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嗎——諸城烤雞背

一群騷客做燒烤,魚肉滋滋陣陣焦。

味美烹蒸才子醉,酒濃薰染佳人嬌。

含情笑語嫌時短,隔岸煙村怨水遙。

識得群英興盡意,長歌風物動漁樵。

世界上沒有什麼事兒是一頓燒烤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兩頓。夏天,燒烤肯定是一大特色。天色漸暗時,你就看見一群群的大老爺們開始上座,烤串大哥們屌屌的把一張菜單往桌子上一放,擼串兒正式開始。很多地方烤肉和燒烤都叫烤串,在“擼串兒”這個詞風靡全國之前,這項活動叫做“吃燒烤”。在諸城,這個要簡單的多,諸城燒烤,燒的是豬頭肉,烤的是雞架子。

真的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嗎——諸城烤雞背

魯東南有一句話:要想吃好飯,諸安二縣。此話說明諸城、安丘一帶對吃是很有講究的。雞架子在諸城被稱為雞背,是剔除了肉的雞的骨頭架子。很容易讓人想起曹孟德面對雞肋發出的感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以及那恃才放曠的楊修還為此丟了性命。如此想來,諸城人民要是早些讓曹操吃上烤雞背,也許“雞肋”就不是那麼不堪的一個詞,楊修也許就不至於英年早逝。

真的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嗎——諸城烤雞背

諸城的烤雞背,據說已有數百年曆史。烤雞背之妙,妙在其底味,也妙在其烤香。這底味呢,有些來自閱歷天下美味的那鍋老湯,有些來自店方秘製的醃料。有老湯鍋的是煮而進其味,用醃料泡的是蒸而入其味;煮過的雞背味道淳厚,蒸過的雞背味道清雅,各花入各眼,食客儘可選擇。煮過蒸過,這雞背就熟了,底味也就出來了,吃起來味道已相當不錯,但還是若有所失……這時,就等著極具特色的“烤”來錦上添花了。諸城燒烤之“烤”,可謂特色中的特色。用旺火將紅糖熔化,其昇華出來的煙火氣息燎繞於熟雞背之上,一段時間之後,那些食品的精華便沾染在雞背上——原本白白膩膩的雞背魔術般地變成了棕黃色,泛著誘人的光澤,發著清美的芳香,趁熱來吃。

真的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嗎——諸城烤雞背

雞架子的妙處還在於吃法。坊間傳有吃雞架子的“四項原則”:“放下架子,才能端起架子”“一定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宜粗則粗,宜細則細”“可以戴手套,不戴手套抓起來吃更有滋味”。雖然,飯店裡都會備有一次性手套,供人享用雞架子的時候使用,以防把油水沾到手上。但是在諸城,人們吃烤雞背大都直接上手,呈貪婪狀,不僅吃相不怎麼顧及,吃著盤裡的,還惦記著鍋裡的,貪多佔全的意識很強烈。看看吧,從高檔酒店的食客到普通小館子的酒客,從放假學生的野餐,到工地上砌磚民工的晚飯,常見人們手裡扯一截香噴噴的雞架子,滋滋啦啦地撕咬,津津有味的。

真的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嗎——諸城烤雞背

聽說諸城人出遠門,選禮品時首選雞架子。或是外地人知道有朋友要從諸城過去,也會主動提出,帶點烤雞架子來吧。可見雞架子已經成了諸城地方的名片,想起諸城,人們就聯想起原本平常不過的雞架子。當地這些年又順勢搞起了燒烤節,猛鼓重錘造勢,讓雞架子威震三山名揚四海,不出名都不行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東坡先生遊歷諸城(古稱密州)發出如斯感慨的時候,下酒菜怕就是這骨肉相連的雞架子吧,因為這豁達、豪放、自然的詞風,像極了那些直接下手、拽著雞架子狂啃的生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