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
憶
綿竹地處川西北九頂山下一個偏僻的小縣城,區位封閉,直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交通都十分不便,然而在清末民初的時期,綿竹教育狀況卻在周邊地區獨樹一幟,令人刮目相看。
不少本土學子走出家門去到成都、重慶甚至更遠的地方求學,而縣之先賢也在各鄉創辦各類初等小學堂。據《綿竹縣誌》(黃尚毅、田明理編著,1919年版)記載,僅自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至1911年(宣統三年)這7年中,綿竹就成立了132所初等小學堂,在這期間還辦了師範學堂、女子學堂及桑蠶講習所。民國成立後,改學堂為學校,受新政的衝擊綿竹新學與辦學的氛圍也愈濃厚。教育先賢高瞻遠矚,造福桑梓。近日與綿竹教育先輩章璞先生的孫子,四川音樂學院美術學院教授章肇方談論到他爺爺那年代綿竹的教育狀況時,筆者萌發了要把綿竹當年的教育情況根據現有掌握的資料作一番梳理,供讀者參考的思路。
1
綿竹母子留學日本 學成後回家鄉興學
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綿竹東北鄉人王家媛同兒子張駿東渡日本留學,王家媛在日本學醫術,張駿在早稻田大學學法律,這一對母子開創了綿竹人留學之先例。在這期間綿竹去日留學也盛極一時,據資料可查的就有25人。學成回縣後,王家媛在當地節孝祠設立“衛腳會”,這是綿竹有組織地宣傳放腳的開始,開一時風氣之先。
清末女子學堂。 資料圖片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家媛又出資創辦女子學堂一所,學生20餘人,嗣後人數增加,此為縣女學的開始,也是我縣現代教育的雛形。1921年,王家媛與兒子張駿在綿竹首創“紅十字醫院”,開西式醫療之先例,比基督教牧師英國人、醫學博士路景雲(譯音)建立仁澤醫院(今綿竹市人民醫院前身)還要早兩年。1928年,由基督教會神職人員路景雲夫婦、牛津大學醫學博士羅約翰、護病專家齊教士創建了綿竹第一所護士學校,齊教士任校長,以英國南丁格爾護士校為模式,學習課程接受中華護士會的教學安排,招收初中畢業生,入學考試為國文、數學、英語三科。錄取後試讀三月,試讀期滿合格者即為正式學生,學制四年。
2
綿竹縣初級中學 開川西北地區辦中學之先河
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縣舉人黃尚毅在時任知縣田明理的支持下,在縣城東外原紫巖書院舊址創立“綿竹縣初級中學”,開川西北地區創辦中學之先河,也為我縣現代教育之開端,初期招收三至四個班,為本縣初小畢業生,早期開設有國文、數學、英語、體育。後隨師資增設,又新開物理、化學、歷史、美術等課程。
綿竹紫巖書院。
1947年初,基督教聖公會牧師英國人馬克遂夫婦來到綿竹福音堂,後被綿竹縣立初級中學聘為英語老師,這也是綿竹中學第一位外籍老師。歲月變遷傳承至今,“綿竹中學”至此該校辦學已110週年。繼首任校長黃尚毅之後,1924年在北師大取得碩士學位的綿竹人章璞、武漢大學畢業的綿竹富新鄉人李正英等分別在民國時期擔任綿竹中學校長。1942年,綿竹中學設立高中教學,滿足了本縣學子晉升學習的需要,同時也吸引了當時周邊縣城,如安縣、什邡、廣漢等地的學子在綿竹中學學習。
3
最早的職校、女校、師範學校紛紛設立
1914年,綿竹設立乙種工業學校,為政府公辦,校址在縣城小西門外祥符寺五觀堂(當時的學堂或學校大都是利用寺廟或會館為辦學地點),這也是我縣最早的職業教育學校,首任校長張先聲。招收小學畢業生,修業年限3年,採用半工半讀。課程設置修身、國文、數學、理科、英語、歷史、地理、圖畫、體操一類學科,技藝方面有機織法、染色法。學校有織布機、提花機,多架紡車都是木竹製品。學生在校不僅學到了文化知識,而且也學會了一門技術,在當時也算響噹噹的人才了。1928年,乙種工業學校停辦。
綿竹南軒中學。資料圖片
“綿竹縣立女子初級中學”(簡稱女中校),創辦於1930年,該校是在辦起了縣中校(綿竹縣立初級中學)之後,為進一步解決女子升學難的問題而辦起來的,當時設在大西街縣立女子小學內,校長由縣中校長黃尚毅兼任。幾經風雨變遷,1953年女子中學遷入南軒祠(今南軒中學),至1956年改“綿竹縣初級中學”,男女學生兼招,女子中學完成歷史使命。
綿竹縣立簡易師範學院畢業照。
“綿竹縣立簡易師範學校”創建於1943年2月,當時抗日戰爭正處於艱苦階段,而當時一般縣的教師隊伍的確質量欠佳,缺乏科學知識和先進教學方法,特別是農村的私塾多於官辦學校,很不適應客觀形勢的發展和要求。為有利抗戰,當時四川省政府教育廳通令各縣開辦鄉村簡易師範學校,綿竹簡易師範學校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的。校址系用縣幼稚園的半邊院落(今綿竹中心廣場旁原教育局位置),招收初小畢業生,學習時間分三年、四年。所學學科有國文、數學、植物、動物、歷史、地理、化學、物理、公民、生理衛生、音樂、圖畫、體育。專業課程有:教育概論、教育心裡、教育原理、教育行政、教育檢測等,畢業後到鄉村學校任教。首任校長由時任綿竹縣長周憲民兼任,9月由縣人王秀剛接任,後由詹樹倫、李治鑫、詹樹高分別擔任校長,至1950年2月停辦,7年間為我縣培養了不少的優秀教師。直到上世紀80年代,仍有當年簡師畢業的學生在教育崗位上。
1944年,以縣人陳虞(國大代表,律師,日本明志大學畢業)任董事長的校董會成立“綿竹私立立志中學”,校址設在大北街立善堂內(今綿竹仿古街原城區糧站),聘請苟象雲先生為首任校長。苟先生畢業於成都外國語專科學校,三十年代曾任綿竹中學教導主任。立志中學的教學室、辦公室、師生寢室和操場都是利用原廟宇的殿堂、過道和院壩等,因陋就簡,稍微攔隔一下就投入使用。全校共計4個班,修業3年,課程開設均與當時普通中學一樣。1950年2月,為紀念我縣革命烈士王幹青先生,遂將該“私立立志中學”改名為“綿竹私立幹青中學”,1950年4月合併於“綿竹中學”。
民國時期綿竹各鄉均設有小學校,縣城所在地中城鎮(今劍南鎮)設有3所小學供適齡孩子上學。
□ 王興庭
閱讀更多 德陽晚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