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靠努力,七分靠演講!

時代需要人才;而人才,需要口才。


文字和語言,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是人類文明史的標誌。如果沒有語言文字作為溝通的橋樑,便不會有如今發達的人類社會。


早在公元前幾千年,人們就認知到語言的巨大力量。公元前2080年左右,埃及一位年邁的法老臨終前告誡即將繼位的兒子麥雷卡說:“當一個雄辯的演講家吧,你才能成為一個堅強的人,舌頭是把利劍,演講比打仗更有威力”。


古希臘演講大師德莫斯蒂尼認為:“雄辯的口才,比上弦的弓箭更有力。箭無虛發的勇士,敵不過銳利如刀的辯才”。


我國古代文學家劉勰認為:“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另外還有古語:“一言可興邦,一語可誤國”;

卡耐基說:“一個人的成功85%是靠他的人際溝通和演說能力,只有15%跟他的專業技相關。”演說在如今的社會非常重要,一個很有才能的人,如果沒有一個好說服力,不能把自己心中所想很好的表達出來,也就很難得到別人的肯定與認可。在我們生活中,如何與別人有效地溝通,意味著你能否處理好與上級、朋友、同事、家人等各種人際關係。良好演講的能力,能夠幫助我們減少不必要的麻煩,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生活與事業的發展。


馬雲的成功,相信我們每個人都很清楚。在阿里巴巴創業之初,馬雲像一隻大鳥不停息地在空中飛行,他參加了全球各地尤其是經濟發達國家的所有商業論壇,去發表瘋狂的演講,用他那張天才的嘴宣傳他全球首創的思想,宣傳阿里巴巴。他一月內可以去三趟歐洲,一週內可以跑七個國家。他每到一地,總是不停地演講。怪異的長相、雄辯而煽動性極強的口才和超越全球的商業思想,竟然綜合交融在這個枯瘦弱小的中國人身上,聽眾無不為之驚訝,也最終成就現在的阿里巴巴。

其實不止馬雲,還有更多的成功企業家,比如說喬布斯、雷軍、俞敏洪、羅振宇、董明珠等等,他們的演講都是充滿魅力。如果不是如此擅長演講,他們何來如此大的公眾魅力?

你是否,曾在面試時,因表達不清,詞不達意而痛失工作良機?因在共眾場合說話不得體而後悔不已?因為上臺緊張,在演講比賽場上倉皇落敗,成人陪襯?

又是否,面對下屬講話條例不清,威嚴頓失,效率頓減?面對上級不懂溝通,人際緊張,晉升無望?

又有多少次,面對朋友的滔滔不絕,只有羨慕?面對戀人因笨嘴舌拙,他(她)心生不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