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極河山集:故國背影——宕昌羌人的歷史奮爭(42)

書寫有溫度的人文歷史 描摹有情感的地理山河

寶極河山集:《故國背影——宕昌羌人的歷史奮爭》

策劃:劉恩華 王 皓 馬昱東

執筆:馬昱東

42

與曹操、孫權相比無論怎麼說劉備都是個可憐人,劉備之所以可憐是因為他有野心卻沒有家底,中山靖王之後那也就是個傳說,到底是不是誰知道呢,劉備自己也未必弄得清楚,因為劉備與中山靖王相距三百餘年,中間間隔很多代人,要保證劉備確實是中山靖王之後,非常有難度,劉備(包括劉備)以上任何一代人都有可能冒充中山靖王的後人。

不管曹騰是不是曹操的親爺爺,那也是地位顯赫的宦官,曹操他爹曹嵩官至太尉,曹操本人也在20歲時,受州郡舉薦,以“孝廉”為“郎”,授洛陽北部尉,後又授八校尉之典軍校尉,這時四世三公的袁紹袁本初也就是個中軍校尉而已,所以曹操出身好,腰桿硬,劉備比不得。

再說孫權仰承父兄之威烈,依託長江天塹割據江東,連曹操都要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劉備更沒法比,用現在的流行話說曹操、孫權那都是高富帥,與他們相比,“織蓆販履”的劉備也就勉強算得上是個小手工業者,沒什麼社會資源,經常在涿州擺個地攤養家餬口,處於社會最底層。

我曾在北京房山竇店鎮工作、生活過幾年,距離涿州非常近,二十公里的樣子,所以常去,涿州的“三義廟”也去看過,《三國演義》中所講述的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現在的涿州那是著名環京城市,炙手可熱的厲害,反正房子不便宜,可在東漢末年,國家政治中心尚在洛陽,華北地區的大城市是冀州,也就是現在的衡水市下轄的冀州市,北距當今首都大北京尚有三百公里車程,因此當年的涿州我估計就是六線開外的小城市而已,劉備在這樣的城市裡混飯吃,不容易,他都沒有去帝都洛陽混一混,要是去了那就是“洛漂”。

更不易的是劉備的創業史,一路跌跌撞撞、踉踉蹌蹌,總給人一種晃晃悠悠、搖搖欲墜的感覺,關鍵是劉備自己沒家底薄,也沒有天使投資人,全靠夾縫裡求生存,見縫插針,苦苦尋找機會,一路走來所有的辛酸唯有他自己知道。

所以當劉備歷盡寄人籬下的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擁有益州後,一定是倍加珍惜的,這是唯一的根據地,不珍惜沒道理。

對於漢中,劉備和曹操的心態完全不一樣,因為益州來之不易,所以更害怕失去,如果曹操佔據漢中再圖益州,劉備有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而且歲月不饒人,215年時劉備已經54週歲了,再重新打出一片新天地,想想都不大可能,所以在此意義上講,漢中是劉備必奪之地,而對於曹操來說,家大業大,能守住漢中固然最好,即使丟了倒也不至於傷筋動骨,動搖根本,這就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漢中之戰的時代背景。

後世之人大多認為劉備謀劃奪取漢中的主要謀士是法正,而不是諸葛亮,這個沒有錯,但最早向劉備提出攻佔漢中的是黃權,為此劉備拜黃權為護軍,217年冬,劉備集團開始攻略漢中。

前文早有敘述,自益州攻擊漢中必須沿金牛道北上先攻佔陽平關(位於勉縣武侯鎮蓮水村的古陽平關),而後才能進入漢中盆地,可是攻擊天下至險的陽平關(勉縣武侯鎮蓮水村古陽平關)沒那麼容易得手,悍勇異常的夏侯淵也絕不是隨便可以欺負的軟弱對手,因此硬碰硬的直接攻擊陽平關(勉縣武侯鎮蓮水村古陽平關)並不是上策。

劉備將目光投向了漢中郡以西的武都郡,如果佔據武都郡那麼就可以完全控制關中與漢中的最主要通道——故道,對於曹操集團來說一旦失去對故道的控制權那麼關中、漢中兩地只能通過秦嶺深處的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進行交通聯絡,那可不是一般的不方便,是極其艱難。

奪佔武都郡,控制故道交通線,回頭再攻陷陽平關,最後佔據漢中全境,這個計劃很美好,也相對周全,至少對於相對弱小的劉備集團來說利大於弊,因此劉備命令張飛、馬超、吳蘭、雷銅率軍直指武都郡治所在地下辯(今成縣西)。

其時,武都郡在曹操勢力控制之下,張飛、馬超等人是深入敵境作戰,所以他們沿金牛道進軍到陽平關附近時避開守軍繞小道前往下辯(今成縣西),但這一行動很快被曹軍偵知並迅速反應,曹洪等人在218年3月率軍截殺吳蘭與雷銅,張飛和馬超見敵軍早有防備且已折兩員大將,二話沒說立即跑路返回。

首戰失利,損兵折將,劉備沒有洩氣,於218年4月間親率大軍沿金牛道開往漢中,這次不玩迂迴了,大張旗鼓的直接幹,目標就是漢中門戶陽平關(勉縣武侯鎮蓮水村古陽平關)。

最早五月最遲六月劉備率軍抵達陽平關(勉縣武侯鎮蓮水村古陽平關),夏侯淵嚴陣以待,劉備多次揮軍進攻無法得手,雙方無奈形成對峙僵局,曹操聞報軍情決心親征劉備,並於九月抵達長安,考慮到劉備屯兵陽平關(勉縣武侯鎮蓮水村古陽平關)外,戰場形勢瞬息萬變,為儘快抵達漢中,曹操決定沿褒斜道進軍。

曹操率軍在秦嶺深處艱難跋涉期間,劉備也沒閒著,他派遣陳式率領一萬精兵翻越陽平關(勉縣武侯鎮蓮水村古陽平關)以西的走馬嶺以“絕馬鳴閣道”,試圖切斷關中與漢中在故道方向的聯繫,同時從北面迂迴包抄以便形成南北夾擊之勢,期望一舉攻陷陽平關(勉縣武侯鎮蓮水村古陽平關)。

這個馬鳴閣道譚其驤在其《中國歷史地圖集》中標註在今廣元以北地區(圖中紅圈區域)。

寶極河山集:故國背影——宕昌羌人的歷史奮爭(42)

《中國歷史地圖集》標準的馬鳴閣位置

譚其驤的這個標註有很多作者引用,流傳極為廣泛,也許今日廣元以北地區確有一個馬鳴閣,但絕不可能是漢中之戰時劉備派遣陳式率軍攻打的那個馬鳴閣道,陳式試圖切斷並控制的馬鳴閣道必是在陽平關以西地區,因為只有控制了這個區域才能實現劉備切斷關中與漢中聯繫並向北迂迴包抄的戰略意圖。

如果按照《中國歷史地圖集》所標註的位置去理解,邏輯關係講不通,難道劉備派遣陳式從陽平關回頭南下去“絕馬鳴閣道”以斷關中和漢中的聯繫嗎?《中國歷史地圖集》所標註的馬鳴閣本身就在劉備佔據的益州範圍內,用不著再去攻打,而且這個馬鳴閣對於漢中和關中之間的聯繫毫無意義,八竿子打不著邊啊!

合理的解釋是要麼《中國歷史地圖集》的標註是錯誤的,要麼有兩個馬鳴閣,一個就在廣元以北譚圖所標位置,一個就在陽平關以西走馬嶺以北地區,只是後者譚圖並沒有標註出來而已,劉備派遣陳式攻佔的應該是後者。

要說清楚劉備準備派遣陳式佔領的馬鳴閣道具體位置,就必須要說清楚漢中的地理交通,我們知道自關中沿斜谷翻越秦嶺再沿褒河河谷可抵達漢中,這是褒斜道,路線非常清楚,無需再囉嗦太多。

若自關中地區沿故道前往漢中,過青泥嶺並東渡嘉陵江後可抵達武興(今略陽),這是史籍記載非常明確的,215年曹操攻打漢中時就曾經抵達過武興(今略陽),關鍵是從武興如何前往陽平關(勉縣武侯鎮蓮水村古陽平關)再進入漢中盆地?或由武興前往益州?

有很多種走法,完全取決於你的選擇。

可以從武興(今略陽)至接官亭沿今日道林河谷南下抵達金牛道北端大安驛,這條道被稱為陳平道,是因為如今的道林水也稱為導嶺水,在古代被稱為陳平水,道以水名,自接官亭至大安驛全程約40公里,你若打算去益州,此道是捷徑,你若打算去漢中,此道繞遠。

還可以從武興(今略陽)至沮縣(今勉縣茶店鎮)沿沮水河谷南下抵達沮水匯流漢江河口之後再東去陽平關(勉縣武侯鎮蓮水村古陽平關)、漢中,或西去大安驛前往益州,此道被稱為沮水道,同樣道以水名,自故道而來若去漢中此道便捷,若去益州此道繞遠。

如果你從益州沿金牛道北上到達大安驛,若去陽平關(勉縣武侯鎮蓮水村古陽平關)、漢中是不用走上述兩條路線的,由大安驛直接東行就可抵達陽平關(勉縣武侯鎮蓮水村古陽平關),若去關中自然是走陳平道,絕不可能繞遠去走沮水道,除非沮水道上有你的念想。

反過來說你若從漢中出發要前往益州,那也是出陽平關(勉縣武侯鎮蓮水村古陽平關)直抵大安驛再沿金牛道南行入川,你若自漢中前往關中,可以去走秦嶺褒斜道,如果不想爬山,那你就出陽平關(勉縣武侯鎮蓮水村古陽平關)沿沮水道北上至沮縣(今勉縣茶店鎮),再至武興(今略陽),之後沿故道前往關中。

從漢中出發我要想走故道前往關中但是我不想走沮水道或者陳平道還有其它道路嗎?有,這條道一定就是馬鳴閣道。

關於馬鳴閣道到底在哪裡相關文章閱讀過一些,說服力都不是太強,經過很長時間的迷茫、困惑、思考和“研究”,我們大致搞清楚了它應該存在的地理位置,還是先上圖,你看完圖我們再具體解釋。

寶極河山集:故國背影——宕昌羌人的歷史奮爭(42)

漢中地理交通示意圖

我們認為三國時期的馬鳴閣道就位於走馬嶺以北、陽平關至沮縣(今勉縣茶店鎮)或武興(今略陽)之間區域,是一條非常險要但通行能力不如沮水道、陳平道的捷徑,為何我們這麼理直氣壯呢?是皇叔劉備劉玄德告訴我們的。

劉備沿金牛道北上抵達陽平關與夏侯淵對峙後,與陳平道、沮水道南端必然由劉備軍隊完全控制,也就是說夏侯淵即使派出一個信使,他也無法按照正常路徑出陽平關溯漢水西行再沿沮水道或陳平道北上接故道返回關中了,因為劉備的軍隊就在那裡擺著,你走不了,那麼是不是夏侯淵就已經與關中地區斷絕了聯繫?

肯定不是,除了褒斜道,他還有馬鳴閣道,這條馬鳴閣道直接可以連通故道前往關中,所以劉備才派遣陳式翻越走馬嶺“絕馬鳴閣道”,這個軍事行動的目的就是要切斷關中與漢中在故道方向的聯繫,那麼馬鳴閣道必然就在陽平關(勉縣武侯鎮蓮水村古陽平關)至沮縣(今勉縣茶店鎮)武興(今略陽)之間,只有完全扼控馬鳴閣道才能真正切斷漢中與關中在故道方向的聯繫。

不出什麼意外的話,三國時期的馬鳴閣道就在上圖箭頭指示的區域,這是我們的“研究”成果,信不信由你。

寶極河山集:故國背影——宕昌羌人的歷史奮爭(42)

曹操(網絡圖片)

寶極河山集:故國背影——宕昌羌人的歷史奮爭(42)

劉備(網絡圖片)

寶極河山集:故國背影——宕昌羌人的歷史奮爭(42)

夏侯淵(網絡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