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博也出事:政治報復還是醜聞坐實?

作者:王俊生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

李宗赫

2018年3月19日,韓國檢方決定提請法院逮捕前總統李明博。這是在上屆總統朴槿惠被檢方調查並逮捕之後,又一位韓國前總統被檢方調查並批捕。此前的3月14日,李明博以嫌疑人身份受首爾中央地方檢察廳傳喚到案接受調查,在接受了超過21小時的調查之後於3月15日返家。檢方傳喚的理由為涉嫌包括受賄、挪用公款、翫忽職守、濫用職權和違反選舉法等近20項指控,涉案金額超過1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900萬元)。批捕的理由是此案案情重大,而且當事人李明博否認大部分嫌疑,有毀滅證據之虞。

李明博稱,檢方對自己的調查是一場蓄謀已久的“政治報復”。而現任總統文在寅表示李明博的話令人憤怒,其稱青瓦臺為了進行政治報復而利用檢方,這是對政府的侮辱,也是在否認韓國司法秩序,是作為前總統的人不該說的話。

那麼,李明博被調查並被逮捕究竟是什麼原因?這一方面有李明博自身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韓國國內政治勢力相互博弈的結果。

李明博自身的問題

此次檢方對李明博的調查主要分三大部分。其一,受賄案。李明博涉嫌在任職總統期間通過其親信、前青瓦臺總務企劃官金伯駿收受國家情報院賄賂,目前金伯駿已承認收受國家情報院部分資金。對此,李明博在3月14日調查中承認從前國家情報院院長元世勳處接受10萬美元。此外,李明博在2013年2月卸任後的五年中,還涉嫌受賄約100億韓元、貪汙350億韓元、逃稅數十億韓元等,但對此李明博予以否認。

其二,秘密資金案。李明博涉嫌實際掌控汽車零部件製造商DAS公司籌集秘密資金,並濫用職權幫助DAS公司追回投資資金,以及讓三星代付DAS公司在美鉅額訴訟費。DAS是三星下面的一家汽車零部件公司,也是李明博家族的企業,其會長是李明博的長兄李相恩。DAS的主要問題是建立秘密資金,以進行政治獻金和賄賂行動。

其三,李明博政府時期國家情報院和網絡部隊非法介入政治。

從醜聞發生的數量上來看,李明博可能成為韓國自1987年開始民主化進程以來歷屆總統之冠。他在總統任期內就已醜聞纏身。2012年7月,總統任期進入最後一年的李明博因哥哥李相得和“政治導師”崔時仲等人涉嫌受賄,進行了他在出任總統期間的第六次公開道歉,表示“我身邊的人所發生的那些令人失望和遺憾的事情,讓我覺得世界似乎崩潰了。我感到窘迫和難過,幾乎抬不起頭來”。

政治勢力的相互博弈

在韓國政界,“李明博—朴槿惠陣營”與“盧武鉉—文在寅陣營”的政治鬥爭已持續許久。其中有幾個節點性事件:其一,前總統盧武鉉跳崖自殺。2009年5月,卸任總統後的盧武鉉捲入受賄醜聞案跳崖自殺。當時宣佈盧武鉉死訊的正是文在寅。盧武鉉自殺被廣泛認為是時任總統李明博造成的。文在寅作為盧武鉉的幕僚,對這件事情必然深刻銘記在心。

其二,2013年朴槿惠當選總統。當時與朴槿惠爭奪最終總統之位的也正是文在寅,親身經歷盧武鉉事件的文在寅本不想再過問政事,但當時被“盧武鉉—文在寅”陣營中的幕僚們極力勸說,最終決定參與大選,此次選舉“盧武鉉—文在寅”陣營雖然敗選,但這標誌著文在寅開始反擊。

其三,朴槿惠因“閨蜜干政門”被彈劾下臺。2017年3月10日,韓國憲法法院判決通過總統彈劾案,朴槿惠被罷免總統職務,成為韓國曆史上首位被彈劾罷免的總統。在被罷免並因罪行入獄之時,朴槿惠自稱是受到了政治報復,並表示時間會告訴人們真相。隨後,2017年5月10日,文在寅當選新一任韓國總統。

而如今,李明博成為了韓國政治勢力鬥爭的焦點。對於現階段對李明博的調查,“李明博—朴槿惠陣營”認為檢察機關打著清算積弊的名義,實際是對保守勢力的政治攻擊,也是對前總統盧武鉉之死的政治報復。

總體上看,李明博最後被判處入獄的可能性非常大。除了上述法律因素與韓國國內政治因素外,還需要提及文在寅上臺後懲治腐敗的決心。文在寅在競選期間提出的第一個承諾就是“革除積弊”。文在寅政府國政企劃諮詢委員會(相當於總統職務交接委員會)選定“國政百大課題”,第一項課題也是“徹底、完全地清算積弊”。為促進此事,文在寅在人事任命、體制改革等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李明博案在韓國國內備受矚目,且民眾對其指責較大,這些都預示著李明博很可能步韓國很多前總統的後塵。

身負魔咒的歷屆總統們

從1948年大韓民國建國以來,歷任韓國總統都結局慘淡。現任總統文在寅之前18屆11位總統當中,有一人被迫流亡國外,兩人遭遇政變下臺,一人被暗殺,一人自殺,三人被逮捕判刑,兩人深陷醜聞,而李明博事件則在持續發酵。3月14日,李明博在抵達韓國檢察廳接受調查前表示:“我懷著悲傷的心情站在這裡,在民生經濟困難、半島安全形勢嚴峻之際,因個人問題引發國民擔擾,為此我感到抱歉。我想在此刻多說幾句,希望我是最後一位被起訴的韓國前總統。”

或許韓國總統們的悲慘命運並不是一種巧合,而只是陸續在印證著朴槿惠曾說過的一段話:“權力是一把刀,權力越大,這把刀也越鋒利。倘若任意揮舞那把利刀,到頭來積累的恨意、憤怒和報復欲,將會反過來使其窒息。”對於韓國數位總統反覆爆發類似的案件,弊端重重的韓國政治體制也難逃其責。

其一,崇拜權力的政治文化傳統依然存在。在韓國文化裡,“學而優則仕”根深蒂固,一旦掌握了權力,身邊人就唯唯諾諾,即使犯了錯誤,也不會有人糾正。就像朴槿惠的親信干政門一樣,朴槿惠身邊的人不會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但是正是由於朴槿惠是總統、崔順實是總統的閨蜜,因此這些人不僅不去糾正二人的錯誤,不少人反而深陷其中;而總統之所以往往是在任職末期或者下臺後出事,也與韓國的這種追逐權力的文化有關,官員在位時受到尊崇,快卸任或者卸任後身價落差就很大,“清算”的呼聲就非常高漲。

其二,封建式的家臣文化流弊依舊,容易形成難以制約的權力。這尤其體現在青瓦臺的秘書團隊中。當選總統除了可以任命各部的長官(部長)外,還擁有秘書室室長、首席秘書等多則400人、少則200多人的秘書團隊,這即使在西方國家也非常少見。這樣一來就容易形成難以制約的權力,各種醜聞就很容易滋生。因為總統的權力很大,又只有一任,家人或者秘書們有時就存在藉機撈取好處的心理。這些秘書往往在總統競選期間就是幕僚,總統當選後,他們無需經過國會通過就跟到了青瓦臺,某些秘書的權力甚至大過各部長官。一些人便自恃“勞苦功高”,撈取好處。所以,韓國總統出事基本上都是源於家人或親信。究其根本,這是生硬地將西方民主國家的選舉體制嫁接到韓國的傳統政治文化上,而又未形成有效的制約機制的結果。

其三,財閥經濟與財閥政治形成利益共存關係。韓國在發展經濟過程中,著力扶持培育了一些優勢產業,這些產業就發展為今天的幾大財閥。三星、現代、LG、SK這四大韓國企業集團的年營業額總額佔韓國GDP的60%。而韓國在政治上實行選舉制,候選人為當選總統,需要這些財閥的支持,所以兩者間形成了緊密的利益共存關係。韓國總統出事背後幾乎都有大財閥的影子。

另外,韓國總統出事一般是在任職末期或下臺後,還有媒體與檢察機關的因素。由於大企業和政府錢權關係密切,媒體基本上都有各大企業背後支持,所以媒體在政權初期往往跟政府聲音比較一致,但到政權末期便開始拿政權開刀,疏遠現政權。因為到政權末期,潛在的下一任總統就會出現,包括媒體在內的相關利益集團就開始把重心傾向到新的“權力中心”。如果潛在的總統批評現任總統,那麼媒體也往往跟著炒作,投其所好。檢察機構也是如此。新總統剛上任時權力大,檢察機構看政府眼色行事,哪怕已經掌握了政府的不正之風的證據。檢察機構因此經常背上惡名,被認為是政府的御用機構。而政府輪替前後,檢察機構要追逐新的權力中心,當然也想消除以往的惡名,於是就利用了這樣的機會。

(本文首發於《世界知識》雜誌2018年第7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