完全是“郢書燕說”的結果,是無數《周易》解釋家們闡揚和發揮的結果。
歷代都有對《周易》的解釋,但有三個時期的解釋最為重要。第一個時間是戰國到秦漢,這一時期的人在解釋《周易》時已經離開了占筮而大講哲理,大概是因為這一時期哲學與科學思維的能力較發達、對宇宙起源與結構的興趣較濃厚的緣故。這時人們談論《周易》時特別注意“陰陽變化之道”,其代表作是《繫辭》與《文言》。第二個時期是漢末魏晉,這個時期玄學盛行,人們一方面體驗人生的短暫與宇宙的永恆,充滿了言語難盡的悲涼感,一方面希望從哲理中找到對宇宙與人生的解釋,在哲理中獲得心靈的安慰,所以也十分關注《周易》。他們把《周易》、《老子》、《莊子》並稱“三玄”,在涵泳這些玄而又玄的思想時琢磨宇宙與人生的根源,因而討論的主題多圍繞著“有”與“無”究竟何者為宇宙、人生根源這一本體論中心。第三個時期是宋代,宋代是中國人理論思維最深刻的時代,這時的思想家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重新整合被佛、道等各種思潮攪得七零八落的思想,為人們提供一個可以解釋一切的理論框架與思維模式。所以宋代思想家又來解釋《周易》,根據《周易》設計了一個包括解釋宇宙、社會、人類一切問題的起源、結構的圖式,用它來充當觀念的基石,於是產生了著名的《太極圖說》。這三次對《周易》的解釋當然都不吻合《周易》的本意,但它們卻豐富了《易》學,也豐富了中國的思想。《周易》的哲學代表著中國人對宇宙的總看法,它已經形成了一個可以充分自圓其說的理論體系。不管它是對是錯,是合乎經驗還是不合乎科學,它在當時科學水平下足以似是而非地解釋人們所需要解釋的一切,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學、醫學、政治學甚至文學的問題,可以支撐起人們面對世界時的自信心,因此它很快滲入了人們的心中,成了中國人體驗世界、解釋世界的一個模式或框架。所以任何簡單的、偏執的批評都不能解決問題,我們現代的人只能對它進行客觀的、公正的解釋,並用歷史的、寬容的態度對它進行分析,分析從《周易》到《太極圖說》的漫長歲月中中國人思想世界的演變歷程。
三、周易筮法
《周易·繫辭》,有史以來第一次講解了算卦的方法: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祐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
第一步:找五十根蓍草(也可以用牙籤、火柴棍代替),取出一根,所以實際算卦是用四十九根蓍草。這就是“大行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第二步:把49根蓍草隨機分成左右兩組。左邊一組象徵著天,右邊一組象徵著地。
第三步:從任意一組當中拿掉1根蓍草(也有人說只能從象徵地的右邊那一組裡拿),這根蓍草象徵的就是人。這樣一來,天、地、人,全都有了,我們的祖先管這三種東西叫做“三才” 。
第四步:把象徵天的那組著草數數有多少根,數清楚之後把這個數字除以4,看看餘數是幾。把象徵地的那組蓍草也照貓畫虎,和第三步的做法一樣。
第五步:把第三步裡用來象徵人的那1根蓍草,還有第三步被作為餘數拿掉的蓍草,歸堆兒在一起。
第六步:把除第一步和第五步中取出放在一旁外的所有蓍草合在一起,再重複第二步至第五步的動作。
第七步:把除第一步、第五步、第六步中取出放在一旁外的所有蓍草合在一起,再重複第二步至第五步的動作。
第八步:清點第五、六、七步中得到的蓍草數並把它們相加求和,用49減去這個和,得到一個差數,再用這個差數除以4,得出的數肯定是6、7、8、9其中的一個。6為老陰,7為少陽,8為少陰,9為老陽。這樣就得到了六畫卦中的一爻,即初爻。
然後再把上面第二至第八步的動作重複五次,就得到了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把一爻至上爻按從下到上的順序排列,就得到了一個完整的六畫卦。
這一卦中的六爻,有變爻和不變爻,變爻就是老陽和老陰,它們會向相反方向轉化,即陽爻變陰爻,陰爻變陽爻。爻變卦也變,占筮得到的卦象稱為本卦,變受後的卦稱為之卦。占筮的原則是佔變爻。
在實際算卦當中我們會遇到七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算出來的六爻當中只有一個爻是變爻,用本卦變爻的爻辭來判斷吉因。
第二種情況:有兩個變爻,以居上的爻辭為主。
第三種情況:有三個變爻,用本卦和變卦的卦辭判斷吉凶,以本卦的卦辭為主。
第四種情況:有四個變爻,用之卦的兩個不變爻的爻辭來判斷吉凶,以居下一爻的爻辭為主。
第五種情況:有五個變爻,用之卦的不變受的爻辭來判斷吉凶。
第六種情況:有六個變爻,這得分兩種情況。一是六爻都是陽爻(構成了乾卦),或者六爻都是陰爻(構成了坤卦),那麼,如果是乾卦,就用乾卦“用九”的爻辭判斷吉凶,如果是坤卦,就用坤卦“用六”的爻辭判斷吉凶。二是除了這兩種情況之外的其他六爻全變的情況,就用變卦的卦辭來判斷吉凶。
第七種情況:六爻一個都沒變,這時用本卦的卦辭來判斷吉凶。
漢代的京房發明了一種簡易卜卦法,用三枚銅錢來取代四十九根蓍草,而且銅錢每扔一次就能得出一爻,扔六次就把一個卦給算出來了。
一般說來,要用漢代的五銖錢,正面為陽,反面為陰。如果果把三枚銅錢同時扔下就會有四種組合:二陰一陽、二陽一陰、三陰、三陽。 一陰一陽是少陽,二陽一陰是少陰,三陽是老陽,三陰是老陰,下面的算法就和前面講的一樣了。比如你扔出來的是二陰一陽,也就是有兩枚硬幣是反面朝上,一枚硬幣是正面朝上,這種情況就是少陽,你在紙上記下“少陽”兩個字就好了,第一爻就這麼算出來了,然後再把三枚硬幣扔一回,看看第二爻是什麼,依次算出全部六爻。但三枚銅錢的落地和四十九根著草的演算,這兩者的出卦概率是完全不一樣的。簡單打個比方:如果用最傳統的蓍草算法,得到乾卦九五爻的概率是萬分之一;而用金錢卦來算,得到同樣這個爻的概率卻變成了千分之五。也就是說,金錢卦其實是根本無法取代傳統的蓍草算法的。
四、如何解釋卦象?
要佔驗禍福吉凶,得到卦象只是第一步,最要緊的是解釋這些卦象的含義。所以《周易》的基本內容除了六十四卦卦象之外,最要緊的是附在六十四卦每卦之後的“卦辭”和“爻辭” 。
“卦辭”是解釋每卦總的含義。上古人關心的事情和現在人有所不同,他們最關心的事大概一是軍事之事,仗打起來是贏是輸、從哪個方向進軍合適等等;二是行旅之事,出門吉不吉利,往哪個方向走安全等等;三是祀享之事,祭祀某個鬼神有沒有用、選擇什麼日子獻上祭品等等;四是婚姻之事,與某氏族的人通婚好不好,什麼日子是好日子等等。所以我們看《周易》裡的卦辭,大多數都是解釋這幾類事情的吉凶的。卦辭語言比較古奧,而且預言未來總不能太直截了當,所以卦辭都很難懂,也很玄妙。比如乾卦是“元亭利貞”,據古人註解說:“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大意當然是極好,但為什麼是極好,就得琢磨了。又比如說(地雷)復卦是“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覆其道,七日來複,利有攸往”,大意說利於出行,沒有疾病,利於來錢,嫌錢又沒有風險,旅途平安。再比如說(風山)漸卦是“女歸吉,利貞”,大意就是說女子嫁人,很吉利。但是,如果別人問的不是出行或嫁娶的事,那麼筮者就要根據據這些意思採取類推聯想的方式加以解釋了。我們常常在寺廟裡看到求籤的場面,籤文上也許只有一句模稜兩可的話,但籤書上卻針對這一句有各式各樣的回答,有“功名”、“生意”、“婚姻”、“求子”、“謀事”、“官司”、“失物”、“出行”、“疾病”、“家運”等等。《周易》的卦辭也是一樣,卦辭雖然簡單往往只有寥寥幾句,但因為它文字古奧,意義含蓄,所以可以讓人自由解釋,滿足各式各樣的疑問。
“爻辭”是分別解釋毎一爻的含義的,每一卦六爻,從下往上數。陽爻叫“九”,陰爻叫“六”,比如(地雷)復卦就是“初九”、“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每一爻有當位、不當位的分別,陽爻應當在一、三、五等“單位”,陰爻應當在二、四、六等“偶位”,合則當位,不合便不當位。如(風山)漸卦,最下面的“初六”不當位,“六二”當位,“九三”當位,“六四”當位,“九五”當位,“上九”又不當位。筮者可以從當位、不當位的秩序、情形及變化中判斷種種結果,爻辭就是從下而上一一解釋每一爻的意義。比如(風水)益卦,總的卦辭是“利有攸往,利涉大川”,就好比皇曆裡的“黃道吉日,利於出行”一樣是好的兆頭,但具體到每一爻又有種種分別,它第一爻是“初九”,陽爻,當位,爻辭就說:“初九,利用為大作,元吉,無咎。”(大意是說,初九這一爻,象徵興建各種大房屋等建築必然獲得成功,不會遭到挫折。)
而它的第二爻是“六二”,陰爻,也當位,爻辭就說:“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於帝,吉。”(大意是說,六二這爻,表示陰柔居中很合適,因此有自外而來進獻價值十朋龜甲者,以它決策一定不會錯。這是個吉利的兆頭,如果王祭祀天帝,也是大吉。
以下爻辭一一解釋“六三”、“六四”、“九五”、“上九”。據統計,《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辭中有說吉的一百二十一爻,說兇的五十二爻,說無咎的八十五爻,看來還是說好話的多,這和後來寺廟裡的籤文以及看相、測字先生口中大多是好聽的話語倒是一樣的。
以上卦象、卦辭、爻辭就是《易經》。所謂“經”,就是說它來歷久遠,是古代傳下來的經典。據現代學者考證,這部分的確很古老,因為第一,它的文字很古奧,和甲骨卜辭很相似。如卜辭有“貞我旅吉”,《周易》爻辭也有“旅,貞吉”,卜辭有“其弗克”、“貞其克乎”,爻辭裡也有“乘其墉,弗克攻,吉”,第二,它的占筮很原始,判斷的都是上古先民關心的事,沒有系統化哲理,只有吉凶的預測;第三,很多古代史書都提到或引用過它,像《左傳》襄公九年引用過(澤雷)隨卦的卦辭,昭公十二年引用過坤卦的爻辭,可見它至少比成書於戰國初年的《左傳》要早。現在隨著考古資料的不斷髮現,很多專家都相信《周易》的“經”大約真的形成於殷周之際,也就是公元前十一世紀前後。
閱讀更多 華夏曆史文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