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闻丨宿州萧县退休教师马敬好 无私奉献暖人心

一位83岁的老人,不愿呆在家里享清福,多年来总是想着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他自费购买了9车土石料,带领子孙们修铺村道;上门为周边村庄60岁以上老人剃须、理发;义务管理村道两旁的景观树,清理路边杂草;利用专长为小学生辅导;把政府发给他的慰问金,分给身边的弱势群体······退休5年后,他光荣地入了党,圆了大半生的梦想。这位老人就是萧县闫集镇粉榆寺小学退休教师——马敬好。

祖孙三代义务为村民铺路

2003年,小李庄至孙小楼子的土质村道上,因汛期积水,不仅影响学生通行,也给车辆和行人出行带来不便。马敬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自掏腰包以350元一车的价格,买了两车土石料,粉碎后带领家人铺垫路面。次年,桃园自然村的村道又出现险情,马老师又购买两车石料,带领马超、马静等5个孙子来到工地,分层铺路,他们爷几个冒暑大干两天,使道路恢复了往日的畅通。在桃园村理发铺通往村西的丁字路口处,因三角坑长期积水,行人纷纷绕道而行,马老师又在那悄悄卸了一车石料,垫平了路基。

马老师的养老金并不算高,现在每月不到3000元,但是当时为了解决乡亲们的行路难问题,在2003年至2009年的6年时间内,先后购买9车土石料铺路,当时的月薪是400多元,且一家三代齐上阵。村民贺印成说:“俺一看到马老师带领5匹小马驹(指5个十多岁的小孙子)上工干活,就打心眼里佩服他!”

暖新闻丨宿州萧县退休教师马敬好 无私奉献暖人心

上门为出行困难的老人理发

 关爱附近村庄的老年人

附近村里有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要到刘店、闫集、郜洼集市上理发很困难,于是,马老师就骑着那辆老式自行车,带上理发工具,定期上门义务为老年朋友服务。马敬好心里有一本账,哪个村庄哪位老人该理发了,他都了如指掌,一干就是十多年,不管是盛夏还是严冬。

张庄自然村的刘保银老人,生前一个人独居,当马老师最后一次上门为其剃须服务时,他颤颤巍巍地从床上慢慢欠起身子,哆嗦着嘴唇激动地说:“马敬好,您的恩德我到另一个世界也不会忘记!”

每逢节日,马敬好都会将自己家的菜籽油,逐一送到村里的6户五保户家中。自2008年以来,他每年春节都这样,自产的食用油不够就购买色拉油,也得兑现自己的承诺。

暖新闻丨宿州萧县退休教师马敬好 无私奉献暖人心

义务管理景观树

义务管理乡际公路景观树

2011年以来,国家投资兴建了乡际公路闫张路和张胡路,计11.97千米,并在道路两旁栽植风景树。马老师看到一种带刺的藤蔓植物围着小树干缠到树顶,就义务铲除,让树苗健康成长。

一把修枝剪刀,一把铁锹,一副旧手套,一辆旧自行车,一个水杯,多少年来,从阳春三月到秋末落叶,马老师风里来雨里去,每天4点钟起床就带上干粮,修枝、打叉、培土、除草,一干就是五六个小时。由于作业线路较长、作业点分散,家人想给他送水送饭都很难找到他。

 心系粉榆寺小学的孩子们

马敬好在粉榆寺小学当了30个春秋的“孩子王”,如今他虽然告别了讲台,但心里还装着孩子们。每逢中心校开展文化艺术节活动,他都利用在萧县梆剧团掌握的演出技能,精心给学生们辅导怎么表演文艺节目,如相声、小品、舞蹈、双簧、情景剧等,孩子们很喜欢跟这位老教师学艺。闫集镇中心校连续举办了五届文化艺术节、三届文化艺术月活动,在马老师的辅导下,粉榆寺小学的节目一届比一届好,获奖节目一届比一届多。

马敬好老师还在粉榆寺小学的种植园里种上南瓜、大葱和大蒜、小青菜等蔬菜,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餐桌,他还将多余的蔬菜采摘下来,带到附近的农贸市场上出售,再用卖菜所得款买来书包和文具,分发给贫困户子女、留守儿童。

2013年底,马敬好老师被萧县文明委评为“萧县好人”。2014年建党节,马敬好老师被闫集镇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暖新闻丨宿州萧县退休教师马敬好 无私奉献暖人心

把慰问金分发给弱势群体

 慰问金分享给弱势群体

一辈子都在诠释正能量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想着他人。2018年春节前夕,萧县文明办工作人员来到闫集镇,为“萧县好人”马敬好送上500元慰问金。马老师却认为:我每个月有2000多元养老金,村上还有更多弱势群众过春节有困难,于是他怀揣这笔钱,走村串户,上门做善事。

贺印恩,52岁,身患腰间盘突出、小脑萎缩,马老师为他送上100元;贺云庭,独生子女户,患肺气肿和糖尿病,妻子患滑膜炎,马老师给他们送上100元;留守女童玲玲,母亲打工三年未归,马老师给她送去100元······就这样,500元送到了五个需要帮助的家庭。

退而不休的马敬好老师,用一颗热心充实了自己的生活,传递着人间大爱,传递着人间温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