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老街纪事》之二

《湛江老街纪事》之二
“法华学校”旧址(现赤坎工人文化宫)

碧海银沙网讯(图文/霍自强编辑/文 和 棱 枫)赤坎的中山二路是赤坎的一条传统商业街,抗日战争时期因其“广州湾”城市的特殊性奠定其相对繁华而延续至今,见证了时代变迁的风风雨雨。在这条老街上,当年远近闻名的南华大酒店、中南百货公司(现赤坎邮政)、六国酒店(不夜天)、欧亚旅馆、宝石大酒店等等旧建筑物至今仍保留相对完好,仿佛默默地提醒着人们要注意到它们的存在。

《湛江老街纪事》之二
“南华大酒店”与“中南百货公司”
《湛江老街纪事》之二
“六国酒店”旧址(不夜天)

至今为止,常见到的中山路往事史料数不胜数,多有强调其是一条传统的商业街道。而每每此时,中山二路传统商业街之外的另一个要素时常却被忽略,即使提及,也会被归类到其他载体。笔者认为:中山二路作为湛江一条代表性的商业繁华街道,除了商业本身要素的作用,这里面,学校要素的作用也很大。

从权威资料来看,中山二路的旧路名有“法国大马路”和“学堂街”;从时间来看,“学堂街”的路名最早,这路名应该与位于此路的“法华学校”有关联。据相关资料记载,“法华学校”于1920年由“广州湾”当局所办,从其所开设的课程和科目来看,这是一间“广州湾”时期最早时间和最具规模的现代教育学校。“广州湾”光复后,“法华学校”变为“湛江市立中学”,学校的旧址现是赤坎工人文化官。上世纪九十年代前,赤坎工人文化官是赤坎闹市中不多的公共文体活动场所,内有一个露天灯光球场和一个露天剧场。如今,露天灯光球场已改作他用,露天剧场也不再露天,靠原“胜记饭店”一侧的几间旧平房也早被改建为一幢综合大楼。庆幸的是,“法华学校”时的二层主建筑至今仍在,并且得到过妥善的修葺,原貌依旧的法式风格会让人若有所思对其倍加珍惜。

《湛江老街纪事》之二
“人民广场”(现南华广场小公园)
《湛江老街纪事》之二
南华广场小公园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前段时间,曾在“湛江市立中学”读过书的岳母说起在这间学校读书的往事,还记得她的课室是现“天官电影院”的位置。岳母说起她读书的学校,笔者才知道湛江曾经的体坛风云人物王经国先生还是岳母的体育老师,也令笔者回想到,前两年出版的《赤坎古商埠》一书中提及的“湛江市立中学”1943年秋的开办时间就有误。因为,1943年秋还是“广州湾”时期,而“湛江”的地名则是1945年后才出现的。如果该校开办时间是该书所说的这样,校名就不可能被冠以有“湛江”字样,反之,其开办时间就不准确。不过有一点,笔者自认很有必要弄明白,为何法国人会将“广州湾”第一间最早时间和最具规模的现代教育学校开办在这条传统商业街之中?这有待研究“广州湾”史料的专家学者对此作进一步的挖掘了。另外,“广州湾”时期分布于“法国大马路”周边的各类学校,例如,位于高州街高州会馆内的“培才小学”,位于现新华路(曾称卓英路、反帝路)的“培智小学”、“赞化中学”小学部,位于现光复路(曾称巴士基路、红光路)的“慈光小学”等等,都应该对“广州湾”时期中山二路传统商业街的形成和繁华有直接推动。现在,上述地址或附近仍保留或新办有学校,如市四小、原市二小、市十九小、市二十六小等等公办学校。

《湛江老街纪事》之二
现中山二路中段街景
《湛江老街纪事》之二
“宝石大酒店”旧址(现宝石商场)

“文革”前的“中山路”是没有广场的,“文革”中,为了方便集会的需要,原来的街心小公园被清拆改为“人民广场”,广场现已恢复为街心小公园。据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现街心小公园靠市妇幼保健院前面在赤坎开埠后建有一间“双忠庙”,相传是一潮州商人所建。1958年,“双忠庙”所在地周围开辟建设街心花园时拆除,原址留有一口古井,“文革”期间,原街心小公园被拆除辟为广场时,古井也得以保留至今。笔者在市八小读小学时,上学放学都经过街心小公园,那时的街心小公园是没有围栏的,整个街心小公园呈一个圆状,由三圈植物绿化带分隔而成。小公园东南西北各有一个出入口,植物种类稀少,三圈植物绿化带的植物只认识有“大红花”,另一种是笔者不懂名称的热带棕榈科灌木类植物,园内还种有几棵台湾相思树。

那时候,小孩读书后都是独自来回学校的,鲜有家长接送的现象。这种情况足以证明当时的社会风气好,现在大家担心和憎恨的许多负面事情实在是太少太少。过去有一首儿歌,歌名叫“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吧,不怕笑话,笔者就做过这样的事。只不过,笔者捡到一分钱的地方不是在马路边,而就是有放学回家经过的小公园。一分钱也不是交到警察叔叔的手上,而是跑到了临近小公园中兴街的中华派出所交到了警察阿姨手上。

《湛江老街纪事》之二
现中山二路局部街景

这事之所以印象深,是因为后来这位警察阿姨来过笔者的家,也知道了她是妈妈的老乡,名字叫“超英”,妈妈则叫她为“高德妹”,因为她是北海市的高德镇人。妈妈还说过:林成烈士是“高德妹”的初恋,她原来的岗位不是在中华派出所,是因为怀念林成才要求调动到中华派出所的。当时,大家都知道林成牺牲后,当时中华派出所的前厅墙上就挂上了林成的遗像,“高德妹”要求调动到中华派出所,就是想经常看一看林成的遗像。怪不得呢,笔者至今记得当时入到派出所前厅时,看到“高德妹”此时就是在默默地望着墙上的林成遗像,直到笔者叫了一声“阿姨”,她才回过神来。当时,笔者把在小公园捡到的一分钱交给“高德妹”,她把一分钱投进了一个类似现在常见的捐款箱内,还拿出一本笔记本认真地记下相应事项。

现在,每每经过南华广场时,“文革”初时这里经常出现的一些热闹景象依然记忆在脑海里。在这里,笔者曾与许多大人小孩一样,手捧用别在红绸布上的各式毛主席像章互相交换;当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消息传来,笔者和众多的中、小学生一起淹没在广场的人海里,每人都抬起头仰望着遥远太空中划过的那道美妙的亮光,聆听从那道美妙的亮光中传来的东方红乐曲声。

还是在这里,笔者汇入一众集邮玩家中,在四喇叭手提录音机反复不停的“八十年代新一代”的歌声中来回穿梭,此时,交换邮票又成为了一种时尚消遣。自然,广场的行人,甚至是骑自行车的市民都会是被追逐的对象。

过了十多年,当中山二路成为了一条步行街时,广场已经回归到街心小花园状态多时,这里一度又成为各类商贩出没和聚集的“自由市场”。尤其是每到夜晚,各式各样的本地小吃,如煎堆、炸虾饼等等香气扑鼻,令人口水直流。如果只看这些传统的美食,不看周围人们的衣着打扮,仿佛时光倒转重新回到昔日的旧时光。

随着赤坎城区的不断扩展,新的商业中心层出不穷,中山二路传统商业街的影响力已是日落西山。但是,老街固有的魅力仍在,也不断在延续。毕竟,城市的生命如同人的生命一样,需要不同的器官、不同的物件一起组成,一起发挥功能;城市需要老街,城市也离不开老街。中山二路,曾经让我们认识了“广州湾”,也让我们见证了港城的变迁,更会让我们有更多更美的憧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