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了38億!這家做公衆號的公司,95%的員工不到30歲!

賣了38億!這家做公眾號的公司,95%的員工不到30歲!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有意思的事情:一個專門搞公眾號的公司賣了38億

沒錯,不是3.8億,是38億,我沒打漏小數點!

而這家公司的員工構成,95%的在30歲以下,73%的在25歲以下!這才叫「被同齡人拋棄」好嗎!

賣了38億!這家做公眾號的公司,95%的員工不到30歲!

1

交易概況

A股上市公司瀚葉股份(600226)最近發佈了一個資產重組的交易預案,擬作價38億人民幣100%收購一個叫量子云的公司。交易作價當中,一次性支付的現金佔25%,發行股份支付的佔75%。

被收購的量子云是個什麼公司呢?公司全稱叫深圳量子云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經營新媒體業務為主的公司。說人話就是,這公司是專門運營公眾號的。

於是,很多圈外的小夥伴聽到這個消息,下巴都掉了:

公眾號都是些標題黨,垃圾文章,質量低劣,也能賣錢?

這是很多人提起微信公眾號的第一印象,尤其是覺得自身素質還不錯的一些同學。在他們眼裡,公眾號簡直可以數落一萬個毛病出來。但這些並不重要,拋開對這個平臺的成見,從生意的角度來看看這筆交易,或許對你會有所啟發。

插一句題外話,我一直覺得,真正牛逼的人都在看別人是怎麼賺錢的,再看這些門道方法能不能為我所用。最差,也要看看有沒有什麼思考上的啟發。浮躁的人呢,則喜歡一上來就噴,先入為主地否定一切。賺大錢的機會自然也是輪不到後面這一波人的。

2

交易主體:瀚葉股份

先來看看金主爸爸。

瀚葉股份是A股較早的上市公司,1999年11月就在主板掛牌上市。目前公司的市值為143億元,比跌了90%的樂視,還要少。說明這個爸爸其實也是個窮爸爸。

最開始這個公司的主營業務是搞農藥製品、獸藥和飼料添加劑的。顯然,這樣的業務屬於非常傳統的範疇,要實現增長是非常艱難的。後來,公司管理層發現靠自己的業務實現內生增長不太可能時,積極認慫,開啟了以併購為主的外生增長模式。

2017年3月,瀚葉股份以16億元收購成都炎龍科技100%股權,切入網絡遊戲行業,正式開始了轉型之路。

不得不說,這樣的轉型跨度也是蠻大的,一個賣農藥賣飼料的公司,跑去搞網遊,這說明啥?說明農藥真的不好賣,以及網遊真的很賺錢吶!可是,這麼正宗的農藥股,為毛不去買王者榮耀呢?農藥買農藥才科學嘛!

科普一個小常識,公司的增長模式分為兩種:內生增長(Organic Growth)與外生(Non-organic Growth)。

內生的意思就是靠公司的主營業務不斷增長來實現。比如瀚葉股份這個公司,要靠內生增長的話,就必須靠賣農藥飼料等。再比如騰訊就必須靠網絡遊戲和社交相關的廣告增值等收入的增長。

而外生呢,簡單來說就是我自己業務不行了,就去併購別的公司,買過來,併入到我的財務報表裡,來實現公司的增長。比如瀚葉股份買遊戲公司,買新媒體公司。再比如騰訊對各種公司的投資體現出來的投資收益,都屬於外生增長的典型。

從長遠來看,如果一個公司大量的增長都靠外生的模式來貢獻,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這意味著公司本身的主營核心業務的增長勢能不再。學術界早就有研究結論,大部分的併購,最終其實都是失敗的。因此,往往有追求的公司,都會優先考慮內生增長來做大公司的規模。這個話題不詳細談,展開可以扯的東西有點多。

3

交易主體:量子云

量子云這個名字聽起來很唬人,不知道的還以為它是個啥高科技公司。但其實就是搞公眾號的新媒體公司。

根據瀚葉股份披露的交易預案,量子云成立於2014年,目前115名員工。公司旗下運營了981個公眾號,覆蓋總共2.4億用戶(不去重)。其中粉絲量超過100萬的號有86個,其他的都可以忽略。詳細見圖:

從披露文件可以看出,量子云運營的公眾號矩陣裡,最大的一個是卡娃微卡,擁有超過1500萬的粉絲。這個號是幹嘛的呢,我去搜索來關注了一下,簡單來說,就是「婦女之友」,發的內容都是些婦女話題,感受一下最近一週的頭條文章的標題:

6位年均80歲的銀髮閨蜜同遊公園,走T臺,穿時裝,氣質太美,吸引無數人回頭!

你見過老公哭嗎?網友們的經歷讓人淚崩……

頭胎才14個月就被逼著生二胎:沒分寸的婆婆,中國女人心中永遠的痛

被小姐妹毀掉的中老年婦女

最新離婚大數據:中國女人,越來越敢離婚了

比喪偶更窒息的8種婚姻,早離早解脫

千萬別小看一個女人,尤其當她還有了娃!

是不是婦女之友這個形容詞絕對精準!看完這一串標題,同學們有啥體會和啟發?是不是覺得在中國賺女人的錢最容易?當然!沒看中國女人成就了馬雲爸爸四五千億美金的阿里巴巴嗎!

嗯,寫完這篇文章,我要認真考慮開一個婦女之友版本的金融類公眾號了。

概括來說,量子云公司做的事情並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商業模式可以說是「土得掉渣」。歸納起來,就是兩句話:

1)搞一堆婦女為主要用戶的公眾號,提供給他們消遣八卦娛樂的內容。

2)在這些公眾號上賣廣告。最近也在開始賣東西切入電商業務。

我知道,很多讀我的號的同學,對這樣的模式都是嗤之以鼻的。但我認為真正懂我的粉,不應該有這樣的心態,道理你懂的。我一直強調,先看別人牛逼的地方,而不是先入為主地代入價值立場。

那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公司有多賺錢吧,這是它牛逼的最直接體現:

過去兩年,量子云的收入分別是1.3億和2.3億,淨利潤分別為0.87億和1.5億,利潤率超過了65%!這個水平可以說是非常牛逼了,直接吊打一大堆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

如果按照總體2.4億的用戶量估計,公司相當於一年從一個用戶身上賺了1塊錢。當然考慮到殭屍粉的存在,以5%的活躍度來看,相當於每個活躍用戶為公司貢獻了20塊錢。

20塊錢多嗎?當然不多啊!隨便一杯一點點奶茶都差不多這個價格好嗎!所以說,在中國賺錢真的不難。你只需要三個步驟:

2)圈一大部分用戶。

3)向每個(付費)用戶收一小筆(他們可以忽略不計)的錢。

這樣年入千萬年入過億都是指日可待的了!不信你看量子云,就是這麼玩兒的。嗯,說到這裡,我已經把行業裡的秘密都告訴大家了。至於能不能靠這個發財,就隨緣吧,你懂的。

4

關於交易的估值

如果按照量子云2017年的淨利潤來看,38億的估值,相當於25倍左右的靜態市盈率。按照盈利預測,相當於2018年預估淨利潤的14倍。

單看靜態市盈率,這個作價是有點貴的,但是看動態市盈率,就覺得還好。畢竟在A股搞併購,都是需要業績鎖定承諾的,金主爸爸也不傻。

另外一個科普,通常在企業併購當中,如何估值有兩大類方法:絕對法和相對法。前者主要是用現金流折現模型DCF來計算公司未來產生的現金流加總的價值。後者則是參考市場其他交易類似的價值來確定一個「倍數」,市盈率就是最常用的倍數。

併購的定價估值和大家平常在股市裡買賣股票,給股票定價的邏輯是一樣的。具體的方法有很多,但大的邏輯就是上面說的絕對相對兩種方法。具體細節此處不展開,訓練營的同學應該都非常熟悉。

5

很多同學看到這個交易會覺得,臥槽,原來公眾號還可以這麼賺錢!那我是不是也可以辭職了衝進來搞一個公眾號,幾年後把它賣了實現財富自由走上人生巔峰啊!

不吹不黑,客觀地說,新媒體的圈外人,對公眾號的商業價值的確是遠遠低估的。

為什麼公眾號具有非常好的商業價值呢,主要有以下幾個邏輯:

1)微信目前已經成為事實上的OS(操作系統),是最大的流量入口。

要知道互聯網上永不過時的一個邏輯就是,哪裡有人頭,哪裡就有錢賺。儘管目前頭部公眾號一條廣告動不動就是幾十萬起,但相對於其他投放渠道,流量成本依然不算貴。

2)封閉的熟人社交場景讓流量變得更加精準。

這一點是其他任何開放平臺都無法比擬的,比如微博知乎抖音。一個簡單的對比,在微博上一百萬粉絲的商業價值,不及公眾號10萬粉絲的大,因為後者更加精準。

3)一站式封閉平臺更容易引發「消費衝動」。

無論是在微信生態裡的一站式消費習慣滿足了人們越來越懶的訴求,還是微信支付的深度綁定,都讓很多人在公眾號上看到一個東西,就直接下單支付了,他可能並不會再跳出微信跑去淘寶或者京東上花時間去對比。

那麼,我說這些是不是鼓勵你來搞公眾號呢?顯然不是。

我一直認為,搞一個公眾號,如果是當做自己娛樂,記錄一些思考,那就和之前的博客沒有任何差別,你想怎麼玩兒都可以。但如果你有野心和企圖靠它來賺錢的話,那麼其實就是一次完整意義上的創業。

所以你問我要不要搞公眾號,如果是賺錢為目的,那就等於問,你是不是可以通過搞公眾號來創業了。而適不適合創業,就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絕非看到別人賺錢就能衝進去那麼簡單。

從大環境來說,微信公眾號的紅利期跟隨整個互聯網的週期一起消失了,目前無論是互聯網整體還是微信公眾平臺,都進入了下半場。

下半場就是存量遊戲,用戶就那麼多,只有靠創新,靠更優質的內容,靠更牛逼的運營,才能獲取用戶。過去那種隨便搞搞就能漲粉的時代,已經遠去了。

潮水退去,就是一個拼智力拼創新拼真本事的時代,微信公眾號也不例外。

PS:本文所有數據都來自瀚葉股份的公開披露文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