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沁机枪威力巨大,李鸿章为什么不愿意采购?

其实马克沁机枪从1884年发明的最初十几年不光是李鸿章就连当时的欧洲列强都没有什么人愿意采购,不然马克沁本人也不至于穷困潦倒。

不过有一个国家倒是眼光独具,那就是德国,德国当时采购了数量不少的马克沁,在一战中的索姆河战役中造成了英法联军一天七万人的伤亡,因此有了索姆河绞肉机一说。
马克沁机枪威力巨大,李鸿章为什么不愿意采购?

李鸿章在马克沁机枪发明之初就去参加了发布会,当时进行展示的时候,马克沁机枪的惊人的射速和威力居然拦腰打断了一棵大树,李鸿章说了六个字:“太快了,太快了”,许多人传闻后来李鸿章不买是因为六个字:“太贵了太贵了”!

其实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克努伯重炮和铁甲舰那么贵,李鸿章还不是照样采购了许多?我们结合当时现实情况来具体分析分析。

当时中国军队刚刚大规模换装了加特林机枪,在火力上已经是亚洲第一很多人一直古板的认为,清军打不赢对外战争都是因为技不如人,其实事实与我们想的完全不一样,在甲午战争之前,清军基本完成了陆军装备现代化,大规模装备了毛瑟步枪和加特林机枪,火力与当时的欧洲列强不相上下。
马克沁机枪威力巨大,李鸿章为什么不愿意采购?

马克沁机枪对于当时的清军武器来说,只能是锦上添花而起不到雪中送炭,买不买确实得再三考虑!

在左宗棠收复新疆和冯子材的镇南关大捷中,清军就曾利用自身的火力优势打的对面抬不起头,清军打不赢日本主要还是缺毛主席说的那股子气!

马克沁机枪没有经过实战检验,真实作战能力让人质疑

马克沁机枪作为一款跨时代的武器自然少不了质疑,当时李鸿章在1884年参加机枪发布会时,马克沁机枪刚刚发明出来并没有得到实战检验,李鸿章作为清末朝廷的中流砥柱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也不可能会轻易就下决心买这种价格不菲且实战效果不明朗的新式武器,后来在日俄战争中,俄军利用马克沁机枪大规模杀伤日军有生力量,清朝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开始了大规模采购马克沁机枪。
马克沁机枪威力巨大,李鸿章为什么不愿意采购?

马克沁机枪确实贵,而且效费比低

马克沁机枪不仅单价贵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子弹,对于当时有限的大清财力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负担,这也是李鸿章不得不考虑的事情,但是李鸿章还是有眼光的,他买了一挺马克沁回去,四年后金陵制造总局就仿制成功,初期质量不佳,后期经过不断改进优化最终还是装备了清军。
马克沁机枪威力巨大,李鸿章为什么不愿意采购?

马克沁机枪水冷方式是它的致命弱点

相比加特林的多根枪管,马克沁一根枪管加上高射速极容易使枪管发热导致炸膛,马克沁创造性的在其枪管上安装了冷却水筒,在射击前需要事先装满水,如果水冷筒被打破或者无水可用,这枪基本就废了。
马克沁机枪威力巨大,李鸿章为什么不愿意采购?

在解放战争中的孟良崮战役中,被围困的张灵甫整编第74师就因为无水可用导致马克沁机枪无法使用而遭到全歼。水冷最终被气冷所取代,也是有道理的,李鸿章不买马克沁可能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