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彭州撰寫《茶經》初稿之考辨五 奇才陸羽之撰《茶經》之奇篇

望星宇

陸羽入川棲居龍門彭州歷時五年,正是茶事收穫甚豐、人生轉折大順的黃金時期,即唐上元二年(公元762年)到(公元767年),29歲的陸羽在實地艱苦考察了全國茶產地32州(四川八大州產地)、舉國上品的茶30餘種,巴蜀佔1/4的記錄看,茶事資料既詳實又鮮活,繪圖與文字十分齊全。可見,陸羽對蜀地從古至唐,既是茶的最早發源地,也是名茶最多的集散地,對古代蜀茶知道甚多,瞭如指掌。於是,他決定在王褒寫《僮約》的地方,初唐大詩人王勃寫兩篇著名碑文的“天帝會昌之國”、“英靈秀山之鄉”的彭州,在他第二故鄉浙江苕溪寫作《茶經》三卷的基礎上,完善世界第一部關於茶事研究著作《茶經》初稿。

遺憾的是,目前沒有明確的文字可稽,公開的信息資料顯示:一般認為在唐德宗建宗元年(780年)在摯友皎然的支持下,《茶經》付梓印刷問世,這表明780年《茶經》最終完成。如果陸羽生於唐玄宗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則《茶經》完成之年正是51歲;如果他生於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則是47歲。主張《茶經》完成於780年是較為可信的。50歲左右正是陸羽考察全國茶產地經驗豐富、又年富力強的人生黃金時段。

陸羽彭州撰寫《茶經》初稿之考辨五 奇才陸羽之撰《茶經》之奇篇

有人認為《茶經》成書於公元764年,這一主張是根據《茶經·皿之器》陸羽茶器風爐腳上鑄字:“聖唐滅胡明年鑄”。“滅胡”是指唐王朝平定安樂山史思明叛亂事件,時間在763年,而“明年”則是764年。我認為公元764年的《茶經》,與陸羽上元二年就在苕溪時的《茶經》三卷一樣,仍然是初稿,而非最終刻字印刷稿。

如果說《茶經》是成書於764年,那麼這時陸羽只有27歲(或31歲),就寫出這樣內容淵博、文字凝鍊的《茶經》,難以令人相信。實際上,陸羽居苕溪後住處經常變動,並非閉門著書,這可從皎然、皇甫冉和李冶等人贈詩中看出。陸羽外出從事研究茶葉的時間很多,遍遊了江蘇、蘇州、無錫、南京、丹陽、宜興和浙江的長興、杭州和紹興嵊縣等地,以後又到江西上饒,又經義陽、襄陽往南漳進入巫山。之後他又深入龍門山天府之國的八大名茶園區,對茶葉採製、栽培、飲用和茶事深入研究和實踐,積累了豐富的茶事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湖州時(即公元773年),得到大書法家顏真卿的鼎力支持和晈然的大力幫助,才有大量的文獻可以參考,最終《茶經》在780年才得以完成出版。

筆者從大量史實資料研究分析後,在大膽猜想和小心求證的基礎上認為:其一,陸羽從唐上元二年秋後(公元762年)28歲(或32歲)入川入貴赴彭州,歷經5年實地考察全川八大產茶區和貴州四大產茶區之後,積累了豐富的茶事第一手寶貴資料,可資全面撰寫《茶經》,尤其是下卷《茶經·八之出》之用;其二,彭州當時有萇弘、王褒、揚雄、司馬相如四大茶事名人的文史資料,加之陸羽入川之前就讀過有關四人的茶事書籍;其三,唐代大詩人王勃濃墨重彩大加讚揚“天門太極”之風水寶地和中國本土道教的中央教區元都聖地又在彭州,離戰亂遙遠適合鑽心研究茶事和著書立說。所以,陸羽在彭州的考察活動,對《茶經》的整部建構和寫作是極為重要的。這些深層原因歷來被史學界所忽視,未能探秘陸羽醉心茶事與結緣彭州的真實歷史,現在應回到原點,還陸羽茶聖的真實面貌。這也許是一個獨立的觀點揶或是一個顛覆性的看法,有望引起大家的爭鳴。

陸羽彭州撰寫《茶經》初稿之考辨五 奇才陸羽之撰《茶經》之奇篇

基於以上深層原因,筆者推斷為什麼陸羽在編寫《茶經》卷下,八,茶之出時,竟將彭州茶排在山南、淮南、浙西之後的全國第四位,並高度評價為:“劍南以彭州上【生九隴縣馬鞍山至德寺、堋口、與襄州同】,即可看出彭州產茶在陸羽心中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並在此時此地完成《茶經》卷下,八,茶之出,既符合他早年的夢想心願,又契合陸羽當時急於實現他多年積怨成疾長期壓抑的心境,而又昭示其生命價值和人生出彩挑戰和回應當時世間白眼之終極目的。至此,他不僅奠定了彭州茶的黃金歷史地位,而且把彭州視為第三故鄉。因為彭州和他的家鄉竟陵都有“天門”。後來當他回到他第一故鄉湖北復州竟陵天門,將彭州從“天門太極”而受感到的靈氣,重新燃起熊熊的烈焰,讓《茶經》初稿再冶煉熔鑄成一部無懈可擊的茶著精品。於是,他不得不進行深入增補修訂刪改和加工潤色,這樣又耗費了5年時光。

773年,顏真卿任湖州刺史,陸羽應邀編修《韻海鍍源》,次年為其修建“三癸亭”。775年,陸羽的青塘別業全部建成,並在此全面修訂《茶經》。三易其稿,前後花費26年心血,陸羽最終於780年在第四故鄉湖州完成了他的不朽奇著《茶經》。說湖州是陸羽的第四故鄉,是因為他不但在湖州前後大約居住了近30年,還在湖州最後定稿付梓印刷出版了《茶經》。

一部在動亂與運動中生生不息地考察、不斷完善,在實踐中不斷修正、不斷充實、不斷潤色的《茶經》終於問世。這部《茶經》充滿生命之活力、自然之野趣、地緣之特色、人文之血脈。正是這五個“不斷”和四個“充滿”,構成了《茶經》之基、之魂、之根,真乃奇也。

《茶經》面世後名揚海內外,“天下益知飲茶”之盛事,是陸羽不可磨滅的巨大歷史功績。不久,唐皇代宗慕名召見他,有意詔拜陸羽為太子文學,又徒太常寺大祝,但他陳辭不就。因為他一生鄙夷權貴,不重財富,酷愛自然,醉心茶事。《全唐詩》載陸羽唯有一首《六羨歌》詩,正體現了他崇高的純美品質:“不羨黃金壘,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登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這首樸素無華的詩,充分展示了陸羽的高貴人品似茶葉般清爽香醇至善至美。

陸羽彭州撰寫《茶經》初稿之考辨五 奇才陸羽之撰《茶經》之奇篇

陸羽的《茶經》雖只有七千餘字,卻重於泰山、高似珠峰、深如海洋。它是生命之千古絕唱、茶事萬代長歌,是文明之不朽離騷,耀千秋、開萬世……

在人類文明的天幕上,繁星爭輝閃爍耀眼,河漢分明。我曾嘗試把世界茶事者分成四等:按照前人劃定的軌道兜圈子,一旦離開軌道就迷茫不知所向,轉了一生尚不知路在何方者,喻其為茶事之衛星;擁有一定能量,足以吸引一批衛星圍著自己轉動,但卻無法獨立於天宇,必須靠別人的微弱之光才能閃爍者,喻其為茶事之行星;傲視宇宙獨行銀河系而瞬間耀眼橫空者,喻其為茶事之彗星;高懸於昊天之上,恆定不移,光耀千秋,其能量足以照徹蒼穹,澤被群倫者,喻其為茶事之恆星。陸羽,就是一顆永放光芒的宇宙茶事之恆星。

陸羽,你以自己全部的生命熱能,完成了一次茶事星空的涅槃再造;以自己奇才的夢想輝煌與美麗,構築出人類文明的永恆!

《茶經》在湖州出版後,陸羽應邀離開湖州先後去湖南、洪州(南昌)、廣州、蘇州,799年又返回湖州青塘別業,貞元二十年(804年)冬,陸羽悄然病逝,終年72歲。

一代茶聖陸羽,其生其死都是一個千古之謎。有說其墓在湖州杼山,有說在湖北竟陵天門。在湖北竟陵天門之墓,其墓正葬在與彭州“天門”遙相對應,一東一南二門合一共同締造了世界之茶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