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稱之爲神州第一茶,民間視爲「茶瑞」

白茶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個新詞,但是,白茶又確實是一個古老的品種,由於其產生、出現是以珍品面世的,民間秘而不宣,官家視為珍寶,尋常百姓不要說窺其“廬山真面目”,即便是白茶之名號,也是聞所未聞,這就是白茶“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原因所在。

宋徽宗稱之為神州第一茶,民間視為“茶瑞”

白茶為茶中之珍品,是有來歷的。早在宋朝,嗜茶如命的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稱之為“神州第一茶”,認為“白茶自認一種,與常茶不同”,是一種有別於其它茶葉的獨特品種,白茶葉脈特點為“其條敷闡,其葉瑩薄”,指明茶葉片晶瑩而薄,平直而豐滿;主要生長在“崖林之間”,而且是天然“偶然生出”,並非人工自然栽培的,“非人力之所致”,所以茶樹稀少,產量非常低,只是“有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所造止於二三銙而已”,更因為白茶“芽英不多,尤難蒸焙”,在炒制、加工白茶的過程中,如果“湯火一失,則已變而為常品”。因此要求要炒制加工過程中,“須制要精微,運度得宜,則表裡昭澈,如玉之在璞,它無與倫也”。要像加工璞玉一樣,謹小慎微,精雕細刻,如此才能表現出其無與倫比的美味特色。可見,即使在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好的宋代,白茶已經是產量極低、炒制困難,普通的“尋常百姓”已經很難見到了。

宋徽宗稱之為神州第一茶,民間視為“茶瑞”

宋子安在《東溪試茶錄》中更明確指出;“白葉茶,民間大重,出於近歲,園焙之,地不以山川遠近,發不以社為先,芽葉如紙,民間以為茶瑞。”白茶的芽葉如白紙一般潔白而薄,不能大量種植、栽培生產,只是偶爾可以遇見,民間把白茶作為茶葉中最為吉祥珍貴的“茶瑞”。可見,白茶歷史雖較其它茶葉為短,但其珍貴程度則明顯超過其他茶葉,難怪宋朝的蔡襄在《茶錄•論茶》明確提到“茶色貴白”,這也成為當今民間作為經驗鑑別茶葉好壞的一個基本判斷標準。

宋徽宗稱之為神州第一茶,民間視為“茶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