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朝以瘦为美,唐朝以胖为美?原因很简单,与胡人无关

大家知道,汉朝以瘦为美,唐朝以胖为美。为什么会这样?有人解释,是因为唐朝胡化,而胡人喜欢胖子。我想说,这纯属无稽之谈。唐朝有没有胡化且不讨论,只从“昭君出塞”一事就可看出胡人与汉人在审美观上并无不同。昭君的美貌,是让呼韩邪惊叹的。若胡人以胖为美,岂不是说昭君是个大胖子?

汉朝、唐朝一直到现在,审美观没什么大的改变

汉人的瘦,是苗条;唐人的胖,是丰满。不要把苗条当作营养不良;也别把丰满当作浑身赘肉。汉朝主流美女:身体修长、牙齿整齐、手指细长、体态轻盈、雪肤冰姿。这样的美女到了唐朝仍然是美女。

为什么汉朝以瘦为美,唐朝以胖为美?原因很简单,与胡人无关

比如白居易的诗“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樱桃小口、杨柳细腰,这两大美人绝不是胖子。白居易还写说一首诗,其中两句:马肥能行走,妓长能歌舞。身体修长,才能歌善舞,一个死胖子跳什么舞?另一个诗人贯休更损,他在《白雪曲》中写道:为人无贵贱,莫学鸡狗肥。最损的是杜牧。杜牧去酒馆喝酒,酒馆的劝酒女郎很胖,他便专门写下一首嘲讽诗《嘲妓》:

盘古当时有远孙,尚令今日逞家门。一车白土将泥项,十幅红旗补破裈。瓦官寺里逢行迹,华岳山前见掌痕。不须惆怅忧难嫁,待与将书问乐坤。

为什么汉朝以瘦为美,唐朝以胖为美?原因很简单,与胡人无关

你的脖子化妆,需要一车白土;你的内裤破了,十面红旗才能补上。下三路都出来了。所以唐朝绝不是以“胖”为美,唐朝的胖,其实是是丰满。有人“考证”杨贵妃150斤,扯犊子吧。

想知道什么是苗条,看王祖贤;想知道什么是丰满,看赵雅芝。喜欢丰满型美女的难道能否定王祖贤?喜欢苗条型美女的难道能否定赵雅芝?

从苗条到丰满,原因很简单

汉唐审美观没什么大的改变,只是唐朝喜欢丰满型美女的人比汉朝多。为什么有这种变化?原因很简单。

汉朝,刚刚从春秋、战国走来。战国,是一个全民皆兵、诸侯征伐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无论男女,都不可能安安稳稳地呆在家中。男人要征战,女人必要时候也要上战场。《商君书》、《墨子》中,都提到了使用女兵的方法。所以,在战国时期,女兵在各国普遍存在。秦汉,实行古老的军国主义制度,全体男人皆是兵。女人虽不用服兵役,但需要服徭役。

为什么汉朝以瘦为美,唐朝以胖为美?原因很简单,与胡人无关

这种从上到下,全民尚武的氛围,对审美必然有着影响。体态修长、轻盈、健美的女性理所当然的比慵懒、丰满的女性受欢迎。

汉朝到唐朝,经历了三国混战、五胡乱华、南北对立、隋末乱世。在这期间,全民皆兵的古老军国主义制度崩溃,取而代之的是部分兵役制,比如世兵制、府兵制。尤其是鲜卑族规定,汉人不能当兵,只能种地。

为什么汉朝以瘦为美,唐朝以胖为美?原因很简单,与胡人无关

全民尚武的氛围已经没有了,平民的女人还有干活,贵族的女人自然就懒散下来。所以,慵懒、丰满的美态渐渐占据了主流。

综述

美女到了哪个朝代都是美女,蛇精病(白娘子我不是说你)、整容网红脸除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