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茶行業轉型升級的大勢是哪些?

隨著人們購物方式的轉變、三公消費的限制,傳統茶企粗放型經營方式遇到了瓶頸,加之茶葉店的銷售成本等不斷上揚,電商對線下衝擊加大,傳統的加盟連鎖模式走得愈加艱難,店裡的高端茶也不再那麼好賣了。最近幾年,茶行業開始了更深層次的轉型升級和洗牌,在這幾年中,茶行業究竟發生哪幾件影響深遠的大事,而到底哪些才是真正的大勢?

新時期茶行業轉型升級的大勢是哪些?

高端茶遇冷,低價茶成消費主流

這幾年,全國茶葉總體產量與往年相比差距不大,但行情卻不可同日而語。受大行情影響,2014年以來,部分高價茶受到市場衝擊,有的茶商高價茶銷售跌幅達到四到六成。

受限制“三公”消費影響,在端午、中秋、國慶這樣的節點,市場上千元以上的茶禮已經比較少見。與此同時,走大眾路線的低價茶卻成功上位,佔據了市場主流。行業人士分析,在當前的產品結構調整中,未來走大眾路線的茶企,生存將會越來越好,而堅持走高端禮品茶路線的企業,未來的生存將會越來越難。

新時期茶行業轉型升級的大勢是哪些?

茶葉城門前冷落車稀,罷市關門層出不窮

早在2014年10月23日,廣州芳村茶業城300多家商戶在噴泉廣場舉行集會,抗議不合理的租金上漲。據瞭解,前幾年芳村茶葉城的商鋪租金以每年約2%的比例上漲,今年漲幅卻猛增到10%。與此同時,每五年交一次“入場費”,也從之前的3.5—15萬元,上調到了22萬—40多萬元,讓商戶難以接受。據管理方稱,該費用包括推廣費和設施維護費,具體費用根據店鋪大小和位置不同收取。

一方面是租金大幅上漲,一方面是銷售遇窘,折射出當下大多茶葉城生意越來越不好做的殘酷現實。當茶葉從飲品變成“期貨”的時候,大環境下的茶葉生產成本就會上漲,再加上因限制“三公”消費和整個經濟形勢等因素的影響,這些都會給茶葉經銷商的生存造成很大影響。只要茶葉依然作為金融產品而存在,暴漲暴跌的隱憂就依然存在。

資本進來跑馬圈地,茶企資本運作在即

這幾年中,既有聯想控股旗下的佳沃集團以3000萬元收購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下屬的杭州龍冠實業有限公司60%股份。柳傳志壯志豪言說:“我敢大膽預判,摘茶炒茶將是繼高爾夫後的下一個CEO企業高管的修行運動。”

實際上,資本對茶行業早已垂涎三尺;茶葉銷售企業天福在2011年上市前曾獲中金公司、紅杉中國和IDG資本的投資;茶葉深加工企業碧生源背後也有紀源資本、永宣創投的身影;2013年5月,茶業生產銷售企業八馬茶業更是獲得IDG資本、天圖資本、同偉創一創投天璣投資的1.5億元注資,成為迄今為止中國茶行業最大一筆、也是首筆過億元的私募股權融資。

眾所周知,我國是茶葉產能大國,2013年茶葉產值已突破千億元,但卻不是茶葉強國,四川更是提出了要在2020年將茶葉做到千億的豪情壯志。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仍無法改變茶行業的“小、散、亂”的局面,也使得各路資本的進入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尷尬和困難。很多產業資本進入後“很受傷”,投入計劃不斷更新,投入規模不斷突破,而且隨著經營的不斷深入,遇到的棘手問題越來越多。而對於那些以投機心理進駐的產業資本,其大撈一筆後走人,對茶行業、茶產業的破壞性也是極大的。進入的資本如果熟悉茶產業的運作規律,倒可以推動行業發展,我們也可以有些許期待,誰會將是中國的領航者呢?誰又能成為連鎖茶飲店的星巴克?

新時期茶行業轉型升級的大勢是哪些?

創新將成為下一發力點

茶在傳統和現代的演繹過程中,有著不同的表現方式,而90後群體的介入,令幾近僵化的茶業生態活力倍增,茶的形態開始擺脫了“老年”的形象。在這幾屆茶博會上的情況表明,茶企從沖泡到調飲,從推出茶珍、沱茶到季節茶、星座茶,茶企為了抓住年輕人的心也是絞盡腦汁。

傳統的茶樓與時尚的茶吧共生,一個承接過去,一個開創未來。很多時尚茶館宣佈改造升級。大益茶庭、口袋茶館、撒拉亭、茶HOUSE等新生態茶吧的誕生,更拉近了茶與年輕消費群體的距離。

其實,趨勢比優勢更重要。隨著更多90後步入職場,年輕消費群體的購買力的增加,未來一定會成為茶葉消費人群的主流。不過,他們與傳統茶友不同,傳統茶友更關注茶的口感、滋味,而年輕消費群體則更關注茶的概念、品質甚至是跟風。對於茶企而言,誰掌握年輕一代的消費群體,誰就贏在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