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劑導致的急性腎損傷,防不勝防!

隨著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臨床上開展的血管介入性操作也越來越多,例如最常見的冠狀動脈造影和支架植入,都需要用到造影劑。

造影劑腎病(CIN是造影劑在臨床應用過程中最常見的併發症,目前是醫源性急性腎損傷的第3位病因。

造影劑導致的急性腎損傷,防不勝防!

1.造影劑的種類和應用

碘造影劑的使用已有六十多年的歷史,常用的為2,4,6-三碘丙酸衍生物,造影劑幾乎不和血漿蛋白結合,或僅鬆散結合,不被機體代謝,以原型從腎小球濾出

當前可用的造影劑主要有:高滲性造影劑、低滲性造影劑(分為非離子低滲性和離子低滲性)、等滲性造影劑。

造影劑導致的急性腎損傷,防不勝防!

2.發病機制及危險因素

造影劑腎病(CIN)的發病機制較複雜,可能與腎臟血流動力學改變、造影劑對腎小管的直接毒性、造影劑阻塞腎小管等原因有關。

但並不是所有人注射造影劑均會出現腎損傷,而是隨著的危險因素的增多,發生CIN的危險性越大。

(1)造影劑相關的危險因素

主要是造影劑種類的選擇。已知造影劑對腎臟的毒性:高滲性造影劑大於低滲性和等滲性造影劑,但後兩者價格較昂貴,並不主張所有患者都使用,而是根據患者的危險因素進行評估後選擇。

此外,造影劑的用量越大,發生CIN的機會越多,尤其是存在腎功能異常者。因此,可在使用前根據肌酐水平調整造影劑用量。

(2)患者相關危險因素

包括老年(尤其是>70歲)、造影前已經有腎臟病(尤其是糖尿病腎病)、脫水狀態、心衰、同時應用RAAS阻斷劑和非甾體類消炎藥等。

造影劑導致的急性腎損傷,防不勝防!

3.臨床表現

使用造影劑1-2天后血肌酐升高,3-5天達高峰,7-10天左右恢復正常。多數患者無明顯不適,尿量也正常,如不做腎功能檢查一般難以發現。部分患者需要透析治療,但大部分患者腎功能可恢復至造影前水平,不可逆者少見。

因此,臨床使用造影劑前均會對患者進行評估,權衡利弊,以避免造影劑腎病的發生。

造影劑導致的急性腎損傷,防不勝防!

楊柳,女,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腎病專業臨床碩士研究生,執業醫師。目前就讀於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進行研究生學習及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

在此期間,跟隨郭士魁名老中醫醫學傳人、首都國醫名師郭維琴教授以及知名專家秦建國教授門診學習,對於活血化瘀法治療心、腎疾病有深刻體會。同時,參與導師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科研思路及實驗設計、實驗技術方面均有很大提高。

造影劑導致的急性腎損傷,防不勝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