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剂导致的急性肾损伤,防不胜防!

随着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临床上开展的血管介入性操作也越来越多,例如最常见的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都需要用到造影剂。

造影剂肾病(CIN是造影剂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目前是医源性急性肾损伤的第3位病因。

造影剂导致的急性肾损伤,防不胜防!

1.造影剂的种类和应用

碘造影剂的使用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常用的为2,4,6-三碘丙酸衍生物,造影剂几乎不和血浆蛋白结合,或仅松散结合,不被机体代谢,以原型从肾小球滤出

当前可用的造影剂主要有:高渗性造影剂、低渗性造影剂(分为非离子低渗性和离子低渗性)、等渗性造影剂。

造影剂导致的急性肾损伤,防不胜防!

2.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病机制较复杂,可能与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造影剂对肾小管的直接毒性、造影剂阻塞肾小管等原因有关。

但并不是所有人注射造影剂均会出现肾损伤,而是随着的危险因素的增多,发生CIN的危险性越大。

(1)造影剂相关的危险因素

主要是造影剂种类的选择。已知造影剂对肾脏的毒性:高渗性造影剂大于低渗性和等渗性造影剂,但后两者价格较昂贵,并不主张所有患者都使用,而是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后选择。

此外,造影剂的用量越大,发生CIN的机会越多,尤其是存在肾功能异常者。因此,可在使用前根据肌酐水平调整造影剂用量。

(2)患者相关危险因素

包括老年(尤其是>70岁)、造影前已经有肾脏病(尤其是糖尿病肾病)、脱水状态、心衰、同时应用RAAS阻断剂和非甾体类消炎药等。

造影剂导致的急性肾损伤,防不胜防!

3.临床表现

使用造影剂1-2天后血肌酐升高,3-5天达高峰,7-10天左右恢复正常。多数患者无明显不适,尿量也正常,如不做肾功能检查一般难以发现。部分患者需要透析治疗,但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可恢复至造影前水平,不可逆者少见。

因此,临床使用造影剂前均会对患者进行评估,权衡利弊,以避免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造影剂导致的急性肾损伤,防不胜防!

杨柳,女,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肾病专业临床硕士研究生,执业医师。目前就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进行研究生学习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在此期间,跟随郭士魁名老中医医学传人、首都国医名师郭维琴教授以及知名专家秦建国教授门诊学习,对于活血化瘀法治疗心、肾疾病有深刻体会。同时,参与导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科研思路及实验设计、实验技术方面均有很大提高。

造影剂导致的急性肾损伤,防不胜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