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士出戰前爲何都會互留「家書」?圖片令人唏噓:出戰可能是永別


無論什麼時候,戰爭向來都是殘酷的。正是對這種殘酷深有體會,所以在面對諸多像日本這樣的國家侵略時,先輩們義無反顧的將自己生命交出,生命雖已逝,留下的卻是英雄無畏的傳承。如今再看他們戰場上躺下的場景,依然熱血沸騰,被他們的精神所折服。

圖為爆炸後上海街上傷亡卻現場。1937年淞滬會戰,中國以80萬兵力對抗日軍20萬兵力,日軍傷亡4萬餘人,中方傷亡30萬。在裝備懸殊差距巨大的情況下,先輩們以血肉之軀傳達愛國之決心,雖然最終上海淪陷,但是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為抗戰勝利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礎。

圖為臺兒莊戰役後戰場情況。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臺兒莊戰役被看做抗戰時期最殘忍的白刃戰。不僅在裝備差距大的情況下取得了巨大的勝利,更加打擊了日軍的氣焰:中國人包圍國家的信任是堅定不移的,力量巨大的。


圖為緬甸戰場中我方士兵受傷。

圖為對越作戰中戰場圖。

圖為朝鮮戰場中的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士兵冰雕。在這些冰雕中有一位士兵在信中寫道:“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耀。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冰雪啊!我絕不屈服於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昂的聳立在我的土地上。”這封信也成了他最後的道別。

如今,祖國強大了。他們亦不在了,但是他們的付出得到了回報,而他們也永遠留在了我們心中,永恆並傳承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