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对转基因争论很大,为什么还要继续研究转基因作物?

既然对转基因争论很大,为什么还要继续研究转基因作物?

自从转基因技术问世以来,争论不断。各类社会名人亲自上阵,唇枪舌剑,各执一词,客观上造成了消费者的恐慌,谈转基因色变。那科技工作者为什么“执迷不悟”,执意继续研究呢?

争论,对科技工作者是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事。他们的使命是研究出先进的技术,帮助生产者提高生产效率,或降低生产成本;或为使用者提供性能更加优良,价格更加便宜的产品或服务。例如手机取代了座机,人们的通讯变得方便快捷;用播种机取代人工播种,株距均匀,覆土深浅一致,还省去很多人工费用;开自动挡车,不溜车,不用双脚忙乱,等等。

既然对转基因争论很大,为什么还要继续研究转基因作物?

转基因技术,在农作物育种实践中,可以称作一个奇迹。困惑育种家多年的难题,一夜之间迎刃而解。

目前在全球种植业推广的转基因技术主要还是两大类:抗鳞翅目昆虫和抗草甘膦除草剂。

上世纪90年代,棉铃虫猖獗,我国的棉花生产几近崩溃。那时候,农民种棉花,在一个生长季要喷施几十次杀虫剂。杀虫剂毒性很大,加上棉田闷热,时而发生农民因打药而中毒死亡的案例。而棉铃虫的危害仍然很重。自从出现了转基因抗虫棉,杀虫剂一遍也不需要打,棉田里却再也找不到棉铃虫。当时在河北省的棉产区,只用两三年,传统棉花品种就被抗虫棉取代了。由此可见,农民是何等地欢迎该技术。

既然对转基因争论很大,为什么还要继续研究转基因作物?

草甘膦是一种广谱的非选择性除草剂,能杀死几乎所有的绿色植物,包括所有的杂草,当然也包括所有的农作物。所以草甘膦除草剂的应用,或者在作物出苗之前,或者在作物收获之后。在作物的生长期间应用只能在有办法遮挡作物的情况下才能喷洒。通过将抗草甘膦的基因转移到作物中,使作物增加了抗草甘膦除草剂的能力。所以即使在农作物出苗后,也可以将草甘膦除草剂直接喷施到田里杀死所有杂草,而不伤害农作物。美国的农民,在大豆、玉米、棉花出苗后,开着喷施农药的小飞机,往田里喷洒一遍草甘膦,就安心地度假去了。

既然对转基因争论很大,为什么还要继续研究转基因作物?

对转基因技术的担心,主要来自一部分消费者。他们说,转基因技术方便了农民,但生产出的粮食有毒,让我们吃不公平。如果农民生产出了有毒的粮食,卖给消费者,那确实不公平。但关于转基因粮食有毒的说法,只是一种猜测,并没有任何人发现有人吃了转基因粮食而中了毒。事实上,一项转基因技术在推广之前,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价的程序,获得转基因安全证书。应用转基因技术以后,粮食生产成本下降,粮食价格也降低,这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经过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中国在转基因技术方面已经有了相当的技术储备。但因为消费者还有疑虑,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担心,所以还没有放开任何转基因粮食和油料作物的种植。而由此造成的后果是,粮食生产的效率与先进国家差距越来越大,使国内粮食价格比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高得多,客观上造成粮食加工企业从国外进口更多的玉米、大豆。这些进口的玉米和大豆都是转基因的,我们的消费者最终不仅吃了转基因产品,还因某种粮油产品的大量进口,而挤垮了国内对应的农作物生产,大豆生产就是一例。玉米进口逐年增加,对本土玉米生产的挤压也已日趋明显。归根结底,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

既然对转基因争论很大,为什么还要继续研究转基因作物?

征 稿 启 示

稿件内容以反伪破迷为核心思想,科技哲学、科学与公众、世俗人文主义、科技伦理等领域均可涉及,旨在将科学探索结果无偏见地告知公众,避免公众上当受骗。

稿件一经采用,我们将奉上稿酬。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

崇尚科学 反伪破迷

您的关注和转发,是对科学事业最大的支持!

既然对转基因争论很大,为什么还要继续研究转基因作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