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黌山,山東沒了窮漢」,淄博的黌山爲什麼有這樣的傳說?

了不起的淄博


“打開黌(hóng )山,山東沒了窮漢”,這句順口溜是關於淄博黌山的。比這句氣勢更大的是——“打開黌山,天下沒了窮漢”。那麼,這座小山為什麼會得到這樣的讚譽,是不是有人在山中曾挖到過寶藏?

1、黌山傳說藏有聚寶盆

黌山不高,海拔300餘米。這座距淄川古城約5公里的小山,傳說藏有一個巨大的聚寶盆。一個山下的大戶人家,得到仙人指點,掌握了“芝麻開門”的秘密,但是因為10個兒子貪財,想掏空所有寶藏,最終身陷山中,留下“十子鎖黌山”的故事。

故事得以流傳,與淄川古城有關。淄川古城的名氣雖無法與臨淄古城相比,但淄川從西漢起就成為東部重鎮,是齊都“臨淄生活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山以城而名,城以山而盛。黌山不高,卻是名山,關於它的故事在淄川古城街談巷議,流傳至今。

2、黌山的寶藏是什麼

黌山到底有什麼寶藏?後世已經證明,山中確實有豐富的礦藏,有深層堆積的煤炭資源,看來“打開黌山,山東沒了窮漢”並非虛言。不過,黌山之“黌”古代意指學校,這表明此處還有豐富的知識寶藏。

當地傳說,鬼谷子曾在這裡講學,並留有鬼谷洞等遺址。而東漢大儒鄭玄的講書院,則更為世所稱道。據《三齊記略》載:鄭玄刊注《詩經》時就住在黌山。如今書院裡長有一種草,葉似韭,人稱“鄭公書帶”。

3、鄭玄之學,黌山最大寶藏

鄭玄是東漢儒學大家,山東高密人,“少好學,鬚眉美秀,姿容甚偉”。精通孝經、論語、公羊春秋、九章算術、周官、禮記、左氏春秋等。東漢大將軍何進曾請鄭玄為官,鄭玄入宮僅一夜就離去。此後朝廷數十次召他,他始終拒絕入仕。

史載,鄭玄少時在馬融門下求學,馬融3年沒露面,由弟子代為授課。馬融曾用受困於渾天算法,弟子也無解,鄭玄卻輕易演算成功。鄭玄學成回家,馬融感嘆禮樂中心隨其東移,擔心鄭玄獨亨盛名。

鄭玄猜出馬融會派人加害自己,便在水中放塊木屐坐著。馬融通過占卜發現鄭玄的蹤跡,他說:“此刻鄭玄在土下水上,身靠木頭,說明死了。”便不再派人加害他。鄭玄回到山東後,就在黌山建書院講學,使黌山成為禮樂中心……

山東人尊師重教的傳統由來已久,讀書是多數山東人的第一要務。從這個角度上講,“打開黌山,山東沒了窮漢”還有另一層意思:要靠知識改變命運,在書山中尋找知識的“富礦”,迎接人生的輝煌。


指動濟南


有這個說法,也真是一座寶山!黌山是座孤山,在淄博市淄川區境內,周邊圍繞著三個鄉鎮——寨裡鎮、羅村鎮、雙楊鎮,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淄博過去以工業興市,煤炭是主要產業,當地村民是這樣說:東海有一條地下水道延伸到內陸,通道的出口被黌山壓著,一旦打開黌山,山東半島就變成汪洋大海,這當然是村野地頭的說法。

圍繞黌山的三個鄉鎮是山東省的強鎮,其中羅村鎮是山東省第一個產值過億元的鄉鎮,三個鄉鎮過去主要經濟收入是煤炭、建材,“天燃焦(本地一種煤炭)”是當地最好的煤炭,黌山腳下有個山頭村,過去村辦煤井就生產“天燃焦”,也就是說黌山是由“天燃焦”堆砌而成的一座山,這是當地人們的看法,很有可能黌山下面真是一個很大的優質煤田,在這座山的周邊,過去差不多分佈著大大小小上百眼煤井,只是地下水太大,沒辦法開採。



黌山陽面是寨裡鎮,陰面東部是羅村鎮道口村,山上至今清晰可見火山岩,山谷有一眼泉水,清涼甘甜,經年不涸,陰面西部是雙溝梓潼山,這裡與鬼谷子有關,前面有回答,鬼谷子的學生孫臏是齊國大將,另一名學生龐涓,頭顱傳說埋葬在淄川區將軍頭村,蘇秦墓地在淄川區南蘇村,均距離黌山10公里左右,梓潼山有個山洞,名為“鬼谷洞”,洞外也有泉水。



至於神話故事類傳說,除了網絡裡已有的,在此介紹另外兩個。

有人在山上種地,發現“堰窟窿(當地用石頭砌堰,窟窿指石頭縫隙)有一枚銅錢,沒想到拿走銅錢後,窟窿裡不住地往外流錢,當他裝滿兩大筐後,隨手拔了一棵萬年蒿堵住堰窟窿,等再回來就找不到那個地方了,因為是萬年蒿堵的窟窿,所以要等一萬年以後,黌山才會再開。

再一個傳說是想要打開黌山,需要十個親弟兄,這十個兄弟出生年份必須佔滿“甲乙丙丁……”十天干。



配圖是黌山上的一個斷面,斷面內顏色較深、分層的我們當地叫“炭苗子”,古代勘探技術不發達,就以此尋找煤井。



更多回答,請關注耕讀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