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峯山覓景

五峰山覓景

五峰山覓景

五峰山高大雄偉,美麗神奇,還是孩提時,我就聽到一段有關五峰山的口歌:

雞叫一聲聽三縣

石炕上面看長安

寶泉流水不斷線

佛寺大殿上千年

鳳凰神窩難找見

洋人房房六月寒

烏龜搬山身中箭

駱駝脖項古道盤

銀洞藏銀千萬貫

黑山起霧霖雨連

走馬灘上馬蹄顯

獅子溝裡花鹿玩

口歌中一個景物,一個引人入勝的傳說故事,故事像一串閃光的珍珠,落入我那好奇而神往的心湖裡,濺起一圈圈彩色的漣漪。我多想見那鳳凰公主,看那鳳凰神窩、銀洞、寶泉、洋人房房……只是五峰山距我們家鄉百里之遙,我只能將夙願藏入心底,任想象張開翅膀,飛向魂牽夢繞的地方。

十多年後,在“造反有理”的鏗鏘鑼鼓聲中,我騎著自行車,馱著父親製作的牛皮鼓,去遙遠的北山換糧。路經五峰山,便想了卻昔日夙願。

五峰山滿目灰冷、荒涼。石炕、馬蹄窩早被野草淹沒,佛殿與洋人房房廢墟一堆,寶泉不見流水,銀洞已經坍塌,我的心境頓時淒冷感傷。看景不如聽景,眼前這有著美好傳說可愛而又可悲的五峰山呵!

又是十多年後的秋天,一位朋友邀我去五峰山採訪。我心情殷殷的,又悽悽的。昔日的五峰山衣衫襤褸,今天的五峰山怎麼樣了?

一大早,我們乘車出發。到五峰山腳下,正是晌午。當地一名負責人充當導遊,他領我們一邊爬山,一邊津津有味地介紹五峰山奇景。出於懷舊心裡,我不免將話題引到傳說中的景點上。主人領悟我的初衷,他指著腳下的瀝青路說,這就是在原來古道上鋪成的。他又指著路旁一座裝潢美觀漂亮的三層樓房說,這是“洋人房房”。過去,洋人在這裡修建了避暑山莊,眼下,五峰山栽了滿山蘋果,這裡海拔高,早晚溫差大,光照強,果子含糖量高,色紅,個大、味香,招惹得中外顧客爭相搶購。客人們來了,就要招待好,這座歌舞食宿於一體的樓房就蓋起了。主人領我們進內參觀畢,出得門來,指著山腰一排形若窯洞的冷庫說,那是“銀洞”,洞裡藏著上百萬斤蘋果。蘋果剛下樹賣不上價,等到來年淡季,就會收到成倍的效益。說著,唸了一首自作的小詩:

五峰山呀好風光 萬畝蘋果萬里香

果子甜美銷四方 欲知味道請君嘗

這時,服務小姐遞給我們每人一個色澤豔麗而碩大的蘋果,咬一口,蜜汁流淌,甜香爽口。

主人領我們逐個看了石炕、馬蹄窩、寶泉。在寶泉旁,主人欣慰地笑著說,早先,這裡吃水比油難,現在打了幾眼深井,人畜都飲上了甜絲絲的自來水,山民們都說,這深井就是寶泉!

看完山上景觀,返身下山時,我忽然想起傳說中的鳳凰公主,笑問主人可曾見到。主人指著順山栽植的一片片果園,含笑微微:你看,那果林中閃動的身影不就是麼?

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只見披綠掛紅的園林中,身著健美服的倩女正在採摘果子,一個,三個,五個……哦,五峰山變了,它變得比傳說中更美。那住在瑤池的王母娘娘也動了羨慕之情,打發鳳凰公主們下凡來採摘“仙果”,怕是要舉辦蘋果宴會哩!


五峰山覓景

周海峰,男,陝西乾縣人。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陝西文學創作研究會理事,西部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陝西作協文學院班固書院副院長,乾縣原文聯主席,作協主席。

1979年在《延河》發表小說處女作,爾後相繼在《延河》、《青年作家》、《巨人》、《青海湖》、《人民文學》、《延安文學》、《鹿鳴》、《新大陸》、《西安晚報》、《深圳晚報》、《書法報》等多家文學期刊、報紙發表中短篇小說、散文、報告文學及書畫評論文章200多萬字。出版有小說集《樂土》,長篇小說《菩提樹》。結集有中短篇小說集《小城有夢》,散文集《追日》,報告文學集《在龍捲風劫襲過的地方》。2002——2003年度市文聯授予“德藝雙馨”獎。其業績載於《二十一世紀人才庫》、《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等10多部典籍。長篇小說《菩提樹》被中國現代文學館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