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西三傑」的人物畫風格

“闽西三杰”的人物画风格

閩西,地處閩、粵、贛三省結合部,自魏晉以來,這裡成為中原民眾躲避戰亂,前往南方遷徙的必經之地,是客家的第二搖籃,經濟文化積澱十分深厚。清康熙至乾隆年間,閩西地區湧現出三位傑出的畫家——上官周、黃慎、華岔,由於上官周是長汀人,黃慎是寧化人,華嵒是上杭人,而長汀、寧化、上杭均隸屬於閩西首府汀州府管轄,後人將他們合稱為“閩西三傑”。

人物畫是中國畫的一大門類,出現較山水畫、花鳥畫等為早,魏晉南北朝以前,中國畫絕大部分都與人物有關。東晉顧愷之在《論畫》中提到:“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臺榭一定器也,難成而易好,不待遷想妙得也。”中國古代人物畫對於人物的描繪,講究深入觀察被畫者的天然神態,抓住人物最具代表性的瞬間,然後加以描繪,即所謂“默識於心,閉目如在眼前,放筆如在筆底。”

清人唐岱(1673-?)在《繪事發微》中談到畫家的名氣時說:“畫家得名者有二,有因畫而傳人者,有因人而傳畫者。……因人傳畫者,代代有之,而因畫而傳人者,每不世出。蓋以人傳者,既聰明富貴,又居豐暇豫,而位高善詩,故多。以畫傳者,大略貧士卑官,或奔走道路,或擾於衣食,常不得為,即為亦不能盡其力,故少。”上官周、黃慎、華嵒都是以賣畫為生的民間職業畫家,終身布衣。在文人寫意山水畫、花鳥畫佔主流的清代畫壇,他們憑藉自身精湛的藝術造詣和豐富的生活經歷,在人物畫領域獨闢蹊徑,積極探索和開創人物畫創作的新局面,在將清代人物畫的發展推向新高峰的同時,也使自己得以在中國美術發展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跡,成為那些為數不多的“因畫而傳人者”。

一、上官周的“傳神”

上官周(1665-?),福建長汀人,原名世顯,後改名周,字文佐,號竹莊。清代著名民間畫家,自幼勤奮好學,擅長詩文、書法、篆刻,尤其精通繪畫。據《福建通志職官志》記載,“汀州知府鄢翼明於康熙三十三年解任,攜上官周東下姑蘇。”其繪畫作品在姑蘇當地很有市場,並得到“江南民間神筆”的稱讚。清朝宮廷也很賞識上官周的人物畫,曾下詔讓他與當時著名的畫家王翬、王原祁合繪《康熙南巡圖》12卷,主繪人物,此圖所繪人物近萬個,個個栩栩如生,神態逼真。上官周的人物畫風格特點在於“傳神”,筆法瀟灑,形神兼備,獨樹一幟。其人物畫作品很多,主要有《樵歸圖》、《壽星圖》、《蘇武牧羊圖》等。晚年,他根據歷史資料創作的《晚笑堂畫傳》,刻畫了我國古代120位著名歷史人物,所繪人物個個惟妙惟肖,自乾隆八年問世以來,一直是後人學習人物畫的臨摹範本。

“闽西三杰”的人物画风格
“闽西三杰”的人物画风格

《蘇武牧羊圖》。紙本,134×62釐米,上官周人物畫代表作之一。取自漢武帝時期蘇武在北海雪地牧羊的故事,是中國歷史人物畫中較為常見的題材。《漢書-蘇武傳》中記載,蘇武,字子卿,曾奉漢武帝命以中郎將身份出使匈奴,單于欲降蘇武,蘇武不屈,被留放北海(今貝加爾湖)長達19年,蘇武“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旌盡落”,表現了強烈的愛國精神。在人物畫的創作中,人物是畫的主體,是要精心安排和經營刻畫的重點,其餘都要圍繞主體在形與神表現上強調合理的呼應、烘托,以利於突出重點。圖中蘇武手持漢節,如堅石般站側立於畫面中心,眼望天邊一隻俯衝而下的大雁,似乎想從大雁那裡得到來自遙遠故國的消息,三隻綿羊蜷伏於他的周圍,作畏寒狀。在繪畫技法上,上官周採用明代人物畫慣用的“半工半寫”的方式,通過黑、白、灰的墨色變化,來實現墨色的渲染協調統一,以工緻的筆法勾勒出蘇武挺拔的鼻樑、炯炯有神的堅毅目光以及手中拿著筆直的節鉞,用寫意的筆觸勾畫出群羊無力的眼神與哀苦的神情,通過強烈的對比,更突出蘇武形象的高大。蘇武的整體人物刻畫上,秉承了“作作大人物衣紋筆要雄,墨要厚,用筆正鋒,隨勢起跌,或濃或淡,順筆揮成”的傳統,寬大的袍袖和群羊因寒冷而擠作一團的情景襯托出環境的惡劣,從而突出了蘇武不畏艱難險阻的剛毅氣節,使整個畫面更加豐滿並具有深意。畫面左上方題:“葉口口口先生筆,竹莊上官周畫於晚笑堂”。鈐兩方印,(朱文)“竹莊”,(白文)“臣上官周”。

二、黃慎的“寫意”

黃慎(1687年-?),卒年不詳,清代著名畫家,福建寧化人。

初名盛,字恭壽、恭懋、躬懋、菊壯,號癭瓢子,別號東海布衣。他曾先後三次到揚州,居留生活時間較長,與鄭板橋、李鮮等往來友善,為“揚州八怪”之一。黃慎詩、書、畫俱佳,尤以人物畫最為突出,他的書畫作品在雍正年間就已名揚於世,他曾“出遊豫章,歷吳、越、維揚,人爭客之,得其片縑尺楮者,皆奉為瑰寶。”(徐珂《清稗類鈔》藝術類6)黃慎的人物畫風格主要體現在以草書入畫的寫意筆墨技法,鄭板橋對此有一句非常精闢的評價——“畫到精神飄沒處,更無真相有真魂。”

“闽西三杰”的人物画风格

有學者統計,“現存黃慎的繪畫作品約有1205幅,以繪畫內容分類,黃慎的人物畫數量最多,有477幅,佔39.59%,花鳥畫472幅,佔39.17%,山水畫256幅,佔21.24%。”這些人物畫作品,“按題材分類:故事人物畫153幅,佔32.08%,仙佛人物畫140幅,佔29.35%,(仙畫96幅,神畫42幅,鬼畫l幅,佛畫l幅)世俗人物畫184幅,佔38.57%。(士人畫112幅、仕女畫30幅、肖像畫5幅、勞苦群眾畫37幅)。按筆墨技法分類,工筆人物畫137幅,佔28.72%,工寫結合人物畫296幅,佔62.05%,大寫意人物畫44幅,佔9.23%。”(丘幼宣《一代畫聖黃慎研究》)

《騎驢踏雪圖》。紙本設色,134×72.5釐米。取自《韻府群玉》記載的“孟浩然嘗於灞水冒雪騎驢尋梅花”的典故,歷代畫家多以此為題材。背景山峰聳立,鋪滿白雪,天空用淡墨渲染,呈灰色,遠山近水,雪景分明,危崖陡峭,枯樹一株,枝幹槎牙。圖右下角橫一橋,橋上一叟(孟浩然)戴氈笠,披風衣,騎驢衝風而行,一僕荷杖緊隨驢後,狀甚瑟縮畏寒,主僕神態呼應,清寒徹骨之感只用寥寥數筆便寫出。圖右上側題詩一首,“騎驢踏雪為詩探,送盡春風酒一甔。獨有梅花知我意,冷香猶可較江南。”題字“乾隆十年五月寫於飲溪書屋,寧化黃慎”。鈐兩方印,(朱文)“黃慎”,(自文)“恭壽”。

《漁翁》.紙本,207.3×90.1釐米,是黃慎經常畫的人物畫。畫面中漁翁白髮白鬚,穿灰白袍褲,右手持長釣魚竿,肩挎漁籃,左手持一用柳枝穿鰓的鯉魚,戴帽穿草鞋,鯉魚張鰭擺尾,十分活絡。他以工筆繪顏面、鬚髮,以活潑的線描勾畫出喜悅而多皺紋的臉部和手部;衣紋作寫意,用筆時而正鋒,時而側筆,在筆勢的運行中,墨色濃淡隨心,一氣呵成;成功地刻畫出上衣的破舊;濃淡互破的墨法把河魚的鮮活勾勒得生動異常;直衝畫外的挺拔釣竿及若隱若現的釣絲凸現了黃慎嫻熟自如的筆墨技法。作品無論從神態上還是衣著上,都是現實中的…個普通漁夫的真實寫照,它擺脫了傳統人物畫中漁夫呆板冷淡的概念化模式,憑藉對人物最關鍵、最具代表性的外部形象特徵的勾畫,那種因釣到魚而感到的欣喜神情,有一種近乎兒童的天真風趣;似乎有點漫畫式地被畫得尖而高的鼻子,蓬亂的鬍鬚,更增加了他的可愛風趣,於是乎一個普通漁夫的生活情趣和開朗樂觀的性格被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圖右上側題詩一首“籃內河魚換酒錢,蘆花被裡醉孤眠。每逢風雨不歸去,紅蓼灘頭泊釣船。癭瓢子慎寫”。鈐兩方印,(朱文)“黃慎”,(白文)“恭壽”。

三、華碞的“情趣”

華碞(1682-1756年)原名德嵩,字秋嶽,號新羅山人、東園生、布衣生、白沙道人、離垢居士等,福建上杭人。成年後後寓杭州、揚州,賣畫為生,能詩善書,工人物、山水、花鳥,草蟲,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離垢集》、《解瞍館詩集》。在中國繪畫史上,華碞在花鳥畫比較出名,其實他的人物畫一樣具有特色,他早年以白描面世,中年師法陳洪綬,晚年以簡筆成自家風貌。華碞人物畫的風格在於“情趣”,比一般民間畫師更講究筆墨和韻致。正如張庚《國朝畫徵錄》評價華碞所說“善人物山水花鳥草蟲,皆能脫出時習,而力求古法,不求妍媚,誠為近日空谷之音”。

《西園稚集圖》。紙本設色,197×124釐米。作品典故出自宋代米芾所撰《西園雅集圖記》一文,“西園”為北宋英宗駙馬都尉王詵宅院,當時的文人如蘇軾、米芾、黃庭堅曾在此聚會,作詩、繪畫、彈琴、論道。宋代著名畫家李公麟就曾以此為題材繪製《西園雅集圖*,後世畫家也多以此題材作畫,從而使《西園雅集圖》稱為宋元以來人物畫家描繪文人集會的傳統題材。華苗的《西園雅集圖》是一幅人物與景物山水結合的佳作,全圖共繪製人物16人,其中高士13人,侍童3人,在人物刻畫上,它不是去描繪繁複的人物面部,而是試圖通過環境和儀態的選擇來揭示出他們筆下人物的內心世界。圖中的高士們或撫琴唱和、或吟詩賦詞、或聽泉賞畫;神態各異,動靜自然。人物面部形象誇張而不變形,衣紋線條採用“蘭葉描’,簡練、流暢、在表現衣服的動感和質感的同時,生動地顯示畫中的高士們正處在一種恬淡、寧靜、與世無爭的生活境界,勾勒出宋代文人灑脫飄逸的生活情趣。華國通過人物與景緻的有機結合,傾注了他對於寧靜和超凡脫俗的文人生活的嚮往,賦予作品以更多的文人畫氣息。可見他的人物畫既保留了職業畫家的素質和長處,又吸收了文人畫家的優點,情趣十足,現代畫家吳湖帆對其評價是“新羅筆趣甚佳,所作以禽畜第一,人物花卉皆入逸品。”(《吳湖帆文稿》)該圖右上方題:“戊辰夏新羅山人寫於解弢館”。

鈐兩方印,(白文)“華碞”、“秋嶽”。

近年來,有學者認為:“如果說,福建地方的繪畫可稱為‘閩派’,那上官周應是閩派鼻祖。因自上官周始至黃慎,福建的繪畫,特別是人物畫,已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梁桂元《閩畫史稿》)“閩西三傑”在人物畫領域能取得這樣的成就。與他們的生活時代息息相關,他們生活於清康雍乾盛世,雖然文人畫、山水畫佔據了中國畫的主導地位,但是經濟的發展,商品流通的頻繁,使人物畫在民間有著廣泛的社會需求。人物畫發展到這個時期,已經不滿足外形的肖似,更加註重通過筆墨技法來揭示人物性格與內心世界,即“傳神”。雖然社會地位低下,但是他們敏銳地把握住了文人畫風與民間欣賞習慣和民俗風情的結合點,將畫家的追求和民眾的審美趣味有機的結合,既達到雅俗共賞的藝術效果,又拓寬了人物畫的發展和演變途徑,創作出許許多多在民間喜聞樂見的仙佛、仕女、名士、歷史故事等人物畫作品。

(摘自《文物天地》)

“闽西三杰”的人物画风格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進入圈子、瞭解市場價格!網拍是無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點滴拍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