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看雁門鄉如何災區變景區,成爲鄉村旅遊新寵兒!

重生|看雁门乡如何灾区变景区,成为乡村旅游新宠儿!

十年前,

蘿蔔寨有1016人,2008年地震遇難44人

現在,蘿蔔寨有1071人.

十年前,

蘿蔔寨村民人均年收入約3000元

現在,超過12000元,家家戶戶都買了車

……

重生|看雁门乡如何灾区变景区,成为乡村旅游新宠儿!

△震後重建的蘿蔔寨。

汶川地震十年後重返蘿蔔寨

讓感到高興的不僅是

當地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且還看到了當地農民

過著比較富裕的生活。

在這十年裡

他們都經歷了什麼?

重生|看雁门乡如何灾区变景区,成为乡村旅游新宠儿!

△如今雁門鄉很多村民家都有了小車。

汶川縣雁門鄉蘿蔔寨村黨支部書記馬前國說,當地村民的收入主要有兩部分,一是旅遊,二是賣櫻桃和脆李,櫻桃主要賣給遊客。全村有400畝櫻桃,可以帶來500萬元左右的收入。

“5月到10月是蘿蔔寨的旅遊旺季,尤其是6月到8月,最多時一天有近千人住在村裡,能給村裡每天帶來收入約30萬元。”馬前國說,平時村裡有七八十戶人家經營農家樂,而且條件不錯,旺季時就更多了,有一百多戶。

遊客太多了,導致村裡的用水量大增。“現在喝水就靠當年江門援建時修的引水工程,平時完全夠,但旺季時來的人太多了,吃住都在村裡,所以打算再找一個水源地。”馬前國說。

重生|看雁门乡如何灾区变景区,成为乡村旅游新宠儿!

△蘿蔔寨村黨支部書記馬前國。

蘿蔔寨是我國最古老的羌寨,被稱為“古羌遺都、雲端村落”的黃泥老寨毀於地震。2008年9月,江門水利援建人員在海拔2600米的高山上發現一處很好的水源點,2009年4月,江門援建的供水工程落成,高山引水,清泉到戶,結束了千百年來村民夏天背水冬天背冰的歷史,讓他們很感激。

重生|看雁门乡如何灾区变景区,成为乡村旅游新宠儿!

△重建的蘿蔔寨仍然魅力獨特。

通水,通路,通電,有了援建的基礎設施,蘿蔔寨人吃上了“旅遊飯”。“原來我們的村民很害羞,不願意接待。”馬前國說,現在,基本上都能搞接待,而且能用普通話跟遊客交流。“一晚100元到120元,包吃住。”他說。

“國家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蘿蔔寨更是大有可為。”馬前國目前主要考慮三點,一是讓村民繼續保持感恩之心,二是壯大集體經濟,三是重修老寨。他說,老寨已經屬於汶川縣國資委管,準備“修舊如舊”,要恢復以前黃玉米堆牆頭、紅辣椒掛屋門的羌寨特色,“蘿蔔寨的魂在老寨。”

重生|看雁门乡如何灾区变景区,成为乡村旅游新宠儿!

△雁門鄉的雁門關是通往九寨溝必經之路。

馬前國今年54歲,當了32年村支書。地震後,他非常忙碌,也獲得了從縣級到國家級很多榮譽,嗓子也變沙啞了。

“我最遲幹到明年上半年村兩委換屆的時候。”雖然目前村裡的年輕人很少,但他們去成都等地看看也好,馬前國相信,十年間,蘿蔔寨發生了鉅變,將來一定會更好,年輕人一定會回來。“去年,蘿蔔寨第一次有娃考上了清華大學。”他說。

重生|看雁门乡如何灾区变景区,成为乡村旅游新宠儿!

△蘿蔔寨遊客中心。以上圖片由周華東攝影

“汶川三寶”助農民致富

地震之前,當地農民種植的玉米、花椒,只能解決溫飽。那時候,他們能拿出來炫耀的只有玉米、柴火和臘肉——門前掛的玉米多,說明你家糧食多;家門口堆放的柴火多,說明你勤勞;家裡掛的臘肉多,說明你家生活好。但是,這些東西很難讓農民的脫貧致富奔小康。

重生|看雁门乡如何灾区变景区,成为乡村旅游新宠儿!

△蘿蔔寨被甜櫻桃、青脆李和紅脆李等果樹包圍。

地震發生後,江門對口援建雁門鄉,幫助當地農民重建家園。房子建好以後,鄉政府從山東引進美國甜櫻桃(車釐子),而當地的環境特別適合這種水果生長——樹長得快,果子結得多,特別清甜,因此價格也可以賣得比較高,最早上市的每斤可以賣到六七十元,大批上市時每斤也能賣到二三十元。

重生|看雁门乡如何灾区变景区,成为乡村旅游新宠儿!

△農民在採摘甜櫻桃。

看到村子裡種甜櫻桃的人都富起來,其他農戶也跟著種植,如今只要是合適的山地都種上了這種“搖錢樹”。後來,他們還引進了青脆李、紅脆李等。

重生|看雁门乡如何灾区变景区,成为乡村旅游新宠儿!

△村民把甜櫻桃打包好後,可通過快遞送到買家手中。

雁門鄉黨委、政府則乘勢而上,朝著打造“高原羌族、水果之鄉”的方向發力,把如今的“汶川三寶”(甜櫻桃、脆李子、香杏子)作為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還註冊了“芤山大棗”地理標識。

重生|看雁门乡如何灾区变景区,成为乡村旅游新宠儿!

△汶川縣街頭擺賣的甜櫻桃吸引了不少遊客。

據悉,芤山村的甜櫻桃還入選了2016年全國第六批一村一品,進一步提升了雁門鄉水果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如今,很多商家和遊客都是被當地生產的“汶川三寶”吸引過來的,而電商的快速發展,也讓“汶川三寶”銷往全國各地。

重生|看雁门乡如何灾区变景区,成为乡村旅游新宠儿!

△村民可通過快遞把甜櫻桃送到全國各地。

如今,雁門鄉農民的年收入從2008年的不到2000元,提升到現在的13000多元,部分農民家庭的年收入更是達到二三十萬元。全鄉9個村寨的水果種植面積9000多畝,掛果面積7000多畝。

重生|看雁门乡如何灾区变景区,成为乡村旅游新宠儿!

△村民新摘的兩筐甜櫻桃。以上圖片由周華東攝影

農家樂火了 雁門人樂了

△在這裡可以欣賞到羌族原生態文化展演。周華東 攝

蘿蔔寨村位於雁門鄉境內,地處九寨溝旅遊線和羌文化地帶,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黃泥羌寨,被譽為“雲朵上的街市、古羌王的遺都”,地震時毀於一旦。震後,重建的新寨子採用現代抗震技術,保留了羌族原有的建築風貌。

重生|看雁门乡如何灾区变景区,成为乡村旅游新宠儿!

△在重建的蘿蔔寨新羌王府,遊客可以體驗鍋莊舞。

蘿蔔寨的村民們也保留著比較完整的羌文化,如服飾、語言、民俗、生活習慣等。在這裡可以欣賞到羌族原生態“釋比”文化展演,體驗火晚會烤全羊、喝咂酒、唱山歌、打推杆、打釺、走獨木梯等文化活動。村民利用這些獨特的優勢,開起了80多間農家樂。

重生|看雁门乡如何灾区变景区,成为乡村旅游新宠儿!

△蘿蔔寨上的農家樂,客人在吃飯,小孩在旁玩耍。

蘿蔔寨村黨支部書記馬前國說,每年從“六一”開始,蘿蔔寨的甜櫻桃開始進入收穫旺季,到這裡來觀光旅遊的人就會多起來。吃住在農家樂的遊客每天有上千人,到了那個時候蘿蔔寨才是真正的“雲朵上的街市”。村委會因勢利導,通過培訓教育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質,同時制定村規民約規範經營,打造金字招牌。據不完全統計,遊客最多的一天,村民的總收入可達到30萬元。

重生|看雁门乡如何灾区变景区,成为乡村旅游新宠儿!

△雁門鄉G213國道沿線的農家樂製作的羌族美食特別受遊客喜愛。以上圖片由周華東攝影

如今災難已經遠去

甜蜜的生活代替傷痛的回憶

祝願村民們越來越富裕

日子越過越紅

你說你喜歡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時候打傘

你說你喜歡太陽,但你在陽光明媚的時候躲在陰涼的地方

你說你喜歡風,但是在颳風的時候你卻關上了窗戶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害怕你說你也喜歡旅遊

因為你連“河池市旅遊發展委員會”都沒有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